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咬指甲怎麼辦?是缺乏什麼微量元素嗎?

播放GIF

出現這種現象常與精神緊張有關,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在生病時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兒誘因不明。

孩子表現為反覆咬指甲甚至發展成鼻屎。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等心理分析。

咬指甲並不是小孩的專利,很多成人也會咬指甲的經歷。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啃咬指甲,有時反映出一種心理情緒,吃鼻屎也是如此。往往與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有關。

也就是說,我們咬指甲,是因為我們有壓力,通過咬指甲來放鬆壓力,同時我們考慮一些難以決擇的問題時,也會咬指甲。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來緩解壓力是由於在小時候這種行為被強烈的提醒,來源於父母強烈的提醒,"咬指甲"這個行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來,甚至越演越厲害,那麼慢慢這個行為就成了這個孩子一個固定的情緒的一個釋放和一個關係的再現。懲罰也可以強化,一個孩子因為一件事情被罵被打,這可能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就會讓他這個行為變本加厲。這種行為可能延續到成年。咬指甲、吃鼻屎的預防和治療。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兒緊張的一切因素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父母對患兒以鼓勵為主耐心說服教育,調動患兒克服不良習慣的積極性。

多讓小兒參加娛樂活動,轉移其注意力。

當孩子出現咬指甲、吃鼻屎時,家長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講故事等。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經常修剪指甲。

用苦味或辣味劑塗搽指甲等強製方法效果差

頻繁出現可到醫院進行矯正,行為矯治療法如強化濟、消退法、厭惡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由醫生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設計出行為治療方案,由家長協助實施,同時給予支持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的效果取決於醫生、家長和患兒三方面的密切配合,並要持之以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