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患護理者化療期間的心理

化療是癌症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積極觀察和護理患者化療前、中、後的反應,配合心理護理,完成住院治療,對肺癌患者整體治療起到重要作用。現將48例化療期間的心理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01 化療前心理護理

癌症患者一經確診,對於了解自身病情者,由於癌症的認識不同,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同,多數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絕望,對治療喪失信心。

措施:

①護士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的基礎上,要及時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動,向病人介紹疾病的特點、化療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時還以治癒的病例為典型,激發病人以樂觀自信的心理正確對待,在精神上得到鼓勵,在治療上看到希望。使患者對化療充滿信心。


② 對於自身病情不知情者,對癌症病人的真實病情要適度保密,以免病人過於緊張與恐懼。講解後續治療的必要性及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③對消極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進行調養精神與生活的指導,講清綜合治療癌症的重要意義,以意志與情緒對治癒疾病的能動作用,排除不利於治療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


02 化療期間心理護理

心理特點:患者對化療沒有親身體驗,只是耳聞目睹其他患者遭受的痛苦,在化療前情緒不穩定,焦慮,恐懼等,有的患者出現寢食不安。

措施:

①主要圍繞化療期間出現的不適,如由於化療反應,部分患者會引起脫髮,噁心、嘔吐,心理上會產生新的壓力,情緒上會有新的波動。因此,採用勸導、啟發、理解、同情、支持、鼓勵等方法,使其儘快適應新的情況,避免患者獨自痛苦和孤獨,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

②患者社會支持主要靠家屬,家屬在患者患病期間同樣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家屬的態度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情緒反應甚至會引起軀體反應,需同時患者家屬交流,協助緩解患者的情緒不穩定,焦慮等。

03 化療後的心理護理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改變,病房護士也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護理模式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變,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運用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全面了解病人生理、心理需要,將護理程式運用到整個護理全過程消除不安與恐懼,幫助其維持最佳身心狀態。

一次化療的完成只是肺癌患者總體治療方案的階段性結束,化療結束仍住院的患者,著重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如:康復指導:患者經過化療後,在非化療期間應鼓化療疲勞應用適當增氧運動作為一種積極的調整手段,往往可以減輕癌性疲勞,選擇患者熟悉又喜愛運動。

如慢節奏的散步,打太極拳等,時間選擇清晨和晚間,鍛煉時間長短,由患者具體的耐受力而定;化療患者全身免疫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低,需要積極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儘力維護患者食慾,鼓勵患者進食每天巡視病房,了解患者進食情況。

制定適宜於患者的菜單,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軟食為宜,動員患者家庭參與飲食管理,配製出花樣多、營養豐富的食物;肺癌長期的治療,需要得到社會、家庭多方支持,住院期間鼓勵患者與自己親戚、朋友交流,幫助患者建立持續的情感支持;與病房同病患者交流,樹立抗癌信心。


隨著現代醫學迅速發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其所面臨的各種心理社會問題,廣泛地受到重視,許多臨床研究證明,心理護理能有效的提高癌症患者生活品質。術後的康復,除了心理治療和護理,對傷口本身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康復樂園自98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腫瘤康復,與各大腫瘤醫院權威專家合作,邀請知名專家教授進行知識講座,開辦腫瘤康復學習班(抗癌郭林氣功學習等多方面指導),心理顧問,營養指導,中醫中藥抗癌,康復旅遊,IBM沃森人工智慧腫瘤會診等健康活動,有效地幫助了許多的腫瘤患者成功地走向康復之路。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公眾號平台了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