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國潮”動畫電影裡的“中國風”

縱觀《長安三萬裡》《深海》《薑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獅少年》《白蛇2:青蛇劫起》等新國潮動畫電影,它們大多具備中國傳統故事的創新性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複現、中國傳統美學韻味的獨創性表現等特點。這些作品共同詮釋了一種“新中國風”,讓新國潮動畫電影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載體,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傳統故事的創新性呈現,是“新國潮”電影利用“中國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基石。《長安三萬裡》創造性地選取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的講述為第一視角,引出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李龜年、張旭、郭子儀等唐代著名詩人、藝術家和愛國將領,展示了諸多家喻戶曉的人物波瀾起伏的一生,生動勾畫出一幅充滿史詩感的大唐人物群像。與以往出現在諸多文學作品中的李白不同,《長安三萬裡》的故事讓觀眾從不同視角了解“詩仙”的一生,補齊了隱藏在這個才華橫溢的浪漫主義詩人背後的多重氣質和複雜性,從而對這一偉大歷史人物有了更豐富的了解。


動畫電影《薑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均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但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創新性改編。在傳統的神話故事中,作為周武王的謀臣和導師的薑子牙,常以白發長者的形象出現。在動畫電影《薑子牙》中,薑子牙的身份設定沒有改變,但是在贏得封神大戰後,他為救九尾狐妖體內的無辜女孩的元神,不惜違抗天命,被貶下凡間。電影在神話故事的基礎上,對薑子牙的形象進行了重塑,探討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在尋求真相過程中對信仰和自我的重新審視。


《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樣在中國神話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改編,將故事的主題從傳統的善惡對立,轉變為對命運的抗爭和自我認同。在進行人物塑造時,傳統反派角色敖丙的形象更為立體。通過與哪吒互動中的變化,將敖丙塑造成與哪吒共同抵抗命運、惺惺相惜的夥伴。這些改編使得主題更加深刻,也更能引起當下觀眾的共鳴。


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複現,是“新國潮”電影通過“中國風”重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盛宴。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以中國南部的舞獅文化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舞獅少年的成長故事。舞獅、祠堂、二八大杠、大紅燈籠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被有機地融入劇情中,成為故事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舞獅”是串聯整部電影的重要的文化符號,通過展現主角們學習、訓練和參加比賽的過程,凸顯了“舞獅”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視覺設計上,電影對嶺南鄉村場景進行了高度還原,並巧妙地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既展示了中國南部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風貌,也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動畫電影《深海》,講述了一位誤入想象中的深海世界的少女獨特的生命旅程,該片以中國水墨畫為基礎,在視效技術上,開創了“粒子水墨”這一獨特的三維動畫形式;在色彩美學上,以融合上百種色彩的水墨國畫作為美術概念,通過中國水墨畫賦予“中國風”全新的生命力。


中國傳統美學韻味的獨特性表現,是“新國潮”電影利用“中國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精髓所在。中國傳統美學韻味是“中國風”獨有的優勢,《長安三萬裡》中長安的錦繡、揚州的繁華和黃鶴樓的壯觀,是通過精美的畫面呈現給觀眾的。古琴、琵琶、二胡等具有中國特色的配樂;忠誠、孝道、仁愛等傳統思想的體現;近50首古詩詞所彰顯的中國文化底蘊,讓中國傳統美學韻味的獨特性在電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白蛇2:青蛇劫起》中,以灰色為主調的中國傳統美學色彩,塔、廟、城牆等中國建築美學造型,旗袍、漢服等中國傳統服飾,刀、劍、長拳等中國傳統武術元素,以及“情義無價”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被更加現代化的方式解構和重塑,讓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韻味。


“新國潮”動畫電影,通過中國傳統故事的創新性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複現、中國傳統美學韻味的獨創性表現,共同構建了一幅充滿“中國風”特色的影像畫卷。觀眾對“新國潮”動畫電影認可的背後,是對“中國風”的認可和期待。未來“新國潮”動畫電影的發展仍需要在挖掘傳統文化元素方面繼續深入,並在創新和傳統之間找到平衡。通過在敘事內容、表現形式、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嘗試和探索,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國產動畫電影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上獲得更大成功,並在國際舞台上承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作者:龐勝楠,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助理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