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春茶以早為喝」、「春茶越早越好」在近幾年成了另一個被熱炒的認知概念。清明前的春茶,早一天就高一個價,清明後的茶,晚一天掉一個價。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要給大家提個醒,澄清幾個誤區:不要太過執著於追求茶葉之「早」,因為春茶可不一定是越早越好!

1、所有春茶採摘時間都在明前為佳嗎?

中國的頂級名優綠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蘇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江南茶區,但這裡的頂級綠茶,絕大多數不是早生種,發芽率受氣象製約的因素很強,最好地方的原生種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後才出得來。

以西湖龍井為例,最特級的原料是來自群體種的一芽一、二葉,而非早生種的細嫩單芽,採摘的最好時間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它們的物質內涵最豐富,口感亦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區,雲南普洱茶亦然,根據當地製茶的經驗,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區域的茶要早一點採摘的茶做出來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開始採摘了。但易武區域卻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湯水滋味,最好的採摘製作時間應該是清明以後為最佳。

可以說,每個區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氣候和樹種條件,也都有其專門的採摘時間,一味求「早」,其實是對不同茶葉差異性的漠視。

2、春茶是越早品質越好嗎?

為了爭「早」,國內一些茶葉產區的茶商早就各顯神通。有產區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展大棚茶葉,但是大棚茶葉生長期短,有效營養成分累積不夠,口味淡、不耐泡,始終不能與棚外生長的茶葉相提並論。

而為了佔得先機,有一些茶農則瞄上了茶品中的「早生種」,比如烏牛早就是個範例。像烏牛早就差不多要比龍井要早半個月萌發,比西湖這個區域原生的群體種差不多要早一個月萌發上市。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時,就是假茶紛至遝來之日,用烏牛早冒充「西湖龍井」,早就屢禁不止。

外省茶冒充名優綠茶更不在少數。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雲貴川的茶葉成熟上市的時間普遍要比江浙區域要早,所以更有投機者以次充好,「李逵」沒上市,「李鬼」就唱起主角。

這些都是一味求「早」,所催生出的市場亂象,它們最終讓浮躁的茶商陷進了市場炒作的泥潭,也讓我們離好茶越來越遠。

3、春茶都是全芽頭最好嗎?

另外,製作傳統的名優綠茶,對其品種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體系,並不是全芽頭最好。因為茶葉的內含物質在茶樹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鹼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葉,氨基酸主要分布在芽頭。

所以芽頭固然鮮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還是需要葉片中的內物質作為支撐。比如說經典茶中的太平猴魁,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求「兩葉一芽」。

4、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事實上,大家追茶不應該是追「早春茶」的概念,而應該是「頭春茶」的概念。

頭春茶就是一年中第一波發芽長出來的標準葉子,只要是開年的第一次採摘,就都是頭春茶。因為茶葉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累積了非常多鮮爽的滋味和營養物質在裡面,所以它只要是頭春茶,這些口感鮮爽的東西及營養物質就在裡面,而並不表示越早越好。

只要我們喝到的是頭春茶,等的時間久點也是值得的。我們不妨學習一些嗜好綠茶、經驗豐富的老茶客,他們往往一次性訂購十來斤春茶存放在冰箱,慢慢品飲,隔年春茶上市再購買。

觀點:是頭春茶,晚一點也不怕。結合引言提到的好茶的概念:口感舒服,身體舒服,錢包舒服。明前茶和穀雨茶,採摘時間差別不大,只要是頭春茶,口感、身體感受差別也極小,而價格上卻相差懸殊。哪個更「好」?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畢竟茶是拿來喝的,除了一些送禮的講究,春茶求「早」真不如求「好」。(來源:茶生活,圖來源:南茗佳人)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