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孩子聊恐怖、災難新聞,會嚇著他們嗎

面對恐怖、災難新聞,你始終是孩子最好最近的老師。他們會悄悄觀察、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是冷靜、理性和善良的,那麽他們也將學習到這些美好的品質。

恐怖襲擊、自然災害、惡性案件、交通事故……你有想過和孩子討論這類可怕的新聞嗎?一些家長表示,他們會有意識地關掉電視和網絡,因為擔心可怕的圖片和資訊嚇著孩子;還有一些家長則會拿著這些新聞跟孩子聊天,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借著這些新聞灌輸安全防範的知識,了解世界險惡。

到底是談還是不談呢?家長們不妨多從孩子的年齡、個性等方面多思量。

太嚇人的新聞沒必要告訴幼童

有些新聞的衝擊力太大,對大人來說尚難消化,自然不應該再把這樣的壓力轉嫁給孩子。激發大人恐懼、擔心、沮喪情緒的新聞事件,同樣也會激發孩子的情緒,甚至因為孩子的發展尚未成熟,沒有能力理解新聞事件,這可能讓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強烈。

通常來說,心理學家們都建議,不要讓學齡前幼兒接觸可怕的社會新聞,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將事實和幻想混淆,容易陷入恐懼情緒中。

一項研究發現,來自社會尤其是父母的語言資訊會激發或者增加孩子的恐懼心理。研究者通過傳遞中性資訊、積極資訊和消極資訊給孩子,然後測量他們對於野獸等對象的評價,結果發現,在消極資訊刺激下,3-7歲的幼兒會變得更加害怕野獸,這種影響甚至持續一周。而在另一項幼兒研究中發現,媒體恐怖鏡頭也是幼兒產生恐懼心理的因素,而這種影響可能持續到成年。現在新媒體發達,一些暴力恐怖鏡頭防不勝防,父母更應小心謹慎地隔離這些因素。

告訴孩子:環境是安全的

德國曾經針對6歲到14歲兒童的恐懼心理進行調查,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最害怕的是父母或兄弟姐妹遭遇暴力或者生活上發生其它不幸。如果孩子聽說了這類新聞,作為父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們感到環境是安全的,尤其是自己家裡是很安全的。

有些父母希望跟孩子聊新聞話題,目的是希望孩子學習防範知識。可是,指望孩子在危險中解救自己很可能是徒勞的,或許更大的可能只是增加了孩子的焦慮。保護孩子本就是大人的責任,更妥當的做法是父母跟孩子解釋,大人為了保護孩子制定了哪些防護措施,孩子可以使用哪些求救方法,危險離孩子其實是很遠,以便讓孩子在安心的狀態下學習一些防範知識。

心理專家提醒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心理活動,兒童一般不願意講出他們的恐懼,但是會通過其它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自己肚子痛、頭痛、頭暈或者逃學。家長必須細心觀察,了解清楚到底是什麽讓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懼。如果孩子不停地說自己很害怕,更不能嘲笑他們,抱抱他們,和他們待在一起玩遊戲、閱讀,都可以分散注意力。

做孩子的好榜樣,客觀了解世界和他人

如果孩子已經是一個少年了,本身也有很多機會接觸各類新聞,這時候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討論對新聞的看法。對於渴望跟你談論新聞的孩子,你一定要清楚,這些孩子其實對新聞的傳遞沒有很多經驗。你可以告訴他們,有些新聞在記錄和表達的時候某些因素比較集中從而顯得恐怖,需要謹慎看待。

一些網友對新聞的討論很可能激發孩子的偏見,特別要提防那些煽動恐懼、增加仇恨的言論。這些狂熱的言論可能會激起少年們的擔憂、困惑、懼怕、焦慮等情緒。你需要跟孩子解釋,這些網友其實是在用言論發泄憤怒或者獲取關注。和孩子一起去分辨哪些言論是嘩眾取寵,哪些言論是有意義的。青春期孩子的思維尚未發展成熟,評價問題比較容易走兩極化,也欠缺很多社會經驗和知識。父母們不妨抓住這個機會幫助孩子以更客觀的角度去了解世界、理解別人。

請記住,面對恐怖新聞,你始終是孩子最好最近的老師。他們會悄悄觀察、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你是冷靜、理性和善良的,那麽他們也將學習到這些美好的品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