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帶你了解宮頸癌

宮頸癌是指發生在宮頸陰道部或移行帶的鱗狀上皮細胞及頸管內膜的柱狀上皮細胞交界處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為婦女所患各種惡性腫瘤之首位,其好發年齡為40~59歲。據世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宮頸癌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理差異,在我國宮頸癌的高發區從內蒙古、山西、陝西經湖北、湖南到江西,形成一個高發地帶,山區患病率是平原的3倍。近年來,由於我國重視婦女保健,大力開展普查普治,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的趨勢,並隨著醫療的提高,相應提高了早期宮頸癌的「治癒」率。

中醫作為漢民族傳統醫學,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在治療多種疑難病方面均獨樹一幟,那麼中醫是如何認識宮頸癌的呢?焦作名仕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張中海大夫將為大家作出解答。張主任指出:傳統醫學對本病的認識,早2000年以前中醫經典醫籍《黃帝內經》中已有「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瘰聚」的記載。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所曰:「婦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無顏色,皮骨相連,月經失度,往來無常,少腹弦急或苦絞痛……令人氣急乏力,腰背痛連脅……」等有關描述,與現代臨床上所見宮頸癌的晚期癥狀頗為相似。在傳統醫學理論指導下,歷代醫家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除藥物內服外,尚有藥物外治,民間單驗方、針灸及食療等方法,充分發揮了傳統醫學其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小,在改善患者體質,提高生命品質所具有的優勢。

張主任認為:宮頸癌在中醫學屬於「症瘕」、「五色帶」、「陰瘡」、「虛損」之範疇。中醫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懈探索和總結,已漸成體系,其大致歸納以下為三點。①濕毒外侵一般多由經行、產後,損傷沖任,血室正開,胞脈空虛,風寒濕毒乘虛而入,瘀阻於胞宮;②氣鬱濕困經曰:婦女以肝為先天。由於婦女生理特點等因素,故婦女的情志比較脆弱,容易引起情緒波動,當所顧不遂或長期憂思忿怒,內傷七情,肝氣鬱結,疏泄失利,橫逆克土,脾虛濕困,濕蘊久生熱,氣滯、瘀血、濕毒互相膠結,流注於下焦而致;③下元虛寒女子年近七七,天癸將竭,沖任脈虛,陰陽失調或房事不節,多產多育,損傷腎氣,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溫煦無能,以致胞脈氣血運行受阻,瘀毒內結,血敗內腐,終成惡症。由於宮頸癌的根本病機是正氣虛損,邪毒內結,所以治療始終不可忘記扶正固本,解毒祛邪之法,再依據其臨床癥狀、脈象、舌象的不同,結合四診八綱、臟腑辨證而分型論治。1. 肝腎陰虛型證候:白帶量多,頭暈目眩,時有陰道流血,耳鳴,腰酸,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手足心熱,咽乾舌燥,便秘,舌紅少苔或光剝,或有裂紋,脈弦細。治法:滋補肝腎,兼清熱解毒。2. 肝鬱氣滯型證候:白帶量多,陰道流血夾有瘀塊,胸脅脹滿,情緒鬱悶或心煩易怒,少腹脹滿,口苦咽乾,舌質黯紅,苔薄白或微黃,脈弦。治法:疏肝理氣,解毒散結。3. 濕熱瘀毒型證候:白帶量多,或黃白相間,或如米泔水,或如膿性,穢臭難聞,下腹疼痛,脘悶納差,身重體倦,尿黃便乾,舌質黯紅,苔黃膩或白膩,脈弦或滑數。婦科檢查可見宮頸局部菜花樣壞死潰瘍,繼發感染。治法:清熱利濕,解毒化瘀。4. 脾腎陽虛型證候:神疲乏力,腰膝冷痛,帶下量多,質稀薄,或有陰道流血,量多,小腹墜脹,納差,便溏或先乾後溏,舌體胖,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法:溫腎健脾,補中益氣,佐以清熱解毒。在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及死亡率中,中醫治療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醫藥治癌,多以扶正或扶正兼祛邪為主,促使患者儘快恢復體質,並針對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轉移或複發而進行繼續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