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是醫生,媽媽得癌症後,我開始反思自己……

在醫生這個崗位上,更需要把握當下,幫助患者解決他們此時面臨的問題,這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一個月前,收到在市醫院影像科工作的朋友的微信,我媽的肺部CT報告,考慮肺腺癌可能性大。

癌,這一個小小的五號字在報告單上如此突兀,我一下懵了。前段時間我媽體檢的X光顯示肺部多發紋理,建議CT檢查,我當時並沒當一回事,安慰說可能是感冒了,炎症之類的,不放心的話就去複查個CT,根本沒認為會是癌症。

朋友告訴我,其實腺癌治療方法上比鱗癌多,預後也好,沒有癥狀的話,很可能是早期,但難度在於是雙肺多發,手術沒辦法做,看看大醫院有沒有合適的治療方案。

一夜無眠

第二天,讓朋友告訴我媽檢查影像不太清晰,建議再拍個pet,我請假回去帶她去拍pet,她有些詫異我突然回家,但什麼也沒問。好在結果顯示並沒有轉移。

有了這些影像學資料,我開始了漫漫顧問方案之路。

問了很多頂尖醫院胸外科、腫瘤科、放化療科的同學朋友,自己也跑了一些醫院,真正感受到了看病兩分鐘,排隊一上午的就診。這些專家號都是通過很多朋友,一層層人情才加上的。看病的患者實在太多,輪到我時,原本準備好的十幾個問題,剛問了兩個,就基本被製止了,告訴我先手術切除比較大的病灶,後面的再說。

等了一上午我只等到幾句話。好在我自己有醫學背景,查了很多資料,才能大體明白這個疾病,要是換作其他普通患者,看完病後依舊不知道自己的病究竟會怎樣,怎麼治最好,下一步該怎麼辦。難道醫生說的不對嗎?對的,沒有錯,即便只有幾分鐘,但醫生基本能準確的做出判斷,給出結論,那為什麼不明白?因為交流時間短。一個高深的醫學疾病被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解釋了,即便是神仙也不能明白。

我再想想自己,每次看診,做治療,自認為說得很明白,為什麼患者就是聽不明白,真的不想一遍遍解釋。也就是自己疲於解釋,患者才真的不明白。經過這次就診,我覺得,即便會拖延時間加班,也盡量多一點時間給患者解釋,解釋的清楚一點,再清楚一點。

通過幾輪顧問,基本確定了先切除大病灶,後期做基因檢測,吃靶向葯。說來很可笑,我也是今年看了《我不是葯神》才了解的靶向葯,當時覺得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去了解這種葯,短短幾個月,就受到了現實殘酷的打臉。

當錄影機放到我面前時,我有些恍惚。

我和很多患者家屬簽署過手術知情同意書,我是穿著白大褂坐在對面的角色,而今天我坐在醫生的對面。管床醫生很負責,知道我是同行,但依然按照規定,把每條手術風險都細緻的解釋給我聽,每一句話都很熟悉,都是我之前說過很多遍的話,唯一不同的是,我作為患者家屬沒有提出任何問題,安靜地簽了字,等待手術。

手術很順利,推出來的時候媽媽基本恢復意識,一直在呻吟,覺得難受。我也止不住地哭。一些護士來安慰我:有止痛泵,不會太痛的。然而止痛泵只有48小時的量,術後第三天的下午,就出現了術區劇痛,護士解釋可能是引流管戳到了肺部,讓試著變換一下體位。此時媽媽已經痛得滿頭是汗了,方法不可行。

我又出去找醫生,管床醫生不在,醫生辦公室沒人,現在是下午兩點,上班時間,一個醫生也沒有,很是惱火。又去醫生值班室,還好有值班醫生。看過情況後覺得是引流管的問題,值班醫生依舊建議變換體位,管子移開就好了,還說到時候讓管床醫生開點止痛藥。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我媽媽依舊很痛,但護士和醫生都走了,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而我只能站在床邊看媽媽痛苦地呻吟。

半個小時後,我再次跑到醫生值班室,詢問止痛方法,醫生說那就打針吧。嗎啡,十幾分鐘就能起效,但維持效果不長,就這麼幾乎保持不動的姿勢在床上躺了一天。

術後第四天查房,管床醫生說一會來拔管,結果一等就是整整一上午,中間我又去找醫生,答覆我一會就來。爸爸還擔心是不是因為術前沒給紅包。直到中午才拔管。拔管後一切趨於穩定。

這一天的時間太難熬了。現在我才體會到患者術後恢復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歷程,這個過程太需要醫生的安慰和陪伴了。患者難受,家屬著急,此時的他們都是弱勢群體,他們能寄希望於誰呢,只能是醫生,可醫生做到了嗎,這位管床醫生沒有,我以前也沒有,恐怕能做到這一點的醫生也比較少。

大多數情況下,對於術後患者,早上查房去一趟,沒大事的話,一天很少會去第二次,畢竟工作很忙,寫病歷,開醫囑,收新病人,辦出院,上手術、帶教,從早忙到晚,不是8小時base在醫生辦公室。患者有問題,很少能找到醫生,小問題大都自行解決,大問題才會現身,不是自己管床的患者,一般很少幫忙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吐槽工作這麼忙,患者還這麼多事,做醫生太難了。這個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醫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治療患者,不管是術前還是術後,患者康復出院才是作為醫生價值的體現,也應該是作為醫生最有成就感的時刻。科研、論文、帶教是很重要,但這一切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解決患者的疾病痛苦。可能我們在這個目的性上出現了迷失。在醫生這個崗位上,更需要把握當下,幫助患者解決他們此時面臨的問題,這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醫療機構管理培訓課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