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息肉,切不切?

大腸息肉根據其病理類型不同,可分為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增生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並非所有息肉都必須切除。

腸息肉,切不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般而言,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病是一定要切除的,以防止其癌變。幼年性息肉發生於幼兒期,患兒多為10歲以下男孩,常表現為便血、黏液便、腹瀉和腹痛,並可發生繼發性貧血;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患者可因慢性失血而繼發缺鐵性貧血,也可因息肉牽拉引發腸套疊,這兩種息肉如能確診,可考慮手術切除。

至於其他息肉是否要切除,就看醫師的診斷能力與臨場判斷。在某些狀況下,部分非腺瘤性息肉在內鏡下看起來像腺瘤性息肉的時候,醫師為了不遺留病灶在大腸裡,也會先把息肉切除,留待病理檢查評定後再進行最後診斷。

腸息肉,切不切?

大腸息肉多通過內鏡微創手術進行切除。常見的內鏡下息肉手術包括:微小息肉熱活檢鉗咬除、EMR(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SD(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特殊情況下,有的息肉也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切除,這包括了腹腔鏡下或開腹切除直腸、部分結腸甚至全部結腸等多種手術方式,而具體手術方式需要根據不同的息肉類型和患者病情決定。

作者:武漢協和醫院 副主任醫師 吳軻

責任編輯:熊蕾

網路編輯:陳師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