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中藥辨證施治心臟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症表現較為複雜,常見的癥狀是心前區疼痛、憋悶或心慌,常伴心煩氣短、呼吸困難,或焦慮不安、心悸易驚、悲傷喜哭及多汗等。對於此類疾病,中醫通常依其主要特點歸入鬱證、臟躁、心悸等病範疇,按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治療。

一、肝鬱化火 心神不寧

常以胸悶氣憋,心跳加快或有早搏,或感心前區刺痛為主要表下面,伴口苦面赤、多夢、大便乾燥及腹脹等,舌紅、苔黃、脈弦滑。治宜採用疏肝解鬱,清熱瀉火之法。處方:柴胡10g,黃芩15g,山梔8g,半夏10g,赤芍15g,丹皮12,生龍骨30,生牡蠣30g,大黃6g,甘草6g。

二、氣陰虧虛 心失所養

表現為心前區隱痛、氣短乏力、坐臥不安、心慌氣若、口乾多汗、眠差不安、時感悲傷、舌紅、苔薄、脈細弱。治療宜採用益氣養陰,養心安神之法。處方:太子參15g,沙參12g,麥冬12g,五味子8g,生地12g,淮小麥30g,大棗5枚,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炙甘草10g。

三、痰氣互結 心陽不通

常見心前區憋悶不舒、坐臥不安或有心驚肉跳、肩背畏寒、食不香、舌淡、苔白厚或白滑、脈弦細或脈滑。治療當以化痰散結,宜通心陽為法。處方:瓜萎15g,薤白10g,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5g,石菖蒲15g,鬱金12g,竹茹10g,枳殼10g,厚樸10g。

以上是心臟神經症常見的幾種類型。每個病人都有各自不同特點,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不要局限於上述幾種類型,病人應在中醫師指導下運用中醫藥療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