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病夏治」就在三伏天

2018年三伏天時間表:

頭伏:2018年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8月25日

目前,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時節,許多醫院都開設了「冬病夏治」特色門診,近年來到醫院貼「三伏貼」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以至於許多人將「冬病夏治」等同於「三伏貼」。


對此,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馬朝群表示,「冬病夏治」絕不只有「三伏貼」這一招。只有因人而異,採取恰當的調養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療效。

虛寒體質更適合「冬病夏治」


中醫認為,「冬病」主要是指人體受寒氣侵襲容易加重或發作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類風濕關節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這類疾病在秋冬季節發作明顯,好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一般表現為四肢冰涼、好暖厭寒、易疲倦,中醫稱「陽氣不足。」


所謂「冬病夏治」,就是針對冬天易發生的疾病或冬天癥狀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對緩解的夏季進行調治補養,以達到減緩發作乃至控制病情的一種調養方法。


中醫強調「春夏養陽」,三伏天正是陽氣最盛、肺臟氣血通暢的時候,此時在人體的內外部環境都處於陽氣充盛狀態的有利條件下因勢利導,可以祛除寒邪、蓄養陽氣、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利於虛寒性疾病的康復。


「冬病夏治」療效雖好,但也有適用人群。專家表示,6個月以下的嬰兒、孕婦和陰虛陽亢體質者都要慎用。


痔瘡、濕疹類熱性病如果盲目「夏治」,濫用溫性葯敷貼,還可能加重病情。

「冬病夏治」療法多樣,不只是「三伏貼」

夏天陽氣旺盛,在三伏天達到頂峰,趁此時治療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只要遵照上述原則,盛夏提前治療虛寒性疾病,都屬於「冬病夏治」的範疇。



以最為常用的「三伏貼」為例,這一療法是在三伏天期間,將辛溫中藥葯貼直接貼敷於特定穴位,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為活躍,毛孔擴張,將藥物滲透入皮膚,刺激穴位,從而達到治療某些特定疾病的目的。


臨床觀察發現,經過3年或3年以上治療,該療法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使疾病不易複發。


據馬朝群副院長介紹,其實在臨床上「冬病夏治」有多種治療方法,除了知名度較高的「三伏貼」外,還有針灸、拔罐、刮痧、中藥內服、中藥熏蒸、中藥葯浴等多種手段。

如對於關節炎患者針灸、拔罐效果好;臟腑虛寒的患者,相對於貼敷,中藥內服效果更好些。


另外,食療也是「冬病夏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此時人體陽氣浮於外,陰寒之氣聚於脾胃,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因此要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在「冬病夏治」期間,更要少吃生冷食物,如瓜果、冷飲等。



對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可以多吃潤肺健脾的食物,如銀耳、百合、山藥;補腎食品如黑木耳拌冷盤吃,不但能清暑,也是補腎的不錯食品。

網購「三伏貼」不靠譜,規範操作最關鍵


隨著「冬病夏治」越來越火,不少商家也拿它做起了文章,在網上賣起了「冬病夏治」的膏藥。因為圖省事,不少人也樂意購買。然而,沒有相關的醫學經驗和知識,擅自在網上買葯敷貼,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帶來許多麻煩。


影響「三伏貼」敷貼療效的因素有不少,除了敷貼用藥是否對症外,根據患者個人身體情況辨證選穴、找準穴位敷貼也很重要。如果對疾病的認識及治療適應證把握不足,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傷身。


因此,建議患者必須選擇正規醫院進行「冬病夏治」,以確保得到最佳療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