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管清友:房產稅短期改變不了大勢

中央最高決策層發出“堅決遏製房價上漲”的指令,中國樓市又該何去何從?近日,騰訊新聞《一線》就此話題專訪管清友。這位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在今年博鼇亞洲論壇上說:“現在買不起房子,你就多買兩套”。

而今,面對日趨嚴峻的調控形勢,管清友認為,剛需群體還是盡可能利用自己有限的資金,通過杠杆或者其他方式能夠控制更多的資源;對於投資群體要稍微慎重一些,需要算一算投資回報率。“對投資來說,現在我們考慮融資成本問題,考慮調控政策這一因素。現在融資難了,融資也貴了,買房的回報率也沒有那麽好了”。

不過,管清友認為,中國樓市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城鎮化還在推進,人們對於改善居住條件的訴求也是非常強的。大家願意進城,進了城之後大家都想置業,基本都是這樣的方式。

針對外界盛傳的“房地產稅真要來了”的消息,管清友認為,房地產稅頒布非常複雜,偶爾拿出來說說,對抑製整個房價、對房地產調控是有幫助的,“真在全國大面積徵收,還真得下點決心。”

以下系對話實錄:

記者:在這種樓市強調控政策下,如何測算投資回報率?

管清友:現在我們確實要考慮考慮融資成本,包括你的預期回報率,包括調控政策。調控政策延續了兩年時間,融資也難了,融資也貴了,回報率也沒有那麽好了。

如今的中國樓市和過去19年(從1998年到2017年)確實不大一樣了。因為這兩年調控確實非常嚴厲,而且還在堅持,當然我們要變通。但總體來看,你會發現過去20年時間樓市基本模型是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融資成本相對低、投資回報率相對高,價格一直在穩定上漲。

記者:你說過過去20年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接下來20年很可能是白銀時代。你如何定義白銀時代?

管清友:過去20年無疑是樓市黃金20年,特別是最近10年,從價格曲線來看,增長的曲線是很陡峭的。未來發展速度肯定是要慢下來,簡單來講,該建的房子建很多了。

當然現在業內是有很大爭論,一部分人認為,我們現在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左右,已經達到發達經濟體水準。還有一種人認為我們的房子還是不夠住的,因為人均40平米的面積包含了各種參差不齊的品質的房子,其中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要重新建的,這部分居住面積是不能放在所謂人均40平米的面積裡的。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過去20年因為發展很快,從所謂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化時代,很多房子其實是不能住的。

上述觀點上分歧,涉及到前提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底數不清晰,無論你看協會的數據還是看住建部門的數據,底數都不是特別清晰。我們很難用一個總量衡量每個地區,每個地區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

但總體來講,從對樓市本身的常識出發,包括和這個行業從業者交流下來,我感覺,中國樓市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城鎮化還在推進,人們對於改善居住條件的訴求也是非常強的。大家願意進城,進了城之後大家都想置業,基本都是這樣的方式。

記者:對於購房者來說,在未來20年,他們應做出什麽樣的抉擇?

管清友:購房者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剛需人群,其實我覺得該買就買,因為你剛需。對於投資群體要稍微慎重一些,需要算一算投資回報率。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購房者應該分為三類,就是剛需、改善和純投資。剛需和改善是非常強勁的,大部分人一生當中至少三次置業。第一次是剛需,可能買的房子很小。隨著自己經濟實力的提升財富的積累,他要再改善一次,改善之後他覺得要有一個更大的改善,基本就是兩次置業到三次置業。

所以說,一般四五線城市的城市居民至少是兩次置業。一次是20年前從計劃化市場到市場化的市場有一次置業,再一個他會有一次改善性的購房。

現在我發現很多所謂三四線城市、四五線城市比較好的樓市很搶手,幾乎買不到,因為大家改善性需求還是存在的。

記者:你怎麽看接下來的房價走勢?

