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病人心理護理特點

(一)不同治療階段心理需要及護理

1.確定診斷階段由於腫瘤尚未被徹底征服,「談癌色變」也不是少數人的反映,因此,在結婚搜一系列檢查過程中,病人心理反映複雜而強烈。腫瘤對病人生命的威脅是多數病人首先考慮的問題。主要護理措施:1、語言恰當,不要隨意向病人和家屬透露可能是腫瘤的言辭。醫務人員不要在病人面前交頭接耳,使病人懷疑是在談論自己的病情,如果已有確切診斷,應先與家屬說明情況,共同商討向病人告知的時間與方式,隱瞞病情不值得倡導,因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一旦發現真實病情而又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會產生受騙的感覺,引發憤怒、恐懼、委屈等一系列消極情緒反應,甚至會出現意外。但告知的時候應注意,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徵,社會文化背景的基礎上,以適合的時間、恰當的方式向病人講清病情,同時向病人講解治癒的希望,使病人及早擺脫恐懼,積極配合治療,無論病期早晚,都應將爭取最好療效的希望給予病人。②各種檢查前做好知識宣教。為了確定診斷,往往需要做各種檢查,病人由於缺乏必要的知識,對檢查存在顧慮,對檢查的目的、方法、副作用、注意事項不了解。護士應耐心講解,使病人儘快做各種檢查。

泰心康護醫院陪護

2.治療階段由於腫瘤治療手段很多,向病人講解治療計劃應同時給予病人治癒的希望,無論是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其他治療方法,都應將療效、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解決方法講清楚,使病人及家屬有思想準備。對於病人因知識缺乏而出現的不遵醫療行為,應檢討醫護人員工作方面的缺陷而不應過分責怪病人。當出現嚴重併發症時,病人會表現急躁,缺乏信心,護士應及時給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請實施同樣治療方案的病人談治療過程中的感受,鼓勵他們堅持治療,講解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編寫有關治療知識的宣教材料是一種好辦法。手術病人進行術前術後訪談也值得推廣,可以解除病人進行術前恐懼焦慮,促進術後順利康復。對於某些根治性手術可能造成身體部分缺失,機體正常功能改變等,應說明手術的必要性,用事例說服病人,只要處理得當,不會影響日後的生活。

3.康復階段 由於腫瘤病人治療周期長,在治療各階段有間歇人康復階段,更需要醫護人員、家庭及社會給病人大部分是在家中度過,現代醫學模式要求護土不但護理住院病人,還應關心在家庭、社會範圍內的病人。①做好出院指導,使病人離開醫院後,仍能按照治療計劃、康復計劃進行;②與病人和家屬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計劃;③鼓勵病人參加社會活動,如腫瘤病人白髮組織的活動,一起鍛煉身體,一起談養病經驗,能互相鼓勵,是一種極好的集體心理治療形式;④向家屬宣傳家庭護理中的心理護理知識,從房間布置,病人情緒調理,到如何給病人心理支持,讓家屬充分起到對病人心理護理的積極作用;⑤與病人保持聯繫,及時詢問病人康復階段的情況,會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與康復的信心。

4.臨終階段晚期腫瘤病人身體極度衰竭但神智尚清,病人已意識到死亡即將到來,一般來說,已能平靜死亡,但不是沒有劇烈的情感反應。這時,更需要進行安慰和疏導。應積極主動解決病人疼痛、厭食、軀體移動障礙、睡眠形態紊亂等問題,不能對病人表現厭煩、冷漠,應注意滿足病人每個微小的願望,滿足病人自尊的需要,幫助他整理好個人衛生,尊重個人習慣。當家屬陪伴疲勞時,護士應主動看護病人,使病人和家屬感到慰籍。應注意向家屬做好有關病人死亡的知識教育,使他們對痛失親人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效應對危機。對於死亡,由於信仰不同,其態度也不同。護士應尊重病人的信仰,使病人和家屬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二)根據病人個體差異進行心理護理

