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性與婚姻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製,但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的是,中國真正的一夫一妻製是解放以後才嚴格執行的。

解放前民國時期,法律上也提出了一夫一妻製,但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嚴格執行,許多達官貴人地主老財都過著有妻有妾的生活。當然,有些學者不把妾納入到妻的概念當中,所以,他們認為有一個明媒正娶的妻子,再納一個或幾個妾都不算是違反一夫一妻製。在他們這套邏輯當中,中國從古代社會一直到解放前實行的也都是一夫一妻製,三妻四妾也被納入到了一夫一妻製的概念當中,這的確是一個十分荒誕的邏輯,即便從事實婚姻的角度來講,這樣的邏輯也是站不住腳的。

所以,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社會真正的一夫一妻製是解放以後的事,解放前乃至一直再往前追溯的中國社會,我們實行的都不是一夫一妻的制度。談這個話題有何意義呢?這個話題與社會文明、女性、與孩子有密切的關係。

歐洲社會,無論古羅馬、還是古希臘都基本上在公元前後確立了一夫一妻製的婚姻制度,基督教教義也明確了一夫一妻製的婚姻制度。《聖經·創世紀》第二章,上帝造了一個男人亞當之後,再從亞當的身體裡取出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夏娃做亞當的妻子。這個故事表明上帝給一個男人配了一個女人做配偶,也給女人配了一個男人做配偶,並且女人和男人是從一個身體裡面產生的,這意味著男人、女人配偶之間是天然一體的,不可分離的。基督教對人類婚姻的基本態度,就隱含在這個故事當中,那就是一夫一妻和夫妻一體。

整個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了整個歐洲,成了歐洲社會的統治思想,一夫一妻製也自然成為了上至國王、下至百姓都必須遵守的婚姻制度。當然,這並不表示社會生活當中人們就沒有例外,但社會的主流文化的規定就是如此,甚至未婚生育在社會上都會遭到普遍的歧視。最有名的例子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為了與妻子凱瑟琳離婚須徵得教皇的批準,而教皇因為顧忌到凱瑟琳的姑媽德國王后的面子而不準許亨利八世與凱瑟琳解除婚約。一怒之下,亨利八世在英國發動了宗教改革,讓英國的教會徹底擺脫了羅馬教庭,這在16世紀的歐洲成為了一件大事。

相比於中國過去的一些帝王們來說,亨利八世的確窩囊多了,離個婚還要這麼大費周折?中國封建王朝的帝王們,只需要將他不喜歡的女人打入冷宮就行了,並且他根本不需要離婚這種形式,他就能跟任意他喜歡的人,發生任何他喜歡的關係,並且會給這些女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她們夢寐以求的所謂身份。

相比較之下,英國的國王亨利八世為了擺脫一個女人,可就麻煩多了,最後都甚至冒著戰爭的風險來鋌而走險,因為沒辦法,他就是國王,也只能佔有一個女人。這也導致歐洲的很多宮廷出現女人當王,一直延續至今。因為,當老國王膝下無兒的時候,他是沒有辦法多娶幾個女人來為他生兒子的,他當然只有把他的王位傳給女兒。但歐洲當了王的女人,能乾的還不在少數,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時,英國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甚至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這都是一個女人做的決定和決策。

所以,女人也不是就沒有當王的能力。但這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這是不可想像的事,以至於出了一個武則天,就讓史學家們談論了一千多年。可以說,中國封建社會一夫多妻製是中國過去幾千年男權文化得以延續的保障。

直到1949年末,這一歷史才徹底地宣告結束,中國社會才真正迎來了男女平等的時代,這種變革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深刻影響是無與倫比的,徹底解放了女人,並且因而也徹底的解放了女人們的後代。

中國封建社會事實上的一夫多妻製,讓中國社會的女人們,也就是近一半的人是缺乏獨立自主的人格的,她們的人格是殘缺的,身份是從屬的:未出嫁之前,從屬於父母;出嫁以後,從屬於丈夫;丈夫死後,從屬於兒子,「母以子貴」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設想一下,當一個社會有一半的人是人格不健全,這個社會的整體人格可能是健全的嗎?社會心理可能是健康的嗎?女人們因為沒有社會地位而導致人格殘缺,男人們卻會因為擁有高過女人的社會地位,而同樣導致人格畸形。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很多一無是處的男人,一無是處的酒鬼、賭鬼,這樣的男人還敢欺凌老婆的原因。他們的人格是健全的嗎?失去了平等待人的心態,一個人的人格就不可能是健全的,因為天地之間萬物眾生,法法平等。

大樹統治不了小草,老虎統治不了斑馬?儘管老虎可以把斑馬吃掉,但是你從來不會看到一隻威猛雄壯的老虎,帶領著一群臣服於他的斑馬,在草原上生活著。所以,健康的人格一定是平等的、平和的。

中國封建社會一夫多妻製導致的男尊女卑,帶來的不僅僅是女性人格的缺陷,更是男性人格的缺陷。更為嚴重的是,所有人都為母親所生,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母親養育,女性人格的不健全、被歧視一定會投射到他們孩子的內心,造成孩子內心的缺陷。

