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傳說中的「內分泌失調」,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對於「內分泌失調」這個詞兒,我們時常掛在嘴邊、卻很神秘的詞,大家也許不會覺得陌生。很多人長痘痘怪它,失眠焦慮怪它,大姨媽不來也怪它。

不少人,特別是女性朋友,身體一旦有些風吹草動,例如痤瘡色斑、失眠焦慮,或者體重改變、月經紊亂,常常會很自然地被扣上「內分泌失調」的帽子。

那麼,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分泌,究竟是什麼?「內分泌失調」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內分泌失調與「激素」

在了解內分泌失調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學習另一個辭彙:激素。

激素是由內分泌腺體產生的化學物質,能對各種生理活動起調節作用

人體有一個生產激素的部門叫做內分泌系統,既包括我們熟知的甲狀腺、胰腺、卵巢、睾丸,也有「名氣稍小」的垂體、腎上腺、松裸體等。人體的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胰腺、腎上腺、卵巢、睾丸等都是能夠分泌激素的經典內分泌腺體,而廣義的內分泌組織還包括肝臟、心臟、胃腸道、脂肪等等。

腺體生產激素並將其送入血液中,對各種生理活動起著調節作用。腺體分泌異常,會導致激素失衡,就會出現各種癥狀。

激素給人們的印象是強大而神秘,生長髮育、喜怒哀樂、吃喝拉撒,似乎什麼都管

實際上,激素本身並沒有這些功能,它們的作用只是傳遞指令,就像一把鑰匙打開與之匹配的鎖

如果鑰匙過多、過少,或者鑰鎖不匹配,都會引起所謂「內分泌失調」。

此「激素」,非彼「激素」

激素是一種統稱,我們耳熟能詳的雄激素、雌激素、胰島素、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等等,都是激素大家庭的重要成員。

在不同語境下,人們口中的「激素」,指代對象都不盡相同。例如:

1,促進青少年青春期發育的「激素」,是指分別由睾丸、卵巢等分泌的雄激素和雌激素

2,女性月經異常時的「激素」紊亂,泛指下丘腦-垂體-卵巢這一內分泌軸發生的功能異常。

3,用於治療中老年女性的更年期綜合證的「激素」替代療法,多指雌激素和孕激素。

4,常用於治療哮喘、過敏、以及各種免疫性疾病的「激素」類藥物,特指糖皮質激素

還有糖尿病患者用的「胰島素」、甲減患者用的「甲狀腺素」、矮小症患兒用的「生長激素」、性發育異常患者用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這些都是激素,但是來源、作用、功能完全不同。

對各種激素混淆不清,是生活中不少誤區和偏見的來源,以至於很多人談「激素治療」而色變,甚至盲目抗拒。

內分泌亂了,全身遭殃

打個比方,內分泌腺體就像網上商家,分泌的激素就是顧客(身體各器官)要買的東西。商家發貨後,物流公司會把商品(激素)通過血液循環送到目的地。如果顧客選錯商品、商家寫錯地址、快遞員送錯地方,都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

日常生活中皮膚突然長出黃褐斑、肥胖在不經意間造訪、莫名其妙想發脾氣……這些都可能是內分泌出現了危機。除此之外,內分泌失調可能還會導致讓你意想不到的「大病」。

內分泌失調引發5種疾病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是個大家族,囊括了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胰島、腎上腺、性腺等多個腺體,以及分布在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組織和細胞。

這些腺體通過分泌激素,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衰老、病變等,實現對人體生理功能的調控。這樣一個重要系統如果紊亂了,會悄然影響你的健康。

黃褐斑、婦科病

由於內分泌失調,28.2%的中青年女性出現面部黃褐斑、雀斑,27.5%~31%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

更年期提前:內分泌紊亂還可能導致提前閉經等早衰現象。

兒童發育問題

兒童性早熟、矮小症等小兒內分泌疾病發病率正日益提高。

糖尿病

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科最多見的疾病,我國糖尿病發病率超11%,糖尿病患者約1.2億人。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在我國發病人數超2億。

不孕不育

高達10%~15%的不孕不育發生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內分泌失調引起。

此外,目前內分泌疾病就診人群和數量呈現出新特點。

  • 內分泌疾病就診人數陡增

無論是流行病學資料還是臨床數據,內分泌疾病的發病率較幾年前均有明顯增加。

  • 發病人群趨於年輕

年輕患者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令人擔憂。

內分泌專家表示:特別是近40年來,由於國人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我國內分泌疾病的發病率甚至趕超國外。

6個表現提示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紊亂的表現多種多樣,以下6個癥狀是「男女通吃」的。