管清友:我個人不大主張直接控制價格。因為市場經濟改革搞了40年,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價格改革。商品有它的價格屬性,它的價格是市場供需兩端結合而成的結果。直接控制價格會產生很多問題,要麽影響到需求,要麽影響到供給。

比如現在很多住建部門限價,會出現什麽情況呢?本來市場價格,比如我們假定是1萬元/平米,你給他規定8000元/平米,這中間2000元的灰色市場價必然會通過別的形式表現出來。像我們過去說的計劃經濟時代有憑票供應,要排隊,有的要托關係走門子,這2000塊錢價值沒有消失,只是另外的形式出現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在各地出現的限價就是這樣的,搖號、排隊。要麽就是出現這種所謂的排號費、裝修費、車位費,對開發商來講就是這2000元出現了轉移。大家知道排隊一定有前面和後面,大家要想用8000元的代價拿到1萬塊的東西一定需要代價,肯定越往前排越好,所以才出現很多地方所謂搖號內定的情況。

記者:現在調控態勢還是挺嚴的,但是房價卻越調越高。

管清友:我們確實是經歷了多次調控,每一次又抑製了需求,又影響了供給。供給端的失衡在於,整個土地供應中,大部分是用於工業土地供應,一部分是用於住宅土地供應。對住宅用地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這就出現供給失衡。

從需求端來看分兩個層面,一是人們對於居住環境改善的實質需求,二是表現在我們這些年貨幣層面的變化,整個M2餘額在穩步上升,最近10年以來從2007年M2餘額不足50兆到現在180兆,實際上是貨幣不斷累積的過程。按照凱恩斯理論,貨幣增發是一個需求創造的過程,那麽我們的需求是很強勁的。

供給收縮,需求又在擴張,這個價格怎麽可能不漲呢?

供需不平衡可以通過兩方面解決,一端是收縮需求,M2增速降下來,現在M2增速已經降到10%以下了。同時供給端擴大,無非就是每個城市裡,住宅用地供應上要多增加。

之所以現在調控頻繁抑製不住價格上漲,還是供求兩端沒有解決,因為我們M2增速已經下來了,那一定是供給端出了問題,供給端你看各大城市統一住宅用地,增加的用地更少了。

記者:這就涉及到接下來有一個稅制改革的問題,包括房地產稅的推出。

管清友:不僅僅是稅制改革,也涉及到我們土地政策的問題。我們土地政策存在18億畝耕地紅線的控制,因此每個城市每年的土地指標是有限的,而且越來越有限。比如深圳,幾乎是沒什麽地了,所以深圳的房價加速上漲。北京還算好的,雖然房價很貴,但是總體表現相對平穩。

從各國經驗、歷史經驗來看,很難一下出現那種大家都期望的理想狀態——房很多、房價很便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房地產是比較特殊的資產,具有居住屬性、投資屬性等多重屬性。

所以,每個城市的房價一定和居民實際收入水準有比較大的差距。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要觀點是“解決高房價沒有理想狀態”。在一個大城市,不可能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子,並且沒有高庫存,然後房價還很便宜。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經濟體,任何一個城市是這樣的。

記者:大家都對房地產稅在房價調控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你怎麽看?

管清友:國內很多人都把房地產稅作為解決房價的一個工具,這個其實是不對的。房地產稅在我們國家來講是要解決中央和地方稅收劃分的問題,提出房地產稅無非就是在地方財政緊張的情況下,給地方有一個新的稅源。

從重慶和上海的房地產稅試點來看,的確沒有解決高房價問題。從其他國家已經實施房地產稅的情況來看,同樣沒有解決過房價問題,或者影響過房價的長期走勢。

記者:你認為房地產稅接下來會對房價能產生多大作用?

管清友:畢竟會徵收一定比例的稅率,在一些城市發生房價波動是正常的。但是房地產稅本身到底能不能頒布出來,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我們此前在一篇報告裡推演過,即便按照最快的速度,房地產稅也得到2020年推出。

現在來看,房地產稅頒布的阻力挺大。因為我們國家的房產類型太多了,房產房、房改房,央改房、軍產房、居民用房、小產權房、兩限房、普通住宅建案等等。由於我們國家歷史沿革問題,很多普通市民階層是住在核心城區的,可能就這一套房子,或者說他有兩套房子,那麽你從哪一套開始徵收?怎麽徵收呢?諸如北京情況這麽複雜,又怎麽徵收呢?

比如在北京二環裡的住著一對離退休夫婦,可能有兩套房子都在二環,假如按照第二套繳納房地產稅,按照市值來交的話,兩個人的退休金都不夠交稅。

記者:現在一些國家部委一直向外放風,說“房地產稅快來了”。

管清友:房地產稅頒布會非常複雜,偶爾拿出來說說,對抑製整個房價、對房地產調控是有幫助的。真在全國大面積徵收,還真得下點決心。

我們在重慶和上海其實已經試點了,我覺得按照那種模式徵收也未嘗不可,但一定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這個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徵收的力度特別大,以至於對整個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構成影響,這更是得不償失的。

來源:騰訊新聞《一線》,記者:張小河。本文不代表《財經》立場。

監製 | 李勇 責編 | 王小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