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梨的孔融卻因“不孝”被曹操所殺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像孔融學習。孔融四歲就已經懂得謙讓了,想來長大之後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三字經》裡就有“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的話,將他作為一個榜樣。他也是當時名動天下的“建安七子”之一,可是就這麽一個人卻因“不孝”被曹操所殺。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出身士族。史書稱孔融年幼時期就富有“異才”。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前去京師拜訪當時的名士李膺。名士可不是隨便見的,孔融直接對李膺的門人說自己與李膺是世交,要求見李膺。當門人將孔融帶到李膺面前時,李膺詢問他祖上是否是世交。孔融一本正經地回答說:“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在場的人無不覺得孔融很機智。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太中大夫陳韙來晚了,旁人就把孔融機智的表現告訴了他。不以為然的陳韙卻認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聽了,立馬回擊說“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巧妙地諷刺了陳煒。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真正讓孔融成名的是“一門爭死”事件。孔融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與中常侍侯覽結怨,侯覽追捕張儉。張儉逃至孔家,孔褒不在,問明情況後孔融將他藏了起來,後來事情敗露。孔融和孔褒都被捕。孔融說自己將張儉藏了起來,願死。孔褒說張儉是自己的朋友,自己願意承擔責任。最後他們的母親說自己作為母親同樣有責任,也願意一死。最終孔褒死了,孔融一舉成名。

興平二年(195年),劉備推薦孔融任青州刺史,一年後袁紹之子袁譚攻打青州,孔融出逃。之後,孔融投入曹操門下。

曹操向來愛才,知人善任,他讓孔融任將作大匠,主管工程、建設。孔融在職位上表現得不錯,曹操很器重他。但曹操也是很妒才的人,尤其是像楊修那種恃才傲物,鋒芒畢露的。很不幸的是,孔融就是這樣的人,最後孔融就是被曹操所殺。

孔融恃才傲物,看不慣了就對對方一番冷嘲熱諷,對上司曹操也這樣。但孔融並不是一開始就與曹操作對,他一度將匡扶漢室的希望放到曹操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實權後,孔融與曹操的關係就愈發緊張了。

曹操攻下鄴城後,曹丕私自搶佔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孔融就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想不明白就問孔融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最讓曹操不滿就是孔融反對禁酒。當時糧食短缺,為了節約糧食,曹操以酒能亂國為名主張禁酒。孔融不同意,還引經據典做了《與曹丞相論酒禁書》,羅列了眾多反禁酒的理由。他先羅列了酒的種種作用,後面則說到女人亦能亂國,乾脆禁止婚姻好了。這話對於愛女人的曹操的來說無疑就是赤裸裸的嘲諷。曹操更不看慣孔融了。再者孔融與劉備關係很好,萬一孔融出來為劉備說話就麻煩了。曹操決意除去孔融,但是孔融名動天下,不能隨意殺,一定得找到合適的理由。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劉表,素與孔融不和的郗慮被任命為禦史大夫,負責糾察百官,五天后孔融和妻兒就被斬首了。

孔融的罪名有兩條,一是謀反罪。從前孔融在北海任職的時候,看到皇室不安寧,招合徒眾,意欲謀反,並揚言說“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後來孔融和孫權的使臣談話時,又毀謗朝廷。二是不孝。孔融不尊重先賢,他曾和禰衡互相吹噓,禰衡稱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恭維禰衡是“顏回復生”。孔融稱父母與之沒有什麽親密的關係,不過就像是將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東西倒出來之後,兩者就沒有什麽關係了。

孔融是否真的不忠不孝現在還未可知,但是孔融確實說過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兼具不忠不孝兩大罪狀的孔融與儒家的忠孝之道相悖,已經無法翻身。曹操既除去了孔融又顯示自己維護漢室的“決心”,一舉兩得。

孔融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與他狂放的姿態分不開,這是他最大的特點也是致他於死地的缺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