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不下飯、肚子痛?腸胃功能紊亂,怎麼辦?

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得慌

吃飯與呼吸喝水一樣重要

腸胃——飯菜的必經之道

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腸胃有一天不舒服了

我們會怎麼樣?

腸胃功能紊亂的患者飽受折磨:

有的人患上腸胃炎,腸胃隱隱作痛

拉便便簡直是一種折磨

明明知道腸胃需要休息

卻不能停止吃飯

有的人對著大桌美食卻沒什麼胃口

消化不良、腹部飽脹

甚至反酸、燒心、嘔吐......

真是扎心

更難過的是,因為腸胃長期得不到休息

腸胃病又漫長又容易反覆

患者真的是很惆悵啊,有木有

腸胃問題是萬病之源

科學研究發現,超過50%的人體免疫系統位於結腸。如果腸胃功能出現紊亂,身體的毒素只能藉助別的「管道」排出,比如腎臟、皮膚及呼吸,這時,就會在我們身上表現出便秘、口臭、皮膚晦暗、色素斑滋長等癥狀。

還有那些醜陋的大肚子,難道是肥胖引起的嗎?你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大量積結的腸毒!這才是造成腹部贅肉、體重增加的罪魁禍首!小心毒素過多,會加重肝臟、腎臟的負擔,對身體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損害呢!

1、消化系統疾病

患者常伴有胃炎、潰瘍病、急性胃腸炎等疾病,表現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打嗝、噁心、嘔吐、腹部疼痛、腹脹、排便不暢、便秘、腹瀉、排氣增多等癥狀。腹痛的感覺常隨排便而緩解,排便時有緊迫感、肛門不適感,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增加,常有排便不盡感、粘液感。排便惡臭,放屁很臭。

2、口乾口苦口臭

胃積熱或食積不化,長期淤積在體內就變成了毒素,使人表現出口苦口臭的癥狀。

3、黃褐斑

中醫認為,腸胃功能紊亂、氣血失和、陰陽失衡與黃褐斑息息相關,這三種因素會導致毒素淤積,從而使皮膚上出現黃褐斑。

4、失眠

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失眠品質不高,總感覺似睡非睡,一覺起來還是很疲勞。

5、心慌胸悶

總覺得有什麼東西壓著心口,只有長長地出氣才舒服。心慌、心悸、心裡害怕,慌得心臟都要跳出來,心率能達到80多次,但並沒有器質上的病變~

6、體征

頭暈暈沉沉,好像箍了個緊箍咒?這也是腸胃功能紊亂的徵兆!眼睛乾澀憋脹,脖子僵硬發酸,手腳發紅髮熱,周身皮膚灼熱,容易感冒、盜汗等等。

是誰傷害了你的腸胃?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說後天因素對脾胃的影響更大!如有你有一副好脾胃,卻不加以珍惜,常常暴飲暴食、煙酒無度、三餐不節,那就怪不得腸胃會患病啦。但是,如果你先天脾胃不好,可以通過後天調理來改善。一旦腸胃不好了,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1、消化道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沒有充分咀嚼食物等因素,都會導致人們患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比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便秘等疾病,因為這些疾病久治難愈,很容易進一步引發胃腸功能紊亂~

2、飲食原因

暴飲暴食、因為工作忙不吃早餐、食無定時、過飽或過飢等不良飲食習慣,都會擾亂胃腸道的蠕動,最終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的發生~

3、情緒因素

除了疾病、飲食習慣,情緒因素也能誘發腸胃功能紊亂?看似不可能,但這就是事實。經常緊張、變化大的情緒、重大的壓力會影響到我們的器官功能,尤其傷害到我們的腸胃。因為不良情緒使我們的下丘腦功能紊亂,會通過植物神經系統影響腸胃的正常運轉~

4、藥物因素

有些藥物對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長期食用,會造成胃腸疾病及胃腸功能紊亂,讓身體表現出「腸胃不好」「腸胃不適」的癥狀。

5、遺傳因素

在臨床上也發現了很多遺傳導致胃腸疾病及胃腸功能紊亂的案例。

知道了腸胃對健康的重要性

與腸胃功能紊亂的危害與原因

我們就需要在生活中更加註意養成良好的習慣

預防和調理腸胃疾病

讓自己擁有一副健康腸胃

吃嘛嘛香!

調理腸胃日常小竅門

1、注意保暖

天涼了,要注意為自己的腸胃保暖!腸胃功能紊亂的人,本身機體應變能力差,要注意避免冷空氣刺激,盡量不吃冷飲和涼拌菜。

2、調整食譜

少吃使腸胃脹氣、排氣增多的食物,比如:豆類、牛奶、小麥、玉米和土豆等澱粉類食物,多吃蜂蜜、菠菜、海帶、糙米等有益腸道健康的食物,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腸毒,預防便秘和腸癌~

炒菜的時候適當加點薑、蒜、胡椒等調味品,可以使排氣減少~

3、調理情緒、勞逸結合

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不良的情緒直接影響正常的腸道蠕動,會導致便秘或腹瀉,長期下來,讓我們的腸胃不健康。

為了擁有良好的情緒,我們應該以幽默的態度應對不公平現象和挫折體驗,獲得內心的安寧;多回憶積極向上、愉快的生活體驗;適當發泄鬱悶、焦慮等情緒;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動,去轉移不良情緒的干擾~

4、加強鍛煉

播放GIF

最有利於腸胃的鍛煉是早晚按摩!每天早晚趁空腹時按摩腹部,左手在上,從右向左順時針轉,右手在下,以肚臍眼為中心從左向右逆時針轉著按摩,每次50次。慢慢地,你會發現胃腸道的運動和血液循環改善了很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