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冷了,高血壓患者需注意這些問題!

冬氣象溫下降,霧霾天也多了,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血壓升高或者不穩定,甚至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格外當心。

1、冬季血壓會升高

冬季氣溫下降,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水準升高,體表血管就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發,同時腎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有研究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將升高1.3mmHg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mmHg。相對於其他季節,冬季血壓會高出10mmHg左右。

2、冬季更易發生心梗和腦梗

中國慢性病前瞻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數比夏天高41%。

瑞典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低氣溫、低氣壓、高風速和較短的日照時間與心梗有關。

冬季日光暴露不足的老年人,應該從食物和添加劑中獲得足量維生素D。(老年人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600部門/天)。

3、降壓藥不要擅自加量

氣象變冷後,若收縮壓升高不超過10mmHg,而且老年人血壓不超150mmHg,可以繼續觀察三天,隨著人體逐漸適應氣溫後,多數人的血壓可恢復為原來的值。

若血壓升高明顯,或者老年人血壓超過150mmHg,或者出現不適癥狀,需要去找醫生調整降壓藥的用量。

正在服用緩釋片或控釋片的高血壓患者,絕不要掰開服用,以免造成嚴重低血壓。

不要隨意將原來服用的降壓藥物突然更換為其它種類藥物,以免造成血壓大幅度波動。

4、清晨血壓「三知道」

早晨覺醒後2小時是血壓快速上升期,60%的患者血壓升高幅度≥25mmHg;6:00~10:00,心梗、腦梗等的發生率,比其他時間高出50%。

為降低清晨心血管事件風險,高血壓患者需要「三知道」:

「一知道」:選用每日一次就能控制24小時血壓的藥物,如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等。

「二知道」:晨起服用降壓藥,這樣可使藥物作用的達峰時間與血壓自然波動的高峰一致。

「三知道」:定期測量服藥前的血壓,並準確記錄,複診時帶給醫生。

另外還要牢記 「三個半分鐘」:

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而是在床上躺半分鐘;然後慢慢起來坐半分鐘;再將兩條腿下垂到床沿邊等半分鐘,然後再站起來活動。

5、門診點滴防中風是個坑

目前有科學依據、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藥物主要有三類:長效降壓藥、他汀類降脂葯、阿司匹林。

定期點滴主要應用的活血化瘀類藥物,如川芎嗪、丹參、銀杏、三七製劑等。這些中藥注射劑不僅療效不肯定,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另外,即使是品質最好的點滴,也存在一定數量、肉眼不可見的微粒。

點滴中的這些微粒在點滴過程中進入血管,可使內皮損傷,損傷之處可導致膽固醇沉積,使動脈粥樣硬化,可形成新的梗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