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媽媽吃魚對寶寶好?看看Nature子刊怎麼說!

這魚,到底是能吃還是不能吃?吃多少合適?

一碗熱乎乎的酸菜魚

隨著社會變化,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女性懷孕時就開始焦慮,對寶寶產生一些期待,希望寶寶變得更聰明,更漂亮,贏在起跑線上。

讓寶寶變漂亮或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孕期卻可以通過飲食來讓寶寶的眼睛得到更好的發育。

到底是什麼在促進寶寶眼睛發育?

近期Nature子刊上一篇文章[1]提出,母親和嬰兒體內的高水準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能對嬰兒神經系統和視網膜的發育起到一個促進作用。LC-PUFA作為神經組織和視網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對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的發育尤為重要[2]。LC-PUFA主要包括n-3脂肪酸和n-6脂肪酸,嬰兒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與n-3脂肪酸(如DHA)和n-6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在腦內的沉積與貯存有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研究具體怎樣說的。

1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調查母親孕期飲食和懷孕晚期血清脂肪酸狀態對嬰兒2歲時的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是否有影響。

調查嬰兒1個月時血清脂肪酸狀態對嬰兒2歲時的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是否有影響。

2

這個研究是如何進行的呢?

研究員首先將參與調查的懷孕婦女分為三組,第一組實行有益生菌的飲食方案,第二組實行無益生菌的飲食方案,第三組則是安慰劑對照組。時間從懷孕的前三個月持續到嬰兒不需要完全依靠母乳餵養為止。

孕期益生菌的攝入能夠幫助增加腸道好菌的數量、維持良好菌叢生態,促進母體對LC-PUFA等營養素的吸收。後期實驗發現,母親是否攝入益生菌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所以之後的實驗將關注點放在了母親的飲食情況。

研究人員詳細記錄了這100多個婦女懷孕期間以及嬰兒0-2歲的飲食情況(如下圖);在婦女懷孕晚期和嬰兒一個月時測定血清脂肪酸組成和濃度;並且在嬰兒兩歲時測定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狀況。

圖片來源於Nature論文

3

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是怎麼測定的呢?

這就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了,研究人員運用了模式逆轉視覺誘發電位(pVEP)來測定嬰兒神經系統和視覺發育情況。這是一個比較靈敏,準確並且無創的測試方式。通過pVEP,可以將不同嬰兒的神經系統與視覺發育情況用數據直觀的顯示出來。研究還調整了嬰兒體重,性別,頭圍等影響pVEP結果的因素,讓這個實驗更加嚴謹。

4

實驗結果是怎麼樣的?

母親孕期飲食與懷孕晚期血清脂肪酸濃度對pVEP結果的影響:pVEP結果顯示,相比每周吃魚0-1次的孕婦,每周吃三次魚或者更多次的孕婦,孕晚期體內血清脂肪酸濃度更高,她們孩子的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的發育也更好。

嬰兒1月時血清脂肪酸濃度對pVEP結果的影響:pVEP結果顯示,一月齡嬰兒的血清脂肪酸濃度越高,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發育越好。

由此,文章得出結論,媽媽在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應該多吃魚,因為魚中含有大量的LC-PUFA,LC-PUFA會通過胎盤[3]和乳汁[4]進入寶寶體內,從而促進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的發育。LC-PUFA還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已經知道了, LC-PUFA可以促進寶寶神經系統和視覺功能的發育。同時,有一項研究對518個西班牙孕期婦女的經濟情況,飲食規律和不良習慣做了一個詳細的統計學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懷孕期間平均每天攝入至少29 g的海產品,相當於一周吃魚2-3次,可以增加新生兒體重,降低新生兒的早產率,這便是魚中含有的LC-PUFA起了作用[5]
另外, 魚肉中含有的大量 LC-PUFA還有利於嬰兒大腦的發育[6],因此我們才會有孕婦吃魚會生出聰明寶寶的說法。是不是所有的魚都可以吃? 也不是這樣的。 隨著工業的發展,淡水魚類受到工業汙染的可能性非常大,深海的大型魚類中又含有許多對母嬰有害的汞元素[7]。那孕期媽媽要吃一些什麼魚才能避免有害物質的攝入?

首先要避免吃魚翅,劍魚等大型的深海魚,盡量吃一些汞含量較低的海產品,如三文魚,鱈魚,鯰魚等。對於淡水魚,如果不確定是否被工業汙染,那每周攝入200-300 g即可,不要過多攝入。這樣,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又可以很好的補充需要的營養,一舉兩得。

孕婦如何正確食用魚類?

既然魚肉中的 LC-PUFA可以促進寶寶眼睛的發育,那孕期婦女應該吃多少,怎麼吃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到,孕婦一周應該吃2-3餐魚且有一餐以上為富脂海產魚,還可以每天吃雞蛋來增加LC-PUFA的攝入。

那魚怎麼做才是最健康,對孕婦最好的?

對於孕期婦女,不宜吃辛辣及醃製類食物,要盡量避免水煮魚,酸菜魚,鹹魚等,可以做一些清蒸魚,紅燒魚,或是將魚和其他食材一起烹飪,比如做魚的時候加入豆腐,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同時促進鈣的吸收;亦或是加入醋和大蒜,起到殺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Normia J, Niinivirta-Joutsa K, Isolauri E, Jaaskelainen SK, Laitinen K. Perinatal nutrition impacts on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visual tract in infants. Pediatric research. 2018.

2. Koletzko B, Lien E, Agostoni C, Bohles H, Campoy C, Cetin I, et al. The roles of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pregnancy, lactation and infancy: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and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 2008;36(1):5-14.

3. Gil-Sanchez A, Larque E, Demmelmair H, Acien MI, Faber FL, Parrilla JJ, et al. Maternal-fetal in vivo transfer of [13C]docosahexaenoic and other fatty acids across the human placenta 12 h after maternal oral intak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0;92(1):115-22.

4. Niinivirta K, Isolauri E, Laakso P, Linderborg K, Laitinen K. Dietary counseling to improve fat quality during pregnancy alters maternal fat intake and infant essential fatty acid status.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1;141(7):1281-5.

5. Amezcua-Prieto C, Martinez-Galiano JM, Salcedo-Bellido I, Olmedo-Requena R, Bueno-Cavanillas A, Delgado-Rodriguez M. Maternal seafood intake and the risk of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newborns: a case-control study in Spanish women. BMJ open. 2018;8(8):e020424.

6. Madore C, Nadjar A, Delpech JC, Sere A, Aubert A, Portal C, et al. Nutritional n-3 PUFAs deficiency during perinatal periods alters brain innate immune system and neuronal plasticity-associated genes.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14;41:22-31.

7. 萬雙秀. 汞對人體神經的毒性及其危害.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 2005;2(22).

考考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