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歲後練太極七大好處

常在花間走,活過九十九

民間流傳著「常在花間走,活過九十九」的說法。對老人而言,收到鮮花不如徜徉在花海,不僅浪漫,還有養生保健功效。

花香養生好處多。中醫認為,老人在花間行走具有香療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芬芳花香能使老人身心放鬆,起到防病治病作用。中醫芳香療法可分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等,花間行走聞花香就是嗅香法。

不同花香作用不同。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發現,薄荷香在止痛方面技高一籌,有緩解頭痛的功效。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顯示,薰衣草香有助改善睡眠品質。發表在我國《生物化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茉莉花香對失眠和焦慮有幫助。花叢密集處,尤其是雨後花叢中,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有助於調節生理機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緩解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等。

鍛煉身體,延年益壽。老人每天侍弄花草也有利身體健康,進行移盆、換盆、鬆土、施肥、澆水、剪枝等勞動時,能調動全身多處肌肉,可起到鍛煉身體目的。德國還興起了園藝治療法,老人在醫生指導下給花木鬆土、鋤草、澆水、剪枝,不僅身體得到均衡鍛煉,心胸也更加豁達。

50歲後練太極七大好處

50歲後,運動方式對關節和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短跑、跳躍等高衝擊運動易加劇中老年人關節磨損,太極等低衝擊運動非常適合該人群。近日,美國「關愛網」總結了中年後練太極的七大好處。

1.防跌倒。由於骨骼肌肉自然衰老,人在50歲後跌倒風險顯著增大,易導致髖骨等部位骨折。而經常練太極能改善身體平衡性,增強腿部肌肉力量,進而防止跌倒。多項研究發現,練習太極1年,摔倒風險可降低43%。

2.助減肥。澳洲研究人員發現,中老年肥胖人士經常練太極,可改善體重指數,減少腹部脂肪,調節血糖。美國科學家發現,練太極1小時可消耗280千卡熱量。因此,太極拳又被稱為「不流汗的減肥運動」。

3.身體壯。50歲後保持強壯身體有助老人生活自理。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練太極強身健體,長期堅持還能獲得力量訓練的各種益處。值得關注的是,練太極還對關節有好處,有助於遠離關節疼痛。

4.血管好。《美國心臟協會雜誌》刊登新研究發現,冠心病患者練太極6個月,身體活動能力明顯改善,體重更健康,總體生活品質提高。多項研究表明,練太極可降低血壓,調節血糖,降低膽固醇。

5.更靈活。英國《體育醫學》載文,練太極能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動作輕柔的太極運動可有效拉伸全身不同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和身體柔韌性、靈活性,減輕關節及腰背疼痛。

6.減壓力。美國梅奧診所研究數據表明,經常練太極可減少焦慮和抑鬱,提升情緒,緩解壓力,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睡眠品質。

7.無門檻。除了有嚴重腿傷者,太極基本上人人能練。即使是生活離不開輪椅的老人,也能練習太極。

腎臟「芳華永駐」 有訣竅

在人體眾多器官中,腎臟就像一個「苦勞力」,有生成尿液,調節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的功能,同時還要肩負每天過濾和清潔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讓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的任務。調查顯示,我國慢性腎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腎臟長期負重前行,卻易被忽視,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身體亮起「紅燈」。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呵護好我們的腎臟。

要想腎臟芳華永駐,我們提倡「在沒病時就做好預防」。即便得了腎病,也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要讓其發展到腎功能不全,將其控制在穩定期。這裡給大家一些日常建議。

加強鍛煉。增加機體免疫力,將免疫屏障築得更牢固,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特別是要防止鏈球菌感染。

別憋尿。尿液在膀胱內儲存過久可能導致細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時還會引起尿液反流導致腎盂腎炎,嚴重者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經常觀察尿液顏色。注意顏色、量、有無泡沫等,定期檢查尿常規,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少吃大魚大肉喝啤酒。吃太多蛋白類食物,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廢物,加重腎臟負擔。大量飲酒易導致高尿酸血症,這些習慣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危害腎臟健康。

勤喝水。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等,建議每天至少喝水1200~1500毫升。

慢病人群做好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的腎臟更易出問題,控制好血糖和血壓非常重要。建議這類人群每年給腎臟做次體檢,這是早期揪出腎臟問題的最好辦法。

陰虛體質,學會靜養

陰虛的人多體形瘦長,平時就像個獨生子,有手腳心發熱、口乾、咽乾、怕熱、心煩、面色潮紅等癥狀。他們大多性格急躁、易怒、失眠、多夢。中醫理論認為,白天屬陽,夜裡屬陰;心肺屬陽,肝腎屬陰;春夏屬陽,秋冬屬陰。人體一切陰液都來源於腎中真陰和飲食物的精微物質,陰虛體質者多真陰不足,且多數與先天本弱,後天久病、失血、積勞傷陰有關。

要養陰,首先要睡好覺。晚上早些休息,讓身體自然放鬆,身體的各個氣道也是放鬆的。這時,氣息在體內運行得就非常好。人體很多受損的、不足的地方,就容易修復。因此,睡覺是最好的養五臟之陰的方法。另外,推薦一些食療方,幫助養陰補腎。

豬龍骨燉山藥。龍骨焯水,山藥去皮洗乾淨,切成厚片或滾刀塊備用。鍋裡倒水燒開,放入焯過水的龍骨,再放薑片、蔥段,開大火煮10分鐘,去沫,換小火煮半小時,再放入山藥,煮至肉和山藥酥爛即可。這個食療方適合各類陰虛人群。

滋陰小藥茶。枸杞、玉竹、石斛、黃精這幾味葯甘潤可口,生津、益胃、潤肺、補腎,性平和,每味各取5克,加生薑3片,用沸水沖泡當茶飲用,可治療言多咽喉乾燥、小兒陰虛食少、鼻眼乾澀、聲音沙啞、胃熱口渴、腦力不足、心中虛煩、白髮、脫髮等陰液不足導致的病症。

蓮子百合煲瘦肉。取蓮子(去蓮心)20克、百合20克、豬瘦肉100克,加水適量同煲,肉熟爛後用鹽調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潤肺、益氣安神之功效。適用於陰虛體質見乾咳、失眠、心煩、心悸等癥狀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將百合120克、蜂蜜30克攪拌均勻,蒸到熟軟。每天取幾片,含一會兒後嚼食,可補肺、潤燥、清熱,適用於肺熱煩悶,或燥熱咳嗽、咽喉乾痛等癥狀。

「過三不食」降血壓減體重

此前已有多方觀點認為,晚飯吃得太晚會給健康帶來諸多危害。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則發現,下午三點之前就吃好晚飯,不僅有助降低血壓、促進代謝,還能抑製吃夜宵的念頭。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研究人員對8名新陳代謝紊亂、有易發糖尿病體質的患者進行試驗。

第一階段為期五周,受試者按照進食安排表「過三不食」:6點半至8點半吃早餐,12點吃午餐,下午3點前吃晚餐,食量與日常習慣相同。五周後,受試者的新陳代謝得到明顯改善,體重減輕,收縮壓下降,氧化應激水準有所降低。 第二階段,受試者攝入和第一階段一樣的食物,只是將晚飯時間推遲到22點。五周後,代謝問題捲土重來。

研究主要作者考特尼·彼得森教授指出,對維持正常代謝而言,吃飯時間比攝入熱量高低更為重要。

「過三不食」符合人體生物鐘規律,時間越早,機體控制血糖的能力越好,因此在上午或下午早些時候攝入大部分食物很有益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