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投資者是一群什麽樣的人?最權威調查來了

為全面了解個人投資者基本狀況,持續追蹤投資者結構與行為特徵變化,提升投教服務和保護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近期,深交所組織開展了自2009年以來的第10次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活動。調查延續了歷年跟蹤調查框架,主要涉及投資者結構、知識水準、風險偏好、理念與行為、情緒與預期等多個方面,同時增加了投資者對於2019年股市風險因素及資本市場熱點問題的看法等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按照證券账戶的地理分布狀況,采取分層抽樣方式,對調研地區年齡在18-60歲、過去12個月進行過滬深兩市股票交易的24074個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全國331個大中小城市。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一、資產配置和投資者結構方面,2018年家庭股票投資佔比和账戶平均資產量有所降低,持有公募基金比例增加,年輕投資者入市依然踴躍

2018年,受訪者投入到股票中的資產佔家庭總流動資產的25.6%,較上年降低2.4個百分點;證券账戶平均資產量為44.5萬元,較上年減少9.4萬元;受訪者中持有公募基金比例為37.2%,較上年增加3.5個百分點。

從账戶資產量分布看,5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佔比80.0%,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比40.9%;從年齡分布看,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佔比60.3%;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為主,佔比60.6%。

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依然以年輕投資者為主,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56.2%,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31.0歲。

二、知識水準方面,整體水準持續提升,各地區投資者水準差距縮小,但新入市投資者水準偏低

近年來,投資者投資知識水準提升明顯。2014年受訪者投資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57.6分,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71.1分。

從投資者差異看,2018年新入市投資者得分較受訪者平均水準低5.0分。從地區差異看,各地區水準差距正逐漸減小,地區間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分差,從2014年的6.2分縮小至2018年的3.2分。

三、風險偏好方面,總體由風險規避略轉風險中性,新入市、年輕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佔比高,大戶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分化

2018年投資者風險偏好總體構成上,風險規避型佔比43.1%,較上年減少4個百分點;風險中性型佔比32.2%,較上年增加3.6個百分點;風險追求型佔比24.7%,與上年基本持平。

從不同投資者類型看,新入市投資者、25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佔比較總體平均水準分別高出1.6和5.2個百分點。500萬以上的大戶投資者風險偏好分化明顯,風險追求型與風險規避型佔比較總體平均水準分別高出8.2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

四、投資理念與行為方面,個人投資者在理念上逐漸接受價值投資,但非理性投資行為依然存在

個人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逐步增強。2018年,價值投資類投資者佔比繼續上升至28.6%,趨勢類和短線交易類分別佔比25.9%和19.0%。

非理性投資行為依然較為普遍,特別表現為以下方面:交易頻率過高,一周內交易若乾次的投資者佔比達46.4%;一個月內交易1~2次的佔比31.9%;一季度以上才交易超過1次的佔比21.7%。不重視交易止損,45.3%的投資者幾乎不使用止損策略。此外,熟悉偏好(“投資自己買過的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容易賺錢”)、過度自信和處置效應(“我總是拿不住盈利股票而長期持有虧損股票”)的發生率分別達到57.6%、43.8%和39.0%。

五、投資盈虧對比方面,虧損者與盈利者未在投資理念方面表現出明顯不同,盈利者執行價值投資理念更到位

對比分析虧損者與盈利者的客觀差異發現,雙方並未在知識水準或投資理念方面表現出明顯不同,但在交易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例如,虧損者和盈利者中具有止損意識的投資者佔比幾乎相等,分別為38.8%和38.7%。但在實際執行方面,盈利者中61.2%明確執行了止損策略,高出虧損者9.5個百分點。虧損者和盈利者中認可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佔比基本持平,但平時閱讀上市公司公告和金融機構研報的比例,盈利者較虧損者分別高出8.8和5.1個百分點。此外,交易執行中盈利者發生頻繁交易和處置效應的比例較虧損者分別低4.4和9.4個百分點。

六、估值與預期方面,認為目前股價偏低的投資者增多,對於2019年大盤走勢,投資者趨於謹慎

對於股票目前的價格,30.4%的投資者認為太低,較上年增加10.2個百分點;42.0%的投資者認為相對合理,較上年減少3.3個百分點;27.7%的投資者認為太高,較上年減少6.8個百分點。

對於2019年大盤走勢,投資者預期總體趨於謹慎。調查顯示,37.5%的投資者傾向樂觀,較上年減少1.5個百分點;47.0%的投資者持中性態度,較上年減少4.1個百分點;15.5%的投資者表示悲觀,較上年增加5.6個百分點。

七、創業板改革備受期待,創業板投資者在账戶平均資產量、知識水準、知權行權率方面均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

關於創業板改革,投資者對“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放寬適當性要求”、“實行注冊製”和“放寬再融資要求”均有較高期待,支持率分別為:54.8%、54.3%、52.6%、52.4%和48.1%。

調查顯示,創業板投資者账戶平均資產量為52.9萬元,遠高於非創業板的33.1萬元;投資知識平均得分為72.7分,高出非創業板投資者3.8分;股東權利意識更強,知權比例和行權比例分別為41.3%和19.1%,分別高出非創業板投資者7.7和2.6個百分點。

八、投資者保護舉措受認可,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建立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和停複牌制度改革認可度最高

對於監管機構2018年推出的多項投資者保護舉措,超半數投資者表示認可。其中,投資者認可度最高的三項舉措依次為“嚴格退市制度”(55.7%),“建立違法失信‘黑名單’制度”(55.4%)和“實施股票停複牌制度改革”(55.1%)。

九、投資者對金融去杠杆、中美貿易摩擦等風險因素均有較高關注度,對於各風險因素的演變持有不同預期

對於可能影響股市運行的風險因素,投資者關注度依次為:金融去杠杆(67.3%)、貨幣財政政策調整(65.7%)、上市公司股票質押(65.5%)、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63.7%)、中美貿易摩擦(63.6%)、上市公司商譽減值(60.9%)、美聯儲加息進程(60.2%)、宏觀經濟形勢(56.8%)。

對於各風險因素的演變,投資者持不同預期,認為“上市公司商譽減值”、“上市公司股票質押”、“美聯儲加息”將對市場產生消極影響;認為“貨幣財政政策調整”、“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去杠杆”、“宏觀經濟形勢”將產生積極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