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款益生菌測評:9款無功效可言,特別不推薦漢臣氏、童年時光

益生菌在體內發揮功效的最理想狀態就是能抑製其它有害細菌的生長,保持腸道菌群處於一個健康的動態平衡中。

我們吃了益生菌,有多少能抵抗胃酸,活著達到腸道?益生菌宣稱的各種健康好處和功效都是真的嗎?一直以來,這都是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為此,2019年3月,消道長送檢了11款主流的益生菌產品。


測評品牌

合生元、紐曼思、康萃樂(Culturelle)、媽咪愛、漢臣氏、兒歌、康恩貝、童年時光(CHILDLIFE)、修正、昂立、如新華茂。

測評指標

活菌數:可反映出各產品實際的活菌數量及銷售、儲存過程益生菌的損耗程度。

存活率:模擬胃酸消化後的活菌數,可反映出能夠穿越胃部到達腸道的益生菌數量。

抑菌性能:抑製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功效,可反映出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的能力。

測評結果

1、漢臣氏、童年時光、昂立等3款產品實際活菌數分別只有宣稱值的6%、26%、44%,健康益處大打「折扣」,被列為不推薦產品。

2、如新、媽咪愛等11款產品模擬空腹胃酸消化後存活率為0,說明空腹食用益生菌相當於無效果。

3、11款益生菌均未顯示抑製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功效,能否調節腸道菌群成疑。

4、實際上,媽咪愛、如新、童年時光、修正等9款均為普通的固體飲料而非保健食品,無任何功效可言。

5、本刊提醒,濫用益生菌有可能產生耐藥性問題,應該諮詢醫師後,並在相應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漢臣氏、童年時光實測活菌數分別「縮水」94%及74%

根據定義,益生菌必須是活的才可能對人體產生有益作用。也就是說,死菌並沒有多少意義。

從益生菌的研究報告來看,活菌數量要達到10的8次方(十億)甚至10的10次方(百億)以上,才能有足夠的保健活性。

因此,某些產品會使用一些轉換部門的隱蔽手法「誇大」活菌數量。比如,「活菌量>100億/100g」、「10億/盒」等,但都是指一整盒產品所包含的活菌數量,並非消費者每次的食用分量(每條/1~2g)。

不過,即使無「誇大」宣傳,從抽檢報告來看,益生菌產品本身的實際活菌數量也值得懷疑。

檢測結果顯示,如新的活菌數量最多,到達160億cfu/g,而漢臣氏最少,只有3.2億cfu/g。

漢臣氏、童年時光、昂立等3款活菌數分別只有宣稱值的6%、26%、44%。換句話說,活菌數分別「縮水」了94%、74%及56%,品質堪憂,健康益處要大打「折扣」。

作為消費者我們如何避免這種「坑貨」?本刊提醒,大家要注意產品包裝上「活菌添加量」與「有效期內活菌數量」的區別。

「活菌添加量」是指產品出廠時的數量,但到達消費者手裡時可能就不是這個數量,因為益生菌可能會不斷減少。

「有效期內活菌數量」即是保存期限內它的最低活菌量,相當於給消費者承諾了一個吃進肚子裡的益生菌數量。

所以,選購標示有「有效期內活菌數量」且活菌數高的產品會更靠譜。

如新、媽咪愛等11款模擬空腹胃酸消化後存活率為0

益生菌的活性通常是指經過人體消化器官後達到腸道的存活率,存活率高就意味著活性好,功效更有保證。

但胃部含有高濃度的鹽酸,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這也是益生菌能否活著到達腸道的最大障礙。

一般來講,流體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時間約為2小時。空腹時胃酸pH在0.9~1.8之間,腐蝕性較強;飽腹pH有所升高,通常在3.0左右。

本刊留意到,有部分益生菌產品卻建議消費者,最好在空腹時或者飯前食用,認為這樣能減少胃酸對益生菌活性的影響。

但是,這樣的建議(空腹食用)是保護益生菌還是增加它的損失?含量上百億的益生菌經過胃酸消化後到底有多少能存活下來?

