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洋私募”新動向:半年內15家外資瞄準“出海牌照”

“洋私募”又有了新動向。

華爾街見聞發現,今年以來,總計15家外資資管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為“其他類私募管理人”,多家機構已發行產品投向海外市場。

2017年1月以來,陸續近20家外資資管登記為私募管理人,多以證券類私募管理人身份瞄準A股和債券市場。

中國私募行業對外資“攪局”格外關注,甚至擔憂“狼來了”。

然而,正可謂術業有專攻,部分外資機構的戰略是境內募集、投向自身更熟悉的海外市場。

外資資管“出海”一波三折

基金業協會備案系統顯示,2017年9月底開始,協會並未備案任何其他類私募管理人。

再此之前,其他類私募產品投向甚廣,比如可投向應收账款、銀行/非銀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收益權、文化藝術品項目收益權、商業票據、供應鏈金融等等。

實際上,其他類私募產品一度出現“明基實貸”的趨勢,底層標的甚至為民間借貸、小額貸款等。

有鑒於此,今年1月份,基金業協會重新規範了備案規定,並表示暫不辦理其他類私募管理人(除QDLP試點機構)的實控人、控股股東和法定代表人的重大事項變更申請。

可以看出,QDLP機構並不受備案“收緊”的約束。

QDLP為合格(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2012年4月在上海啟動。允許注冊於海外市場,向境內的投資者募集人民幣資金,並將所募集的人民幣資金投資於海外市場。

但因2015年夏季股市非正常波動、“811”匯改等因素,QDLP通道一度被關閉。

此後,隨著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多家外資資管在華成立外商獨資企業(WFOE),並陸續注冊為證券類私募管理人,將投資重點轉向中國股票、債券、商品市場。

15家外資注冊其他類管理人

華爾街見聞發現,今年6月起,陸續有15家資管注冊為其他類私募管理人,均為在華注冊的外商獨資企業,且具有QDLP資格。其中包括瑞信、安本標準、瑞銀、安盛、霸菱等國際大牌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安本標準、瑞銀、路博邁在登記其他類管理人之前,通過旗下的外商獨資企業實體也登記為證券類私募。

比如,路博邁在中國境內證券市場投資通過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由路博邁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負責境內募資投向海外。

此外,摩根士丹利也布局了兩條線,即中國境內股權投資和海外投資,分別由摩根士丹利(中國)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新登記的其他類管理人中,路博邁、安聯寰通和野村均已發行新產品。

其中,路博邁推出了投向海外的股權投資產品;安聯推出“安聯全球動力多元資產策略50私募基金”,強調多資產配置組合;野村推出了投向日股的私募產品,契合其投研主戰場優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