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線”一起守 “兩山”一起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大情懷,既是理論創新又是實踐創新,既有時代價值又有全球影響,意義十分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貴州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年年都有重要指示和殷殷囑托,叮囑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正確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山”關係等。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辱使命。貴州林業堅持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推進造林綠化、林業改革、林業產業快速發展,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持續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今後,我們還要把林業功能作用持續發揮好,續寫新時代貴州林業生態建設新篇章。

守好生態底線 守住綠水青山

梵淨山

7月2日,在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貴州銅仁梵淨山因其“生物多樣性”,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

這是貴州省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之後的第4處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貴州省第一個獨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至此,貴州成為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省份。

這是貴州多年來在生態保護上的重要成果,也是貴州林業在守好生態底線上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貴州林業在修複生態、植樹造林、資源保護等方面持續發力。

深入推進退耕還林工程,有效遏製了全省水土流失問題。據貴州省林科院2015年監測結果表明,工程區土壤侵蝕模數由退耕前的3325噸/平方公里/年,降低到2015年的631.4噸/平方公里/年,比退耕還林前降低72%。其固土保肥作用,相當於每年為貴州保住1300萬畝良田。

深入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充分發揮林業科技支撐,提出了生態經濟型石漠化植被恢復技術。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數據表明,貴州石漠化呈現面積減少、程度減輕趨勢。相比2012年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石漠化面積較上期監測減少了55.69萬公頃,減少比例為18.4%。

開展五級幹部義務植樹活動。從2015年起,每年春節上班後,貴州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職工上山植樹已成常態。

全面啟動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到2017年,全省累計完成營造林面積1975萬畝,宜林荒山荒地全面綠化,符合政策條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完成退耕還林還草;2017年,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5.3%,排名提升到全國第八位。

開展項目化造林大行動。2017年9月開展了“大戰100天,造林千萬畝”行動,3個月時間完成營造林1027萬畝,森林撫育和林分改造1451.5萬畝,創造了全省工程化造林年度之最。今年1月,開展了“搶戰100天,造林700萬畝”行動,目前已全部完成。

今年植樹節,“e綠黔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啟動,號召全社會廣泛參與植樹造林,籌集資金,用於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治理土地石漠化,發展林業產業,幫助項目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已籌集造林資金107萬元。

在資源保護方面,貴州省嚴格按照原國家林業局批複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貴州省實施方案》和有關規定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項建設目標任務,實現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全覆蓋。啟動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全省絕大多數縣都做到了涉林行政案件當年查結、涉林刑事案件當年移送、往年度涉林案件刑事案件次年查結和按期執行完畢行政處罰。

守好發展底線 換來金山銀山

守好生態底線,貴州的生態優勢已逐漸轉變為發展優勢、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扶貧優勢——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5.3%、森林面積達1.46億畝、森林蓄積量4.49億立方米,建有105個國有林場、95個森林公園、54個濕地公園、105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價值達到1兆元。

統籌發展和生態保護,《貴州省林業產業三年倍增計劃(2015~2017年)》和《關於推進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相繼印發,全省林業產值從2014年的612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2335億元。

為使生態優勢實實在在成為群眾增收的經濟優勢,貴州加快實施“綠色產業崛起計劃”。2017年12月17日,貴州省政府與國家林業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北京簽署《全面支持貴州林業改革發展戰略合作協定》。根據協定,簽約三方將圍繞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點在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林業產業發展、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今年以來,貴州省林業廳與相關廳局聯合,先後頒布了《貴州省十大林業產業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0年)》《貴州省國有林場中長期發展規劃(2018-2035年)》《貴州省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關於加快森林旅遊發展的意見》等。

按照以上謀劃,貴州將選擇具有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的油茶、刺梨、核桃、竹、花卉苗木為重點發展對象,建立10個發展規模500萬畝以上的林業產業基地,建設一批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的現代林業產業示範園區。其中,要打造500萬畝珍貴林木產業基地,配套頒布《關於綠色金融助推林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組建貴州省林業發展集團公司投資精品林業,構建精品林業交易中心,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中國生態金融交易所,發展精品林業全產業鏈及生態金融產品,讓貴州的山貴起來,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貴州省森林城市發展體系建設也在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格局逐漸成形。

今年5月,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和貴州省林業廳共同成立了省級林業項目庫,目前已首批入庫各類林業項目771個,入庫國家重大項目庫29個項目,覆蓋貴州國土綠化工程、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十大林業產業基地等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招商引資工作正順利推進。

綠水青山常在

山區百姓常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林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通過發展林業第一產業,匯集大量勞動力參加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把貧困群眾轉變成職業林農或生態護林員,直接增加農民收入。通過發展林業第二產業,組織貧困群眾以資源入股、勞動力分紅等多種方式投入林產品加工,發展林下經濟,實現“山上披綠、林下生金”。通過發展服務業,組織培訓貧困群眾依托綠色資源創辦森林人家等綠色實體,使群眾在發展森林旅遊和生態服務中增加收入。

貴州還開展林業助推“六個小康”行動,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森林旅遊、林家樂、綠色經濟、林下經濟,發展林菌、林藥、林下種植養殖等微小經濟,全省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及資金投入的82%以上安排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項目資金60%成為農民的勞務收入。

根據統計,2017年全省各類林業生態補償(補助)使406.87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獲得收益1191元;各類林業工程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5.96萬人次人均增收2762元;林下經濟使12.3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均收入914元;森林旅遊、森林康養使92.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均收入3241元。

2017年共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5萬名(新增2.5萬名),帶動直接脫貧20萬人。在全國率先為生態護林員辦理意外傷害險及見義勇為險,保額達132.73億元。

貴州省各級林業幹部積極訪貧問苦,省林業廳扎實做好幫扶冊亨縣工作,全年實施項目49個,落實林業幫扶資金1.6億元,駐村工作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400多件。

此外,貴州省政府辦公廳還印發了《貴州省生態扶貧實施方案(2017-2020年)》,明確到2020年,通過生態扶貧助推全省30萬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在此過程中,貴州省林業系統將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生態護林員精準、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以工代賑資產收益扶貧試點、森林資源利用、碳匯交易試點等扶貧工程,推動“綠色+脫貧”。接下來,貴州將通過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保護和修複力度,促進貧困人口在生態建設保護修複中增收脫貧、穩定致富。與此同時,讓貧困人口在擺脫貧困中不斷增強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同頻共振、資源利用和產業培育共生共榮,把青山變金山、綠水變富水、空氣變財氣、林地變寶地,不負總書記的囑托、人民群眾的期盼和時代賦予的使命。(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