為了讓更加真實、客觀地評價益生菌產品的存活率,本刊分別模擬了兩次體外胃酸消化實驗,包括空腹消化(PH 1.0,2小時)及飽腹消化(PH 3.0,2小時)。

檢測結果顯示,模擬空腹胃酸消化後,如新、媽咪愛、童年時光等11款益生菌產品的存活率均為0。

說明空腹食用這11種益生菌相當於對人體沒有效果,因為沒有活的益生菌到達腸道,自然無法談功效。

飽腹情況下,益生菌存活率差異較大大。媽咪愛的存活率最高,達到98.7%,童年時光最低,僅為0.7%。

另外,漢臣氏、紐曼思、合生元、童年時光、康萃樂等5款的存活率均在20%以下,分別只有3.5%、7.8%、12.5%、14.7%、18.2%,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益生菌存活率低是普遍事實,因為許多企業的菌種都是直接從國外購買,沒有自主研發,又或者在篩菌時直接忽略了耐酸性評價這一步。

另外,對於食用益生菌的最佳時間,模擬胃液消化的結果顯示並不是空腹,本刊建議消費者盡量在飽腹或者進食後再行食用。

11款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功效成疑

口氣重、脹氣、腹瀉等,這些日常的癥狀被醫學界認為是與腸道菌群的失衡或者是體內有害細菌的增加有關。

人體腸道的微生物可以分為三大類:共生菌、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共生菌佔據腸道細菌數量的99%以上,與人體是互利共生的關係,能保護腸道。

條件致病菌由於共生菌的存在而受到抑製,病原菌一般也不會常駐腸道,但感染的話會造成腹瀉的等癥狀。

一旦共生菌被破壞,那麼腸道菌群將會失衡,致病菌繁殖增加、病原菌容易入侵。因此,攝入益生菌是比較常見的調節手段。

實驗中,通常採用抑菌環試驗來測定抑菌效果。通過測量抑菌圈的直徑大小來判斷抑菌能力的強弱,直徑越大意味著抑菌能力就越強。

在工程師的建議下,本刊選擇了大腸桿菌這種人體腸道最常見及典型的致病菌作為試驗中用來判斷抑菌效果的菌種。

檢測結果顯示,11款益生菌產品在體外抑菌實驗中,抑菌圈的直徑大小均沒有發生變化(5mm),說明送檢的11款產品均未顯示出抑製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效果

工程師分析,這可能跟使用的是菌粉有很大的關係。益生菌的細菌素都分泌在胞外的,也就是在發酵液裡,發酵完畢凍成粉劑,細菌素也相應的去除了。

據悉,細菌素是微生物分泌的比較常見的抑菌物質,也是益生菌的保護腸道的生理機制之一。

如果細菌素都被去除了,那是否意味著消費者食用這11款益生菌後,都不能獲得調節腸道菌群的效果?

有專家指出,除了分泌抑菌物質,益生菌也可以跟腸道上皮細胞緊密結合形成一層生物膜屏障,抑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或者通過降低腸道pH、加快腸上皮細胞的代謝來抵禦致病菌。

不過,這些抑菌機理都僅僅是理論上的分析,益生菌產品是否具有抑菌效果在實際的使用中難以去準確判斷。

9款益生菌實為固體飲料,無「功效」可言

本次送檢的11款產品中僅有合生元、康恩貝2款為保健食品,功能為增強免疫;其餘包括媽咪愛、如新、童年時光、修正等9款均為普通的固體飲料,無功效說明。

據國家食葯監局的資料,申請保健食品批文的產品必須經過相關的動物或人體試驗,所標註的功效得到證明。

換句話說,普通的益生菌固體飲料並沒有做過驗證,因此,不僅調節腸道菌群的功能需要打上一個問號,「改善消化吸收」、「減少腸道感染」、「增強免疫」等宣稱益處也將成為疑問。當然,作為飲料是無「功效」可言的。

業內人士表示,許多產品宣傳都是羅列一大堆文獻中提到過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可能跟他們的益生菌產品毫無關係。

他指出,要證實益生菌產品的健康功能,是需要進行臨床研究的,且周期長、成本高、通常還需要大量的志願者,但市場上賣的「益生菌」產品很多都沒有實現。

恰恰模擬胃酸消化存活率低、無抑菌功效、活菌數「縮水」等檢測中暴露的問題也側面印證了益生菌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當然,盲目食用益生菌也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益生菌攜帶的耐葯基因轉移到人體,引起耐藥性問題。

有專家指出,抗生素能殺死致病菌,而對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益生菌無效,這是好事。但是,如果這個抗性基因被致病菌『盜取』,那將後患無窮(產生耐藥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益生菌評審機構目前尚未對益生菌的耐藥性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市售益生菌產品安全性難以作出恰當的評價。

作為消費者,在遇到胃腸健康問題時不應該濫用益生菌,應該及時就諮詢醫師,並在相應的指導下決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本報導中試驗結果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