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我的外國文學推薦書單

《瘋狂的羅蘭》

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 著 王軍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這是今年譯界的一件大事,阿里奧斯托的巨著終於有了中譯全文,讓人想起喬伊斯、穆齊爾等人的巨著,三四十年前是看不到譯本的,這是和改革開放平行的一種學術積累。少了這種積累,很多事就做不出來。試想,我們寫歐美文學史,既不讀阿里奧斯托,也不提亨利·詹姆士,那還成什麽樣子?此番捧讀《瘋狂的羅蘭》,想起詹姆士·伍德對拉什迪的惡評,認為魔幻減弱了現實主義力度。伍德有伍德的道理。但如果他考慮到阿里奧斯托的傳統,或許會在這個問題上修正一些看法的。

《自然史》

普林尼 著 李鐵匠 譯

上海三聯書店

論及宇宙天體物質元素,普林尼的《自然史》和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有些相似,和今天比是顯得知見寡而意興酣,倒也全無測不準原理發現者的沮喪。不過,誰說這類著作少知見呢?《自然史》有雲:“男子喜歡冬天性交,婦女喜歡夏天性交。”普林尼是引用赫西俄德,不知赫西俄德是引用哪家名言?這部普林尼獨自編撰的博物志,體現古羅馬同化四方的精神,有廊柱陰影下沁涼的學術風味。用木心《偽所羅門書》的眼光看,大概《自然史》的每一頁裡都有一首詩。未必有那麽多,但也不會太少。

《破格》

詹姆士·伍德 著 黃遠帆 譯

河南大學出版社

《破格》以“文學與信仰”為議題,論述奧斯丁、福樓拜、麥爾維爾、T. S.艾略特、喬治·斯坦納等現當代作家和批評家,幾乎稱得上篇篇精彩。伍德繼承的是印象批評傳統,做那種硬碰硬的作家評論,他的身上像是活躍著萊昂納爾·特裡林和埃德蒙·威爾遜的靈魂。他有特裡林的道德敏感,有威爾遜的火眼金睛,文采勝於特裡林而不輸於威爾遜。和威爾遜一樣,他的批評權威是建立在一劍封喉的細讀能力上,這種能力是罕見的,在其文章中隨處可見,無疑會給人教益,時常要激起爭論,終歸是讓人顫抖的。

《裡卡爾多·雷耶斯離世那年》

若澤·薩拉馬戈 著 黃茜 譯

作家出版社

此乃薩拉馬戈六十四歲時所寫的作品。構思別出心裁,以葡國大詩人佩索阿說事,或者說是以佩索阿筆下的異名者說事,說的是佩索阿死後,他的一個異名者裡卡爾多·雷耶斯返回闊別多年的裡斯本,閑遊浪蕩,和佩索阿的幽靈聊天……幽靈和符號的世界侵入現實存在。薩拉馬戈的語言像是一種高級消遣,遊走於幻象、反諷、沉思和抒情之間,他是卡夫卡的偉大繼承者。近期譯介的薩拉馬戈作品,包括《雙生》《所有的名字》《石筏》等,各有各的精彩,這部以裡斯本為背景的小說,傳達出令人難忘的敘述色調和淫雨霏霏的鄉愁。

《拉德茨基進行曲》

約瑟夫·羅特 著 關耳 望寧 譯

漓江出版社

此書幾乎是同時推出兩個中譯本。作者約瑟夫·羅特,大陸讀書界不熟悉,西方文壇沒少談論他,布羅茨基、庫切、戈迪默、詹姆士·伍德等人都撰文評論,對其《拉德茨基進行曲》讚譽有加。這部小說是一個長長的諷喻。羅特擅長描寫和反諷,將平凡瑣碎的東西寫出史詩意蘊。他為沒落的奧匈帝國譜寫挽歌,兼具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奧匈帝國作家,卡夫卡、斯維沃、穆齊爾等,都擅長諷喻。這塊文學版圖要看得仔細,總要等羅特和斯維沃等人譯介得更全些才行。

《奧古斯都》

約翰·威廉斯 著 鄭遠濤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約翰·威廉斯的四部長篇小說中,這是最具雄心的一部。寫羅馬皇帝屋大維,就是那個將共和製改為元首製、被尊稱為奧古斯都的人。此書以書信、回憶錄殘片、手記、備忘錄等形式綴合而成,造成舒卷有序的眾聲喧嘩,稠密而不失靈動,朗潤而略含哀愁,其時代畫面的勾染頗見功力,至於哪些是虛構哪些有文獻依據,大概只有羅馬史專家才能夠仔細甄別了。在莎士比亞、尼采、鹽野七生等人的筆下,屋大維就是一個反派角色。威廉斯的小說似有翻案的意思。孰是孰非,讀者自有看法。我是表示狐疑的。

《智利之夜》

羅貝托·波拉尼奧 著 徐泉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波拉尼奧第一部被譯為英文的作品,西班牙語原名為“屎風暴”。書中說:“為了避免自己跌入垃圾堆,我們才創作文學。”“在這個被上帝之手遺棄了的國家裡,只有極少數人是真正有文化的。其余的人什麽都不懂。”“不可動搖的時間在摧毀所有人的作品。最終連祈禱都會使人厭倦。”“孤身對抗歷史是沒法做成什麽的。”……說得還不夠清楚嗎?資本市場中最廉價、最多餘的學者,即人文知識分子,或者裝作對此缺乏知覺,把那種卑微的地位看得如此鄭重,以為他們的會議廳或工作坊仍是眾所矚目的哩。

《畢加索傳》(卷三)

約翰·理查德森 著 汪瑞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畢加索的朋友約翰·理查德森寫的《畢加索傳》,以其深厚的學養,出色的品味和觀察,刻畫出了一個文化巨人的精神歷程。這是將嚴謹的治學和生動的敘事結合起來的典範。相比之下,弗朗索瓦·吉洛寫畢加索,說得難聽點就是在揩油,以情婦和業餘藝術家的身份處處標榜其機智聰慧,委實不足為訓。傳記作者如何把握傳主的精神面貌,是考驗其思想和功力的一個難題。像畢加索這樣的創造者,必有一個肅穆的高度,不可因距離接近而褻玩之,忽略之。中文版《畢加索傳》出到第三卷了,此卷有以前未公開出版的大量細節,值得期待。

新媒體制作人員 陳戎

北京日報副刊

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

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

北京日報副刊部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