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煉丹房到戰場:火藥在中國戰爭史上的應用

馬克思的名言:“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中國古代道士煉丹房裡產生了對世界影響如此深遠的神奇發明,然而向來“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很快將其應用到爆竹上,來增添節日的喜慶,在至關重要的武器製造上卻是一波三折。

大約在公元10世紀前後(兩宋時期)之前在道士煉丹房裡由硝石、硫磺以及木炭混合而成的一種爆炸物悄然走向了戰場。宋代積貧積弱,來自北方邊境的軍事壓力非常強大,這使得宋人不得不動一些其他的心思來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比如在武器的改進上和新武器的發明上,這個時候,煉丹房裡威力巨大的火藥便受到宋朝發明家的青睞。

放眼於世界,將火藥應用到戰爭中(歐洲的火藥與中國古代的是有很大區別的)是進入到新時代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是生在宋代的知識分子雖然在做學問上秉持著一字一句都要有出處的原則,但是對這種在戰場上讓敵人膽寒的新武器卻沒有人去深入研究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單單從字面意思上來講,火藥就是能著火的藥。在古代煉丹房裡,“藥”可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中草藥,古人將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上藥令人身安命延,中藥養性,下藥除病”。翻譯成現代的話語,所謂的上藥就是古代王侯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之藥。由於上藥擁有神奇的魔力,其材料自然也不是一般的藥材可以擔當的,一般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各種重金屬,儘管這些東西只能使得皇帝們更快去往天堂。

方士們隱居於名山峻嶺當中,進行著自己神奇而又艱苦的事業,用丹砂、金銀、眾芝、五玉、五雲並配合著其他各色藥石,然後“合金丹之大藥,煉八石之氣英”。他們持之以恆,經年累月有的甚至“養火數十年”希望造出“開爐五彩輝神室,入腹三魂返洞天”的奇效仙藥,從而騰雲駕霧,以求得永生。

上述的煉丹過程所描述的一些奇妙的色彩便是多種金屬在高溫下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從而展現出絢麗的顏色,但是有時候會產生“衝天大火”,發生劇烈爆炸。故因為煉丹而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數(這一點倒是與諾貝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丹灶遂因此有了“火花娘”的戲稱。而早在南朝梁代的“山中宰相”陶弘景煉丹時,便可根據火焰燃燒時的顏色來區別真硝和樸硝,一百多年後孫思邈記載以硝石、皂角以及生熟木炭為硫黃的“伏火”方法,而到中唐的煉丹書《真元妙道要略》甚至以告誡的口吻說以硝石、硫黃、雄黃和蜜相合點燃,會產生強烈的火焰,會因此“燒手、面及燼屋舍者”。這被認為是第一個原始火藥的配方。

從唐末到宋初,這種可以引發火焰甚至爆炸的方法從術士傳到兵器製造者的手中,很快就用到了實戰當中(當然應用是很少的),同時“火藥”的名稱也被人們所熟知。北宋時已經出現專門製作火藥的製作廠,《武經總要》還記載了三種已投入到實戰當中的火器配方。

北宋時的火藥含硝量還是比較低的,因為這時候的火器並不是直接用來炸裂殺傷敵人,而是使其產生大火燒傷的人的列隊,擾亂陣型,並釋放毒氣。而到了南宋時,在與完顏金人的對抗當中,產生了爆炸性的火器“鐵火炮”(又名震天雷),使用投擲的方式,以殺傷威嚇敵人。在兩宋時代,火藥除了殺傷能力,當然還因為其可以發出巨大的響聲從而使得以騎兵為主的北方軍隊戰馬受到驚嚇,即所謂的聲音殺人,從而伺機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到了元末明初,此時的火藥已經大大在戰爭中普及,大規模的被應用到野戰,和集團作戰當中。明初的兵書《火龍神器陣法》記下了十多種火器的製作方法,其中一些與現代的黑色火藥配方非常接近,由銅銃射出的“飛炮”,可以開花的爆炸彈,尤其是在海上作戰火器已經成為主力。

明代中前期,重達四五百斤的火銃已經較為常見,但是缺點就是太過於笨重,裝填時間過長,製作艱難,從而大大降低了火藥在戰爭中的應用。經過了正統年間的一次火銃的改革之後,中國本土的火器自此以後便幾乎沒有實質性的進步。而鼎鼎大名的葡萄牙弗朗機登上中國的戰場,洋槍洋炮從嘉靖時便開始主導了中國火器形製的發展。

大概是在16世紀前期,葡萄牙人的“弗朗機銃”進入到中國的戰爭應用當中,弗朗機比起中國傳統火炮最大的優點便是輕便,填充快。他的槍管是由子、母二套銃組成的,母銃大概有五六尺長,將子銃套在裡面,彈發後可將子銃退出,將預先填充好的備用子銃放進母銃管當中,繼續發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明代軍隊非常重視火藥在戰爭當中的應用,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戰鬥力強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部隊有接近一半的人配備著各式火器。到明朝末年,著名的荷蘭紅衣大炮(紅夷炮)進入到中國的戰場當中,成為後來清軍攻城略地重要的倚靠。

然而開始於康熙年間的海禁政策大大隔絕了與外人的交往,西方的武器也被驕傲的滿清征服者不屑一顧,到清代中葉時中國的火器進一步落後於西方的發展。鴉片戰爭開始時,被清廷倚為長城的八旗軍在英國人的堅船利炮之下潰不成軍,致使敵人簽下城下之盟。隨後在對外戰爭的一系列失敗當中,時人終於意識到不得不向外學習,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先河。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古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的神奇仙藥過程當中,卻意外發現了斃人性命與瞬間的火藥,從而被廣泛應用到戰爭當中。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作為發明火藥的國家,最終卻反受其累,成為火藥的被征服者,西人攜帶洋槍洋炮長驅直入,開啟了國家百年的屈辱歷史。一方面傳統文化是反對所謂的“奇淫技巧”,然而現實中取樂喜慶的煙花爆竹反而應用廣泛,這或許是中國文化中難以揣摩的意境吧。

撰稿/素白【讀史品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