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個動作,解鎖宋朝上流社會的蟹宴做法

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並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薑、胡椒,俱為末,再加蔥、鹽、醋共十味, 入蟹內拌勻,即時可食。

————南宋·吳氏《中饋錄》

樹葉,是宋朝人慶立秋的必備之物。在南宋宮廷的交秋典禮上,當太史官向皇帝稟奏一聲“秋來”,庭院中的梧桐樹隨即飄落一兩片黃葉,以兆祥瑞。至於落葉是人為的還是自發的,則不用理會。當日清晨,街衢多有小販叫賣楸樹葉,女人買下後剪成花形,斜插於發髻邊,做立秋妝。

立秋意味著秋季正式開啟,宴會主題也從采荷納涼換作主打食蟹的持螯、酌酒、賞菊。螃蟹,這種進食麻煩、肉量少、以鮮著稱的水產,當時正逐漸佔據更多宋朝人的餐桌。在螃蟹的主要消費區杭州城,多種河蟹與海蟹充斥市場,市民能在食店嘗到炒螃蟹、白蟹辣羹、蟹釀橙、糟蟹、酒潑蟹、五味酒醬蟹、橙醋洗手蟹、糊齏蟹、蝤蛑簽等,選擇十分多元。宋人對蟹的癡迷,還體現在兩本蟹文化專著《蟹譜》《蟹略》的出版上,書中從品種到產地、從詩詞到掌故對蟹進行了詳細介紹,更四下搜羅了頗有亮點的吃蟹法。

吃生蟹一度很流行,主要有兩種做法:半生不熟的“糟蟹”和生鮮直接嘬食的“蟹生”。螃蟹洗過抹乾,以酒糟、鹽、少量酒和醋拌作糟泥,還可加點川椒、蒔蘿,將螃蟹埋入糟泥內,入甕密封七日。醃好的蟹殼仍保持青黑色,蟹肉也呈現生鮮時的半透明狀,而作為精華部分的蟹膏蟹黃則會結成塊狀,吃起來黏糯綿密有彈性。採用這種做法不僅使蟹的整體口味表現出令人愉悅的鹹鮮醇香,還解決了保質的難題。

“蟹生”則講究鮮活,螃蟹治淨後拆開斬件,加醬汁拌吃——麻油、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薑、胡椒末、蔥粒、鹽、醋,共十種配料調勻,倒入蟹塊浸泡,即食。相比起白色塊狀的熟蟹肉,生蟹的肉質是晶瑩、半透明的,像軟軟的啫喱,稍用力一吸,蟹肉便滑入口裡。幾種辛香料協助去除了蟹腥,醋的酸凸顯了蟹的鮮甜,蘸足醬汁的生蟹,鮮爽入味又辛辣開胃,堪稱絕品。今天浙江溫州人所嗜“江蟹生”(一般用海產梭子蟹),大概就是“蟹生”的現代版本,兩者從製治手法上來看幾乎相同。

假如將醬汁換成“鹽梅子、花椒末加搗爛的橙子肉”,便是宋高宗趙構吃過的“洗手蟹”——在洗手待食這段小空當,廚人已將螃蟹斬件澆料端上來。橙子肉醬,其實是唐宋人配生魚片的經典調料“橙齏”。現在看來,這種以甜為基調的醬口味略顯怪異,但在數百年間,生蟹生魚配橙齏才是正宗吃法,古人認為橙皮油和橙汁能殺菌去腥提鮮。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古人的生吃名單裡還包括為數不少的紅肉。羊、豬、牛、熊、鹿的鮮肉切絲,拌醬,就是唐朝的高端菜“五生盤”。元朝人食用的“肝肚生”,是將羊肉、羊肝、羊百葉切絲,配韭菜、芫荽、蘿卜絲與薑,澆上用煨蔥、薑、榆仁醬、胡椒、糖、鹽與酸醋秘製的“膾醋”,再以能掩蓋腥味的炒蔥油拌過。不滿足於紙上談吃的話,可以去親自試一試雲南白族的特色菜“生皮”(由生豬肉、豬皮、豬肝製作),感受一下古老的味道。

《盥手觀花圖》

南宋 佚名

天津博物館藏

生蟹的北方版本“洗手蟹”,意即盥手完畢, 蟹已拌好,可以享用。

典型的上流社會洗手場景,主人不必親自到水缸前,由仆人捧出黃金或銅製洗手盆,端立在旁,盆裡有清水,往往還放入搓手用的香料澡豆,手會洗得更乾淨,散發出好聞的香味。

真的吃貨

不但會吃還會做

下面我們來跟古人學習一下

蟹生的做法~

材料

梭子蟹 / 兩隻

麻油 / 一匙

草果 / 一粒

小茴香 / 一撮

砂仁 / 兩粒

花椒 / 三十粒

薑/ 半塊

胡椒 / 二十粒

蔥 / 五棵

鹽 / 酌量

醋 / 小半碗

因“蟹生”是宋朝江浙菜,可參考現今浙江溫州“江蟹生”一菜的用料,選用梭子蟹。從生食安全性上考慮,海蟹也比淡水蟹更合適。

◇為避免腸胃病,溫州人製作江蟹生時,會將生蟹先在冰箱冷藏一小時左右,再卸塊,既能殺菌也更鮮爽。

製法

【1】梭子蟹用軟毛刷子刷乾淨腹背,淡鹽水浸洗後,用涼開水衝淨。剪下蟹鉗和蟹腿,剪成段,掀開蟹殼,蟹身剪成小塊。

【2】草果、砂仁剝殼取籽,外殼剪碎,籽實在搗臼裡搗成末。小茴香、花椒、胡椒研末,另取少許原粒的小茴香、花椒, 一同放入大碗。再加薑蓉、蔥粒、一匙麻油、小半碗醋、適量鹽,拌勻。

【3】螃蟹澆上醬汁, 浸泡,放進冰箱冷藏格醃一小時,即食。

大功告成,洗洗手吃吧!

本文選自

《宋宴》

作者: 徐鯉 / 鄭亞勝 / 盧冉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

作者根據《山家清供》《中饋錄》等宋元典籍文獻記載還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時令編排,囊括宮廷菜、文人菜與平民菜三級,涉及熱葷、素菜、冷盤、羹湯、粥面、糕餅、飲料、果子八類,附有詳細的食材配置與製法步驟圖,上手容易。宋宴,是一場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帶領你重尋傳統文化的魅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