事實上,過去的很多文化人談到他們的母親時,都特別喜歡用忍辱負重的情感來描述母親的內心,他們筆下的母親既是偉大的,又是讓人悲憫的,甚至是可憐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後,他們內心這樣的母親形象,一定會讓他們對他們的父親產生敵意,甚至抗拒。我們看看巴金的《家》、《春》、《秋》完全能感覺到這種對抗的存在。父權甚至都成為了封建社會的人們試圖推倒的一座大山。

封建社會母親的卑微讓孩子們內心感受不到一股強大的愛的力量的支撐,而與父親敵對的心態又讓孩子們失去了愛的另一半,由此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們內心人格的殘缺和扭曲,這恐怕是封建社會中國人的創造力受到壓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的學者都喜歡談論為什麼近代文明是從歐洲開始,近現代自然科學史上中國人留下的名字非常之少。就連哲學、藝術、經濟等領域,我們都落後於人,我們的創造力哪裡去了?如果你聯想到中國社會,是從1950年開始才真正實行了一夫一妻製,你恐怕就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奇怪的了。當一個社會一半的人被另一半的人壓了上千年,他們的子女也必受影響的時候,你還能期望什麼呢?

再看看解放以後這幾十年的巨變,你不照樣可以感覺出中國人的創造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嗎?有人可能會說,那為什麼西方社會生產力和人的創造力的極大發展,也是發生在近五百年的事呢?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中世紀的歐洲宗教勢力對人造成的壓抑和扭曲同樣是巨大的,以至於史學家都不得不把中世紀稱為「黑暗的中世紀」。

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夫一妻製對女性的意義,以及女性的被尊重對孩子的意義,最終就是對整個社會的意義是絕不可以小視的。我們現在仍然還可以看到當今社會上那些不尊重一夫一妻製的人,無論是第三者還是婚外情的現象對女性的影響和對子女的影響,其後果都可以用災難性這樣的詞來形容,說他們的孩子一生被毀了,一點都不過分。至少這些人的子女對異性和婚姻的態度是沒有安全感或者說是極端渴望安全感的。失去了平常心的他們,很可能又會走入下一個悲劇。

所以,一夫一妻製這種婚姻制度看起來平平常常,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人類發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福祉是深遠而實在的,它幾乎可以說是文明的基礎。

其實,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是可以用這個社會女性被尊重的程度來代表的。在當今歐洲尤其是英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對女性的尊重是一個男士修養和風度的體現。因為尊重女性就是尊重自己的孩子,也是尊重自己的未來。

講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那這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錯嗎?請大家把「傳統」和「傳統文化」分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確是我們社會流傳了多年的一些人的傳統,但它絕不是聖人們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不信你可以把代表孔孟之道的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好好看一看,他們有沒有這樣說?你能看到的多是對人性的讚美,對人的良知和天性的讚美。人有良知,這是包括了男人、女人的;孔子強調「克己復禮」的修行來喚醒我們內在的良知,也是包括了男人、女人的。

當然,有人會抓住孔子講過的一句話,以此為口實來攻擊儒家思想,作為儒家思想歧視女性的依據。那就是孔子在《論語》當中講過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的確是孔老夫子容易讓人抓住把柄的唯一的一句話,但你要真的理解了孔子講的「小人」是指什麼,你就不會對他生出那麼大的意見。

我在《誰是小人?》一文中比對了孔子講的「君子」與「小人」的幾十處說法,發現他講的小人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罵人的話,而是對凡夫俗子的一種稱呼。「君子」是孔子講的一種理想境界,是要通過刻苦修行才能達到的,孔子認為自己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標準。在沒達到這個境界之前,絕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好好修行的人。我們從王陽明解「大人」一詞也看得出,所謂「小人」就是指心量還不夠大的人而已,因為王陽明說「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

生活當中,又有幾個人能夠與天地萬物為一體呢?在未修成正果之前,絕大多數人都難免受自己的情緒、想法、利益等影響和左右,這也不足為怪。相對於男人,女性可能更感性一些,更情緒化一些而已,這的確會影響他們的心量;相對於男同胞而言,她們可能談大道理談的少一些,談遠大抱負談的少一些,談拯救全人類的話談得少一些,可能更關注自己的生活一些。但這對他的孩子們來講,卻絕不是壞事。有了一個充滿了遠大抱負的爸,再來一個高談闊論的媽,估計這孩子就沒人管了!

所以,來一個現實一點的、心量相對小一點的、想法沒那麼多的母親對孩子來講反而可能是一個福音。我的很多客戶企業的老闆,往往就男主外、女主內,或者男人管事,女人管錢,把企業搞得紅紅火火。管錢的人是要小氣一點的,太大氣的人可能掙了錢都發不了財。所以,女人小氣一些未必是壞事。而在藝術的領域,感性強一點往往是一種天賦。所以,女性藝術家絕不在少數,這就是她們感性的天賦所賜,是一件好事。總之,不要把社會習俗都歸到聖人的思想上,起碼我未聽說孔子、孟子、曾子、子思這「四書」的作者有什麼三妻四妾的現象。

抓住孔孟之道這一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肯定人性的價值,改變不合理的傳統習俗,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