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引起高血糖的藥物,需警惕!

目前,街山藥店很多,許多朋友不經醫生指點而平自己在網上或在電視上學的點滴醫學知識就自己到藥店買葯吃了。要知道,許多藥物的副作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今天我來說說,臨床中能引起高血糖的藥物有哪些?

1. 激素類藥物:

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參與血糖反向調節的重要激素,通過促進脂肪生成和甘糖異生、減少機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甘糖合成等而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濃度的升高。如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潑尼松龍、地塞米松等。

性激素:有資料表明,服用口服避孕藥者糖耐量損害的發生幾率會高於不用藥者,主要是由於避孕藥片中含有炔諾酮和炔諾孕酮,服用炔諾孕酮,可能會使血糖輕度升高,使隱性糖尿病變為顯性,對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會產生不良影響。

生長激素:對於生長激素水準降低的老年人,採用生長激素治療可使體內的脂質構成發生有益的變化,但是這種療法的不良反應是引起關節痛、腕管綜合征和血糖升高。

2. 擬交感神經藥物:

擬交感神經葯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等經常被用於哮喘的治療,但它們可能引起高血糖症,尤其在與糖皮質激素合用時,更容易發生。與普通健康人群相比,如糖尿病病人在使用沙丁胺醇時,會出現更高的血糖、遊離脂肪酸、酮體和甘油三酯水準。這些不良反應可以通過減少藥物劑量而改善,終止治療則可消失。

3. 茶鹼類擴張氣管藥物:

如氨茶鹼過量,可使兒茶酚胺釋放,導致血糖增高。所以糖尿病合併間肺纖維化以及哮喘的患者使用茶鹼類藥物要注意用量。

4. 降血壓藥物:

噻嗪類利尿劑:如苄氟噻嗪、雙氫克尿噻等,研究顯示利尿劑在用於降壓的同時會導致低鉀血症,抑製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增加高血糖的危險。

吲達帕胺: 吲哚帕胺是利尿類降壓藥中最常用的一種,有利尿擴血管作用,有報導稱該葯會引起個別人血糖升高,但對於沒有糖代謝異常的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血糖影響很小。已有糖代謝異常,如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β受體阻滯劑對糖、脂代謝均可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其可通過作用於β2 受體,抑製胰島素分泌,並影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引發或加重胰島素抵抗。

抗精神抑鬱藥物:

許多精神藥品可引起高血糖,如利眠寧、洛沙平、阿莫沙平、酚噻嗪、奧氮平、氯氮平、米安色林等。這類藥物均可不同程度的產生胰島素抵抗、降低胰腺β細胞的反應性,從而引起高血糖。但它們升血糖作用通常並不嚴重。[4]

6. 抗病毒藥:

如奈非那韋、沙奎邦韋、茚地那韋等,無論患者有無糖尿病,在開始用蛋白酶抑製劑抗 HIV 病毒治療後或長期使用後,均有可能發生高血糖症。所以對於 HIV 感染者在應用蛋白酶抑製劑控制病毒時,在開始蛋白酶抑製劑治療之前和第一年治療中每 3~4 個月檢測基礎血糖水準。如果血糖水準保持穩定,則可減少血糖監測次數。

7. 免疫抑製藥物:

他克莫司、環孢素 A,該類藥物在用於器官移植後預防排異反應時,會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且引起高血糖。血糖升高的機制可能為其導致胰島細胞壞死、空泡樣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抵抗,這種升血糖作用可逆,並呈時間和濃度相關性。

8. 化療癌細胞葯:

化療可引起血糖異常升高,嚴重者可誘發糖尿病。除化療中使用的糖皮質激素、性激素類藥物可升高血糖外,化療藥物也可引起血糖異常。化療葯的直接和間接毒性可能是造成血糖異常的原因:鉑類、門冬醯胺酶、甲氨蝶呤、環磷醯胺等對胰島 B 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抑製胰島素的合成及分泌導致血糖升高;化療藥物所致肝、腎功能受損可間接干擾血糖代謝。

9. 他汀類葯:

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調脂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新發糖尿病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隨之上升。他汀類葯誘發新發糖尿病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他汀類導致胰島 B 細胞膜結構受損,引起胰島素分泌障礙有關。

10. 其他:

除上述列舉的藥物外,其他能引起高血糖的藥物還有許多,如抗結核葯異煙肼、利福平;還有煙酸、硫噴妥鈉、苯妥英鈉、鋰鹽、左旋多巴、甲狀腺激素、二氮嗪、恩卡胺、乙醯唑胺、嗎啡、阿司匹林、消炎痛、胺碘酮、α干擾素、萘啶酸、加替沙星、奧曲肽、甘油等均可能引發高血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