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家券商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踩雷 共計提大約13.68億元

眼下正是半年報的密集披露期,隨著上半年業績一同出爐的,還有各家券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超8成計提都集中在股票質押業務上。

截至目前,已有10家券商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規模,總金額高達16.32億元,共減少券商本期淨利潤12.40億元。

數據顯示,股票質押回購業務仍是券商計提資產減值的重災區。券商中國記者根據公告估算,10家券商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踩雷,共計提大約13.68億元,佔比高達83.82%。

10家券商共計提16.32億

8月24日,第一創業證券和西南證券不約而同發布了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而在此之前,已有其他8家上市券商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情況(江海證券經母公司哈投股份發布)。經統計,10家上市券商目前共計提16.32億元,共計影響本期淨利潤12.40億元。

具體來看,東方證券本次計提規模最大為4.45億元;其次是西部證券、國元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分別計提2.82億元、2.56億元和2.08億元;國海證券、東北證券的計提金額亦超過億元,分別為1.26億元和1.18億元。

從對半年報業績影響情況來看,東方證券本次計提資產減值使得本期淨利潤減少3.33億元,其次是西部證券的2.12億元和國元證券的1.92億元,第一創業證券的本期淨利潤也因資產減值計提減少約1.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證券、國元證券、山西證券均在公告中提到,此次計提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以上”。

股票質押業務計提13.68億

正如市場預料的那樣,股票質押回購業務仍是券商進行資產減值計提的多發區域。

梳理上市券商公告來看,10家有數據統計的券商中,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而集體的資產減值金額高達13.68億元,相比於總規模16.32億元,佔比高達83.82%。換言之,目前券商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中,超8成集中在股票質押業務上。

注:西部證券並未披露本期計提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金額,該數值為記者根據單項股票質押計提壞账項目及衝回減值數額估算而來。

在前述10家券商中,除山西證券因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及約定購回業務規模減少,轉回計提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542.33萬元,太平洋證券僅就其他債權投資計提資產減值外,其余8家券商均在上半年新增了計提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減值,其中東方證券、西部證券、國元證券、第一創業證券、東北證券、國海證券6家券商集體金額均超過了億元大關。

多家券商踩雷項目連連看

東方證券2019年上半年對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3.89億元,其中涉及3筆重大項目,涉及標的股票均已“披星戴帽”:*ST東南項目計提1.77億元,*ST剛泰項目計提1.80億元,*ST大控項目計提6981.58萬元。

西部證券此次對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同樣涉及3個重大項目:包括樂視網項目計提2.5億元,信威集團項目計提6259.20萬元,中南文化項目計提470.40萬元。

國元證券表示,本期計提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2.24億元,主要為待購回的標的證券“ST華業”和“ST中孚”股價持續下跌,且低於100%維持擔保比例(含部分場外凍結資產)。

第一創業證券披露了4個涉及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的項目,分別是歐浦智網項目計提1.18億元,天廣中茂項目計提1366.77萬元,天廣中茂項目計提787.56萬元,飛馬國際項目集體3231.64萬元。

東北證券透露,公司此次對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18億元,主要涉及利源精製、恆康醫療等質押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除股票質押回購業務之外,債券回購、債權投資、兩融業務(含孖展)等同樣出現了券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情況,但總體來看,涉及項目數量和金額規模均相對較少。

股票質押業務風險仍存

深交所在日前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中指出,第二季度,深滬交易所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紓困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平倉風險可控,但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信用風險需進一步緩釋。

具體來看,二季度股票質押回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業務規模持續下降,平倉金額佔比低;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風險較集中,需加大化解力度;紓困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但深度有待拓展。

“證券公司應當發揮綜合優勢,將股東紓困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結合。”深交所指出,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深交所同時建議,對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質押違約,同時上市公司也陷入經營困境的情況,證券公司可以在對控股股東紓困的同時,為上市公司提供並購重組、資產注入等一攬子服務,通過整合資源、產業升級,化解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風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