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將至,血管最怕3件事,5個心臟保健法幫你健康過夏

三伏天氣象炎熱,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這也是一個高度危險的季節。溫度過高容易使我們的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也會增加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來說,血管內的斑塊和沉積物很容易脫落堵塞血管,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夏天出汗比較多,我們身體內的水分大量蒸發,很容易使我們的血液粘稠度增高。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發血栓。

為什麼夏天一到,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主要有兩個原因:

·身體為了散熱,會讓體表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流到體表,心、腦等器官的供血自然就減少了。

·氣溫上升,血流、心跳速度會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會隨之增加。

炎熱氣象無形中會增大心血管病風險,心臟一不留神就會遭到3種打擊。

1、易煩躁,心跳加快

高溫環境下,人會變得煩躁不安,情緒激動會讓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變大。

加上高溫讓全身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更加重了心臟負擔。這種情況下,心肌容易缺血,出現胸悶、氣短、胸痛等不適癥狀。

2、睡眠差,血壓不穩

炎熱的氣象讓人輾轉難眠,而且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提高血壓和心率的平均水準,增大心血管系統的工作壓力。

3、吹空調,誘發心梗

低溫的空調房到高溫的室外,血管會突然舒張;從高溫的室外突然進入低溫的空調房,血管又會收縮。

反覆折騰導致血壓波動大,可能誘發心梗,特別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猝死風險增大。

冷熱交替還容易受涼感冒,如果並發嚴重感染,也可能危及心臟。

夏季5件小事幫你保護血管

1、不要猛回頭

臨床數據顯示,頸動脈狹窄、斑塊已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發病原因。

一旦頸動脈中搖搖欲墜的斑塊脫落,就會為心腦血管帶來「災難」,引發腦梗、心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體很容易出現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況。

建議: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頭」的動作,以免出現意外;

避免需要突然發力的動作,比如籃球、打羽毛球、突然起床等。

2、溫差別太大

炎熱氣象,不少人都會長時間身處空調房,而突然出門到室外,溫差的突然變化可能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使血液循環出現障礙,誘發心梗或腦梗。

特別是入伏以後,由於空氣中濕度增加,含氧量下降,得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等癥狀。

建議:

當氣象悶熱、空氣濕度大時,室內最好開空調,但溫度不要過低,與室外的溫差以8℃為宜;

隔幾個小時要開窗通風換氣,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3、飲食要注意

氣象熱會讓人的食慾下降,因此夏季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吃得太油、太鹹都會讓血壓、血脂上升,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建議:

日常飲食多以新鮮水果、蔬菜、豆製品為主,蛋白質方面可以選擇瘦肉、魚類;

要注意飲食衛生,少吃大排檔、冷飲,以免出現腹瀉,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引起心臟不適。

4、晨練別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很多中老年人都喜歡早起晨練。但在夏天,這是有風險的。

研究表明,七成以上的心腦血管病猝死發生在上午4-10點,這段時間也被稱為「魔鬼時間」。

建議:

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盡量避開早間時段鍛煉;

炎熱氣象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多的地方。

5、保證水充足

對於患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每天適量飲水十分必要。

尤其在夏季,身體水分會大量蒸發掉,如果此時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血液濃度就會上升,血液變得黏稠,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建議: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ml,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後要喝一杯水;

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最後醫生提醒大家,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

圖片來源網路

更多健康資訊,歡迎大家關注「北京護生堂大藥房」微信:hstdyf_lep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