1

脫髮

經常熬夜、飲食油膩、精神壓力大等,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

  • 如果男性雄激素分泌過於旺盛,會導致雙氫睾酮濃度平衡遭到破壞,影響毛囊。


  • 女性產後、更年期、口服避孕藥等會造成雌激素分泌失調,可能導致頭髮稀疏、斑禿或脂溢性脫髮等。

如果出現髮際線後移、前額明顯禿髮、頭頂部位稀疏等,就需要去醫院內分泌科就診了。

2

長痘、色斑

男性雄激素水準過高,女性月經周期前後或經常熬夜時,臉上都可能長痘痘,也就是痤瘡。

還有些女性,皮膚上突然出現很多色斑,面色發暗,也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3

肥胖

有些人「喝涼水都會長肉」,這往往與長期進食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導致內分泌失調有關。

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脂代謝紊亂等,與脂肪過剩相關的代謝紊亂綜合征,也會出現超重或肥胖。肥胖反過來還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誘發各類代謝性疾病。

4

脾氣急躁

性格變得暴躁,遇到小事也會大發雷霆,可能是內分泌功能紊亂(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的。

5

經常疲勞

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伴隨體重增加、食慾波動、排便異常,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部分女性在月經期間萎靡不振,也與激素分泌異常有關。40歲以上男性睾酮分泌減少,也會導致疲勞、長期精神不佳。

6

毛髮旺盛

不管男女,體內都會產生雄激素和雌激素。只要雄激素分泌過多,都可能出現毛髮旺盛的癥狀。

還有一些內分泌紊亂,表現出性別差異。

男性主要表現為性慾減退、性活動減少、勃起硬度下降,這與雄激素水準下降有關;此外,男性甲亢時常伴有乳房發育

女性的特殊表現較男性更多,比如:

  • 乳腺增生、脹痛:與體內雌激素水準升高,雌、孕激素水準不平衡有關。


  • 月經失調:壓力過大、甲狀腺異常、雌激素偏低、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都會導致月經不規律或停經。

  • 不孕不育: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的任何部位功能異常,都可能妨礙正常排卵,進而導致不孕症。

  • 夜間盜汗:與雌激素偏低或絕經期提前導致的排卵減少等有關。

哪些癥狀需要看內分泌科?

一般說來,當機體出現了以下癥狀時,應及時想到去內分泌科就診:

1、多尿、口乾、多飲、體重下降、疲乏無力,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2、怕熱、多汗、心悸、多食、消瘦、焦躁、失眠、大便次數增多、突眼、頸粗,提示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

3、成人畏寒怕冷、萎靡嗜睡、心跳過緩、腹脹納差、反應遲鈍、少言寡語、記憶力減退、顏面虛浮、皮膚乾燥、唇厚舌大、聲音嘶啞;兒童又矮又呆,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

4、甲狀腺部位疼痛及觸痛明顯,同時伴有發熱、心悸、出汗,血沉異常增快,提示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

5、反覆發作性足趾關節腫痛,同時伴有血尿酸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痛風」;

6、不明原因的腰腿痛、駝背、身高比年輕時明顯縮短、容易骨折,提示存在「骨質疏鬆症」;

7、頑固的骨關節疼痛、頻發的自發性骨折、反覆發生尿路結石、食欲不振、腹脹便秘、高血鈣,提示可能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簡稱「甲旁亢」)

8、手足抽筋(有時表現為「癲癇樣」發作)、四肢麻木刺痛、情緒亢奮焦躁、低血鈣,尤其是曾有頸部手術或放療病史者,提示可能存在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旁減」)

9、毛髮脫落、膚色淺淡,食慾減退、乏力、浮腫、性慾減退、閉經,尤其是分娩時曾有大出血病史的女性,往往提示有「垂體前葉功能減退」

10、食欲不振、腹瀉、乏力、血壓低、皮膚變黑、體重減輕,提示可能有「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11、滿月臉、面色紅潤、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體毛異常濃密、座瘡、高血壓,提示可能存在「皮質醇增多症」

12、持續性高血壓,同時伴低血鉀、乏力、夜尿多、周期性下肢肌無力,提示可能存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13、陣發性高血壓,發作時伴劇烈頭痛、心動過速、大汗淋漓、面色蒼白,提示可能是「嗜鉻細胞瘤」;

14、煩渴、多飲、多尿、「尿比重」和「尿滲透壓」降低,提示可能是「尿崩症」;

15、身高每年增長不足4cm的孩子,生長髮育也較同齡人明顯偏晚,但智力正常,往往提示「垂體性侏儒症」;

16、成年後手足繼續增大,皮膚增厚,面相粗陋,伴頭痛 、乏力、視力下降或視野缺損,提示可能患「肢端肥大症」;

17、女性出現月經稀發或過早閉經、不明原因泌乳、不孕不育;男性乳房發育、陽痿及不育,提示「泌乳素瘤」;

18、沒到發育年齡時就出現性發育。女孩8周歲以前乳房開始發育,10周歲前出現月經;男孩9周歲以前出現變聲、陰毛、長鬍須等第二性徵,提示「兒童性早熟」,相反,則提示「青春期性發育延遲」。

本文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台,謝謝合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