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樣的人會得抑鬱,都有哪些表現?

說起抑鬱,以前我們會說不就是心情不好嗎?隨著心理醫生這個行業在我國的興起,我們慢慢的發現,這還真是「病」!一個嚴重起來可以危及生命的心理疾病。還記得知名演員喬任梁嗎?因重度抑鬱而自殺,年僅28歲,或許我們真不了解抑鬱症皇者的內心世界。下面跟著51養生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抑鬱就像是精神感冒,但絕不是不開心這麼簡單

要說感冒是大病嗎?很多時候感冒是自限性的疾病,就是說不打針不吃藥,生活上注意調理自身的免疫系統啟動就可以把它消滅的疾病,但有時候,一些病毒性的感冒卻也能引發更為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是威脅人的生命。專家學者將抑鬱稱之為「精神上的感冒」,一來強調它的普遍性,二來也是為了說明,抑鬱並不僅僅是我們理解的不開心那麼簡單。

抑鬱絕不是不開心這麼簡單,既然是病,就有它的發病原理。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大腦內三種神經遞質(5-HT、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濃度要低於正常人,我們知道,多巴胺是「快樂因子」,多巴胺分泌不足,怎麼可能快樂的起來。目前抑鬱症的「藥物治療」也多是通過受體對藥物的作用,刺激腦內神經元突觸,分泌多巴胺。因此,抑鬱症不僅僅是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器質性的疾病。

另外,很多專家認為抑鬱症其實真正可怕的後果(也可以理解為真正的危害)是損傷大腦對事物的認知功能。簡單地說,抑鬱會讓大腦的認知發生失調,大腦失去正確認識自己與世界的能力,這樣的後果就是出現長時間的情緒低落、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這對患者來說更是一種漫長的煎熬。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抑鬱?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有3.5億抑鬱症患者,預計到再過兩年,它將成為全球人類第二大疾病!雖然到現在還沒找到它真正的發病因素,醫生也只是找到一些相關因素:遺傳、社會環境(離婚、親人去世、重病、產婦生產等等)、疾病(中風、心臟病、激素紊亂等)、不自信、過於悲觀等等,這樣看來的話,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抑鬱。結合數據把人群再次劃分的話,那些社會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職業人群(媒體人、IT認識等)就容易得抑鬱,產婦因為體內激素變化,生活狀態的改變容易得抑鬱,老人退休後離開崗位、心靈失去寄託也是抑鬱的高發人群。

我們能為抑鬱的朋友做什麼?

抑鬱不像感冒咳嗽,我們看不見它的,甚至一直到最後我們都很難發現他的存在。因此抑鬱的一些常見信號我們更要密切注意:

疲憊、沒自信、食慾不佳、容易發怒、快樂感缺失、突然間的不想說話、覺得鏡子中的自己很陌生、無法考慮未來等等,如果有就要懷疑是不是已經患上抑鬱了。

不要持續要去要嘗試改變,換一種生活習慣,去運動、去找朋友聊天等等。同樣,如果感覺身邊的朋友有了異常,也儘可能多的去和他溝通,去聆聽,幫助他一起戰勝抑鬱。

貼士:輕度的抑鬱可以嘗試自己調整或進行心理顧問。中到重度的抑鬱,已經達到了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則建議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甚至部分患者需要電休克治療。

最後,祝願還在忍受抑鬱折磨的人能快快走出陰影,直面生活中的陽光。畢竟,窗外陽光彩爛,生機盎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