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7年度個人投資者新變化:過半新股民不滿30歲

  2017年度個人投資者新變化:過半新股民不滿30歲

  黃思瑜

  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投資風格變化等因素影響,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投資行為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近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發布了《2017年度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中小投資者佔比仍超七成,不過近年來佔比呈下降趨勢,這其中,創業板與非創業板投資者結構差異明顯。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2017年新開立A股账戶的自然人投資者總計1585.06萬戶。另據調查結果,新入市投資者呈年輕化趨勢,過半投資者不滿30歲。從投資者投資理念看,投資理性程度總體增強,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接受並逐步形成價值投資理念,但非理性投資行為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對於2018年度股票市場的展望,逾九成投資者持中性偏樂觀的態度;當然,部分投資者也擔憂可能會出現一些市場風險因素。

  新入市投資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2017年,在市場投資風格發生變化的同時,A股市場投資者的結構也在逐步發生變化,結構上散戶佔比下降、機構佔比上升,“去散戶化”趨勢也成為市場的一大關注點。

  根據深交所近三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的數據,證券市場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不過中小投資者的佔比呈下降趨勢,受訪的投資者中,2015年有84.4%受訪投資者證券账戶資產量低於50萬元,2016年的這一數據降為77%,再到2017年進一步下降至75.1%。但受訪投資者證券平均账戶資產量呈逐年增加態勢,2015年時平均账戶資產量為37.2萬元,到2016年增加至51.4萬元,再到2017年繼續增至53.9萬元。

  創業板與非創業板投資者結構也存在明顯差異,一是創業板投資者平均账戶資產量達63.2萬元,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40.0萬元的平均資產量;二是創業板10萬元以下的散戶所佔比例僅為28.0%,低於非創業板49.3%的比例。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截至2016年12月末,已開立A股账戶的自然人投資者為11710.77萬戶,截至到2017年12月末,這一數據為13295.83萬戶。以此看來,2017年新開立A股账戶的自然人投資者總計1585.06萬戶。

  “2017年新入市投資者中,25歲以下投資者佔比28.2%,30歲以下投資者佔比55.8%,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31.2歲,而5年前新入市投資者平均年齡約36歲,新入市投資者年輕化趨勢較為明顯。”深交所調查表示。

  相較往年,投資者的投資知識水準總體顯著提高,但不同區域、不同年齡段、不同板塊的投資者知識水準差異明顯。

  調查顯示,從投資知識得分看,受訪投資者平均69.4分(滿分100分),較上年63.1分有所提升。從不同區域看,華東地區投資者平均得71.1分,七大地理區域中保持領先,西北地區投資者平均得分最低,為66.9分;從不同年齡段看,18-24歲的投資者得分最低(66.9分);45-49歲的投資者得分最高(71.2分);從不同板塊的投資者看,創業板投資者平均得分為71.2分,高於非創業板投資者平均水準66.7分。

  從投資決策資訊來源看,網絡媒體和技術指標分析是最重要的資訊管道,但創業板投資者資訊獲取管道更為廣泛。

  2017年投資者獲取投資資訊的管道平均為2.8種,較上年2.5種略有上升。排在前三位的資訊管道依次為手機上的網絡類媒體、依據股票價格走勢/成交量變化等技術指標分析、電腦上的網絡類媒體。

  這中,創業板投資者在資訊獲取方面使用的管道平均為3.0種,多於非創業板投資者的2.5種。創業板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公告、金融機構研究報告和技術指標分析等資訊來源的使用率平均高出非創業板投資者10個百分點。

  價值投資理念越來越盛行

  “我寧願買明天可能漲10%的股票也不買一年後可能翻一倍的股票”、“我喜歡操作股票,哪天不操作的話總覺得缺了點什麽”,這類投資者的佔比正在逐漸下降。

  調查顯示,非理性投資者在各種心理描述選項的佔比平均下降3.8%,“投資者在短線交易、過度交易方面的心理偏差正在好轉”。

  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接受並逐步形成價值投資理念。調查顯示,價值投資類首次超過趨勢類和短線交易類,成為投資者佔比最高的投資風格類型。其中,長期價值類投資者佔比26.5%,較上年提高5.5%;短線交易類投資者佔比18.1%,較上年降低5.3%;趨勢類投資者佔比25.9%,與上年基本持平。

  從投資行為看,雖然投資理性程度總體增強,但非理性投資行為問題仍然不容忽視。調查顯示,各種行為描述選項的非理性投資者平均佔比39.2%,發生比例較高的有“投資自己買過的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容易掙錢”(熟悉偏好,佔63.8%)、“自己操作股票比購買基金收益更高”(過度自信,佔47.5%)和“我總是拿不住盈利股票而長期持有虧損股票”(處置效應,40.8%)。

  追漲型投資者遠多於抄底型投資者。調查顯示,只有8.5%投資者為抄底型投資者,46.9%的投資者為追漲型投資者,其余投資者沒有明確的追漲或抄底傾向。

  此外,近六成投資者沒有明確止損策略。調查顯示,21.1%的投資者不重視止損策略,認為“即使股票價格下跌,只要我不賣出,就不會虧損”,38.5%的投資者對止損持不明確態度,只有40.4%的投資者傾向使用止損策略。

  投資者持股也較為集中。調查顯示,超半數投資者持有股票低於3支,平均持股4.9支,較上年平均持股5.1支有所下降。

  在投資盈虧方面,調查發現,受訪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自己的投資經驗不足”(52.5%),“自己的投資知識不足”(49.8%),“經濟形勢的變化”(31.5%)。

  相較盈利的投資者,虧損投資者發生頻繁交易和處置效應行為的比例要分別高出10%和12%;而後者使用止損策略的比例為38.0%,較前者的低4.5%。

  根據調查結果,虧損投資者投資股票更多是聽信傳言、聽人薦股,這一比例佔到31.4%,高出盈利投資者6.2個百分點;而虧損投資者閱讀上市公司公告、閱讀金融機構研究報告的比例分別為22.5%、32%,均較盈利投資者低10.8個百分點和9.3個百分點。

  展望2018年:投資者最關心推進科技監管

  對於2018年資本市場熱點問題以及股票市場展望,投資者也頗為關注。

  調查顯示,關於2018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重大舉措,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是“推進科技監管”,這一佔比達到66%;關注“加快股票發行制度和並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的投資者佔比為64.5%;此外,65.7%的投資者對於境外上市的中國科技創新型企業回歸A股市場較為關注,並表示有投資興趣。

  創業板改革也備受關注,近九成投資者表示創業板應當增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其中,74.6%的投資者支持對企業首發條件中的財務標準作出優化安排,57.6%的投資者支持對雙重股權結構的企業首發條件作出優化安排。

  展望2018年股票市場,投資者信心總體向好。調查顯示,39%的投資者傾向樂觀,較上年增加10.8%;51.1%的投資者持中性態度,較上年減少5.9%;9.9%的投資者表示悲觀,較上年減少4.9%。

  當然,投資者也擔憂可能會出現一些市場風險因素。調查顯示,有59%的投資者擔心“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債券到期兌付金額增長較大,債券違約事件可能大幅增加”;57.6%的投資者擔心“資管新規實施帶來的流動性衝擊,短期內可能導致股市資金面收緊”;55.4%的投資者擔憂“全球逐步進入加息周期,利率走高將可能導致股票等權益類資產估值水準總體下降”。

  此外,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美國股市高位回調風險傳導等,也是投資者在2018年較為關心的風險因素。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