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假如現代人穿越到古代過生日,你會玩的忘乎所以

中國古人都怎麽過生日的?

長壽面?紅雞蛋?蛋糕?

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

中國講究尊老愛幼,只有老年人,才能過大壽。新生嬰兒滿周歲時,會舉行“抓周”。以後每年過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幾個雞蛋吃碗長壽面就糊弄過去了。到了60歲就有資格賀“壽”。此時,可以大擺戲台,親朋好友還會送上珍貴的禮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過個像樣的生日,還得有長命的本事。

早在春秋就有相關記載: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詩經·小雅·蓼莪》節選

在這一天,“哀哀父母”,是用來感念父母生養的艱辛的,並沒有舉行特別的慶賀傳統。

南北朝的江南地區,有著“試兒”的風俗,應該算是過生日的雛形。在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風操篇》有這樣的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

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抓周”。

唐宋時,這種“試兒”風俗傳到北方。

到了隋朝,《隋書·高祖記》記載隋文帝曾下詔:“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斷屠。”這裡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楊堅的親生父母楊忠和呂氏。楊堅在生日當天要求舉國吃素以此追思雙親,哀戚如此,歡樂更無從談起。

此外,到了唐太宗時期,據史書上記載,唐太宗提倡在生日這一天“感傷”反思。

但在唐代中期後,生日逐漸有了歡快的氣氛

公元729年農歷八月,自唐玄宗始,製備酒宴招待群臣,慶祝自己的生日。皇帝們大型的生日派對由此拉開了帷幕。甚至他們的生日還有專門的節稱,玄宗的生日被稱為“千秋節”。

這一天不僅朝野同歡,而且還有法定假期(居然放假三天)。

唐代皇帝不但在生日祝壽,而且除唐德宗外,都為生日取了專用的名稱。如唐肅宗生日叫“天成地平節”,唐武宗生日叫“慶陽節”,唐宣宗生日叫“壽昌節”,唐昭宗生日叫“嘉會節”等等。唐代自唐玄宗始,每逢皇帝生日全國都休假3日舉行慶祝活動,“朝野同歡”。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壽,獻上甘露、醇酎和“萬歲壽酒”。各道節度使為博得皇帝歡心,則獻上大量珍物寶玩。京城以外的官吏百姓也要做壽酒宴,來慶賀皇帝生日。

上行下效,民間的祝壽形式也逐漸豐富起來了。而在宋朝各級官員借送生日賀禮之機拉關係、交權貴則成為普遍的風氣。

南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在奸臣秦檜擅權時,“四方皆以其生日致饋。其後州郡監司率受此禮,極其僭侈”。以至於為遏製奢靡之風,宋高宗還曾下詔,禁止在職官吏過生日收賀禮。

然而,這道聖旨並沒有起太大作用,送生日賀禮之風仍然盛行。

這一天,除了送吃喝財物外,還有文藝型的形式多種多樣,這就可有得說了

祝壽詩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詩經·豳風·七月》

介是祈求的意思。眉壽,古人認為長壽的人眉毛也會長。

這首詩應該是我國最早的描寫祝壽場景一首詩了。

“揚州八怪”鄭板橋的祝壽詩就寫的與眾不同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李公壽,壽比滂沱雨更多。

這日,大雨滂沱,他受邀去好友家賀壽,主人將文房四寶捧了出來,大家都作畫作詩獻壽。

輪到鄭板橋時,他提筆寫下這麽一句:“奈何奈何可奈何”。大家都有點兒懵了。

祝壽嘛,總該是說吉祥話的,怎麽來了這麽幾個“奈何”?

誰知鄭板橋徑自寫完了這首,大家才都懂了,

將雨點比作壽數,雨天的陰鬱瞬間全無。比起松、鶴之類,這“天公作美”的祝福算是別有新意了。

大文學家蘇軾《東坡全集》中就有多首祝賀生日的詩,如《表弟程德孺生日詩》

仗下千官散紫庭,微聞小語說蘇程。

長身自昔傳甥舅,壽骨遙知是弟兄。(予與君皆壽骨貫耳,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問而知其為中表也。)

曾活萬人寧望報,只求五畝卻歸耕。(君在楚州,予在杭州,皆遇饑歲,活數萬人。)

四朝遺老凋零盡,鶴發他年幾個迎。

南宋朱熹在母親60歲生日時,為母親寫了一首祝壽詩《壽母生朝》

仙人昔住紫琳房,一旦翩然下大荒。久悟客塵無自性,故應福祿未渠央。

徙居邂逅成嘉遁,捧檄因循愧漫郎。願借寒潭千丈碧,年年此日奉華觴。

祝壽對聯

千叟宴是清朝宮廷的大宴之一,名字來源於康熙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時,康熙在席上賦的《千叟宴》詩。

乾隆在執政第五十年也舉行了一場千叟宴,據說受邀赴宴的有三千多名老者。

乾隆與紀大人就到場最年長的一位老者的年齡,對了一副對子。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你能算出來這位老者多少歲了嘛

祝壽畫

清·任伯年《群仙祝壽圖》:

這是由12條屏通景構成的泥金畫地的組畫,共描繪了46個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壽筵。

各路神仙從海陸空三路去赴宴,場面十分宏大。

陳枚《萬福來朝》軸:

任伯年《華祝三多圖》:

畫中描繪的是古帝堯出巡至華封古地的一個深山叢林中,華封人向堯三祝,堯三次辭謝的故事。“三多”即指多福、多壽、多子,寓意吉祥,既符合祝壽的主題,也恰當表現了任氏擅長的題材。

祝壽屏風

乾隆六十大壽的萬壽屏

因為屏風上彩繡了不同形式的總數過萬的壽字,所以俗稱萬壽屏

文藝型祝壽的形式還有的還有很多,祝壽匾、祝壽錢、為祝壽刻的硯台,祝壽章,甚至還有刻書祝壽。

民間的祝壽活動自此盛行起來。壽誕那天,要設壽堂,掛壽聯、壽圖,擺宴慶賀。壽聯上寫“壽比南山松不老,福如東海水長流”之類的聯語。壽圖有《壽星圖》、《王母獻壽圖》、《八仙慶壽圖》、《麻姑獻壽圖》等。麻姑是傳說中的長壽女仙。

賀壽的來客都要攜帶壽禮,諸如壽桃、壽糕、壽面、壽燭、壽屏、壽幛、壽聯、壽畫、壽彩、萬年傘等。這些禮品中但凡能綴飾、點畫圖案的,一般都要有象徵長壽的圖案。

桃怎麽就成了長壽果呢?

傳說,漢武帝好長生之道,西王母將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給他,漢武帝食後欲留核種之。西王母說:“此桃三千年一實,中土地薄,種之不生。”西王母還向漢武帝傳授了長生之道和修煉長生的符書。

古代每一種祝壽作品到現代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貝。

那麽假如你穿越到古代,你會怎麽做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