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資股東持續增資16次 利寶保險依舊虧損

  7月24日,銀保監會下發一則變更批複,批準利寶保險注冊資本從15.613億元變更為16.013億元的申請。

  而自利寶保險建立至今,公司一共進行過16次資本變更,增資額高達14億元。

  數次增資虧損依舊持續

  利寶保險是由美國利寶互助保險公司在中國全資籌建的子公司,有如此背景的母公司,可以說利寶保險就像羅馬原住民一般,含著金湯杓在中國誕生,利寶保險也是2007年重慶地區唯一的一家外資財產保險公司。然而,眾多輝煌的名頭背後,卻是頻繁增資,這意味著這家公司生存主要靠股東接濟?

  記者了解到,自2010年以來,公司的利潤就持續為負,直到2013年之後,其虧損程度才有所收窄。比如,2013年-2017年,該公司利潤分別為:-2.445億元、-1.765億元、-1.587億元、-1.399億元、-0.981億元,

  從償付能力不斷下滑的角度看,也許可以理解這家保險公司為何頻繁增資。數據顯示,2010年公司償付能力為129%,期間經過多輪增資,償付能力卻還是經歷了山車式的上下起伏。到2017年,其綜合償付能力一直不斷下滑到139.8%,而2018年一季度,再次下降至130%,所以增資是最直接的改善方式。

  對於未來是否會繼續進行增資,利寶保險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寶中國董事會於2018年7月3日一致同意,將公司的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分別從16.01億元變更為17.26億元,增資1.25億元,由利寶互助出資,無新增股東,通過持續增資,利寶保險的資本實力、償付能力、抗風險能力等綜合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進一步支持公司業務的發展。

  就利潤虧損原因,記者梳理發現,利寶保險車險承保虧損最大。從2010年到2017年,利寶保險的車險承保利潤持續為負,給利寶安全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公司轉型之路同樣坎坷,保險管道從兼業代理逐漸轉向員工直銷和保險經紀,手續費卻也逐漸走高,2017年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為3.801億元,佔其營業支出的24%。

  但也有相關人士表示,通過近年來對機構布局、管道多樣化、產品均衡等多方面的戰略調整,利寶保險近年來保持快速穩健發展,多項重要經營指標得到持續改善。年報顯示,2017年利寶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5.33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24.53%。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利寶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21.3%。

  新股東進來不易

  作為外資保險公司,股東方最注重盈利模式。然而,持續虧損,讓這家“水土不服”的外資保險公司也萌生了借助本土股東優勢進行盈利改善的想法。2016年其大股東利寶互助曾擬轉讓51%的利寶保險股權給三胞集團,但最終於2017年此變更宣布終止。

  三胞集團的出現和離開都十分突然,而停止入股的原因,到底是利寶互助不願退讓大股東位置,還是三胞集團對於利寶保險的前景發展不甚看好?公司相關人士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雙方本著審慎性原則和對交易雙方負責的精神,在綜合考慮未來發展戰略及項目實際情況後,才一致同意終止本次合資事項。

  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商業車險改革開始後,車險收入壓力劇增,利寶保險也沒有例外,再加上嚴監管加碼,也可能導致三胞胎集團止步。從利寶保險歷年的保費收入前五名的保險產品經營資訊來看,公司業務重心逐漸從車險轉向其他險種,車險收入佔保險業務收入比重也是逐年遞減,2017年僅剩64.05%。同年車險收入9.82億元僅同比增加14.23%,相比2015年較2014年同比增長的18.83%有所減少。

  沒有內資股東的助力,利寶只能頻繁“吸血”外資股東,可這樣的路線能持續多久?有業內人士表示,除非利寶能做差異化發展,否則改變盈利模式很難。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