1.年齡差異①幼兒和青年:年齡較小的兒童由於意識尚未充分形成,往往沒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心理問題表現得比較直觀,一般不擔心疾病癒後;進入成熟階段的孩子或青年,當得知腫瘤是一種嚴重疾病時,往往會產生很強烈的情緒反應,;由於理智水準較低,多表現為恐懼、垂頭喪氣、愛發脾氣、以我為中心,易受家長或外界的干擾。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多給與關心愛護,並教育家長如何控制消極情緒。②中年人:易產生校色紊亂、焦急、抑鬱等反映。由於中年人擔任的角色眾多,一旦得了腫瘤,考慮到自己的事業可能中斷,家庭的負擔重,意識到自己不能充當家庭成員的角色,使自己處與焦慮狀態。應多予開導,幫助處理角色衝突,動員家屬和部門多給予病人關懷和支持。③老年人:由於老年人多較固執,需要被人尊重,有強烈的獨立感,對住院後多種方面受到限制感到不滿,對家屬、子女是否常來探望十分敏感,擔心自己被冷落,對「死」產生擔心,對治療缺乏信心。護士應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個性,盡量滿足需要。對老年人不能直呼床號或姓名,可根據不同身份給予親切稱呼。及時解除悲觀情緒,開導病人按照醫生治療計劃進行檢查治療。動員家屬子女多來看望老人。

2.不同文化社會背景由於病人是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千差萬別的社會人,除基本屬性外,又因年齡、性別、職業、生活習慣、文化素養、社會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心理和反應。護士應掌握社會心理學等知識,全面深刻地了解病人的共性和個性,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幫助病人達到心身最佳狀態。例如:女性與男性相比,更顯羞怯、懦弱、依賴、自控能力差,耐受性差,應考慮到這種差異,幫助病人適應環境,強化自理能力鍛煉,克服依賴性。在文化素養不同的病人面前,護士不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時,應根據不同對象而採取不同溝通形式與技巧,文化水準低的病人,不能講過於複雜的知識,用通俗的語言,配合一定的手勢與動作,讓病人理解。對文化水準高的病人則可以講解一些理論知識或提供一些健康知識宣教材料供病人自己閱讀。病人住院後,往往因生活習慣不同,對醫院飲食、作息制度、病室環境感到不適應。護士不要簡單生硬地要病人被動執行,而應充分了解和尊重病人習慣,在制度允許的情況下安排病人的生活。病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會有一些矛盾,護土應做好協調工作,鼓勵病人互相尊在心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主要表現在智力(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而性格是人格特徵的核心。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表現。

3.不同的人格特徵,對所患疾病的反應各不相同,可分為:①精神衰弱型:對疾病充滿不安、恐懼,過於嚴重估計病情,常被不愉快的心情困擾。②疑病型:通過間接了解或看書,雖然自己所患疾病沒有某種癥狀,但想像自己有這種癥狀。③歇斯底裡型:這種病人往往誇大病情,譴責別人不關心自己,易怒,忍耐性差。④漠不關心型:對自己所患疾病採取無所謂態度,對檢查治療不積極,不主動,甚至否認自己有病。

(三)腫瘤病人危機乾預策略

每個人都在不斷努力保持一種內心的穩定狀態,保持自身與環境的平衡與協調。當人的生理、心理狀態發生急劇變化而又無力解決時,內心處於一種特殊的、極端的緊張狀態,繼而出現情緒失調和行為紊亂,心理學將這種狀態稱為危機狀態。腫瘤是對人類構成極大威脅的疾病,腫瘤的診斷對於個人的生活是一種災難性事件,也是危機產生的刺激源,這個刺激源,可因個人經歷、人格特徵不同而表現各異。

人們對待腫瘤的不同應對策略

(1)鬥爭精神:病人將腫瘤看做是他們的挑戰,採取積極的態度尋求關於疾病和治療的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與醫護人員主動配合,爭取早日康復。

(2)否認:病人否認癌的診斷,不願接受現實,不願承認癌的不良愈後,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患腫瘤。

(3)宿命論:病人接受癌的診斷,但採取聽天由命,個人無能為力的態度,不去主動探索有關疾病的信息。

(4)無助、無望:病人完全被癌的診斷和面臨未來的死亡所壓倒,精神上陷於崩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