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招呼內定購房的公職人員,到底是誰?

澎湃特約評論員 趙志疆

針對網曝有公職人員購房“打招呼”、涉嫌以權謀私一事。6月2日,西安市長安區調查組通報稱,經調查,給 “南長安街壹號”項目部相關人員“打招呼”,造成不良影響。8人被免職,5人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8人受到記大過處分,14人受到記過處分,其中有6人同時被調整管理崗位。

從閃電落戶到房價激增,再到無房可售……西安頻頻在“搶人大戰”中引發關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再次引發輿論熱議的竟然是公職人員“搶房”。城市在“搶人”,公職人員卻趁機“搶房”,由此給古城西安造成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公職人員利用職權搶佔公共資源,勢必會加劇房屋資源短缺,使眾多外來者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權力任性而為的狀況,不僅會破壞市場環境,更是會破壞政治環境,這對於正在廣納天下賢才的西安來說,無疑是一種負面效應。

正因為如此,西安此番行動可謂雷厲風行——5月24日,疑似建案搖號被內定的傳聞在網上火熱傳播;5月29日,長安區紀委稱,的確有公職人員向開發商打了招呼,介紹關係戶購房;6月2日,調查組發布處理結果,有35名公職人員受購房者請托;房管局表示將重新搖號銷售。

儘管反應速度可圈可點,但此事顯然不應就此畫上句號,因為還有幾個疑問亟待進一步說明。

首先,搖號銷售何以被人為操控,公證機構從中扮演了什麽角色?面對記者的採訪,西安市漢唐公證處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也說不清楚,“因為這是商業行為,你公證處沒有權利要求人家怎麽樣”。真實性和合法性是公證的生命力,面對搖號作弊,公證人員的這種表態令人大跌眼鏡——售房是商業行為,但公證則是司法行為,如果公證只是為商業行為“背書”,這種形式本身還有什麽意義?

其次,35名“打招呼”的公職人員到底是誰?為什麽不公布他們的名字和職務?同樣是“打招呼”,有人被免職,有人則只是受到紀律處分,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這究竟是因為“打招呼”的方式不同,還是因為造成的負面影響各異,抑或只是因為“打招呼”的人不同?公眾之所以關注此次事件,不僅是出於維護市場公平的呼籲,更是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些人在肆無忌憚地破壞政府公信力以及民眾的信心?無論是從滿足公眾知情權,還是從治病救人的角度出發,都有必要將問責名單晾曬於陽光下,以此來接受廣泛的監督。

就在5月30號,長安區政府官網發布了一條人事任免公告,“接受王強同志辭去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區長職務的請求”。網上有人猜測,這一人事變動是否與“南長安街壹號”事件有關呢?儘管今天官方澄清,此次職務變動屬正常職務調整。但其實只要早點公開“35人名單”,網絡流言自然也會失去生存太空。

再次,根據調查組通報,西安天磊置業有限公司在公開搖號銷售“南長安街壹號”項目中存在違規操作銷售行為。長安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一責令其立即進行整改,對其違規銷售行為進行懲戒記分,暫停受理其新申請預售許可,限制其未售房源的網簽銷售,並將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黑名單”。違規操作的企業被處以重罰,然而,違規“打招呼”的人卻至今未曾露面。這樣的局面不免令人擔心:如果類似的黑幕只是以企業遭受重罰收場,如何避免那些手握權力的人換一種方式或者地方“打招呼”?

杜絕公職人員“打招呼”這樣的潛規則,關鍵在於強化對權力的約束和問責,公開透明的監督體系不可或缺。就此次風波而言,誰在“打招呼”,“打招呼”為什麽能回避監督,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輿情危機就很難真正過去。

本期編輯 邢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