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阿膠只是水煮驢皮?東阿掌門人回應:由國家藥典認證

  阿膠只是水煮驢皮?東阿阿膠掌門人獨家回應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耿學清 劉暢)“阿膠只是‘水煮驢皮’,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這種蛋白質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今年春節期間,某機構發出的這條微博,雖然而後進行了致歉,阿膠仍然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阿膠的真正功效如何?製作過程是否就是“水煮驢皮”?阿膠需求帶動了非洲毛驢價格上漲、“走私驢皮”?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3月9日、10日的會議間隙,全國人大代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秦玉峰接受看法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就有關阿膠、中醫藥發展創新等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此外他還帶來了“養驢扶貧”的建議。

(秦玉峰接受看法新聞記者專訪)(秦玉峰接受看法新聞記者專訪)

  回應質疑:阿膠功效由《國家藥典》認證

  看法新聞:作為東阿阿膠的“掌門人”、阿膠專家,您如何看待“阿膠只是水煮驢皮”等質疑?阿膠的功效到底如何?

  秦玉峰:阿膠是擁有近三千年悠久應用歷史的傳統中藥瑰寶,久經考驗,對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不可磨滅的呵護作用。

  作為名貴中藥材,阿膠被列入1963年至今的歷版《中國藥典》,是國家批準的“藥食同源”產品。阿膠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等功效,藥典對阿膠的功效有非常明確、精準的表述,無論是傳統中醫理論還是現代藥理研究,也都可以查詢得到,我們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生產和經營。

  看法新聞:“水煮驢皮”這個詞很抓眼球,可能在許多對阿膠不了解的人想象中,阿膠就是這麽製作出來的。當前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阿膠的製作工藝有哪些創新?

  秦玉峰:阿膠製作工藝從手工化到機械化再到智能化,有了質的飛躍。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東阿阿膠作為一個手工作坊,技術落後、生產率低,依靠世代傳承的煉膠技藝“半年生產半年閑”。

  1975年,第一台蒸球化皮機在東阿阿膠問世,使阿膠行業邁入工業化時代。東阿阿膠隨後完成了我國唯一一部系統描述阿膠生產工藝的文獻資料《阿膠生產工藝規程》,被列為國家級保密工藝。

  如今,東阿阿膠依靠智能抓手、基因測序、指紋圖譜、近紅外線檢測、特徵肽鑒別等一系列“高精尖”技術,完成了科技與傳承近3000年傳統技藝的碰撞、結合。

  與其他湯劑中藥材生產不同,阿膠生產線幾乎沒有現成的設備,都要靠自主創新,每個節點的智能化,背後都蘊含著大量創新工作。一塊小小的東阿阿膠膠塊裡,擁有345項專利技術,37項已納入國家標準。

  看法新聞:您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傳承難的問題,阿膠製作技藝的傳承是否順利?

  秦玉峰:東阿阿膠製作技藝傳承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如今已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作為傳承人,就是第一責任人,創新是最好的傳承。

  為了更好地將東阿阿膠製作技藝傳下去,招收了幾名徒弟,其中之一是生物化工博士周祥山。通過融匯新力量令近3000年製作技藝在傳承基礎上有所創新,實現了阿膠製作技藝的薪火相傳。

  談中醫藥:量化是走向世界的必經路徑

  看法新聞:當前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質疑中醫、中藥的聲音,如何更有效地繼承和發揚、傳承和創新中醫藥?

  秦玉峰:中醫與西醫為不同的醫學邏輯,中醫為經驗醫學,注重整體觀,西醫為循證醫學,注重局部觀,兩者各有所長,並不矛盾,中醫“治未病”觀點與西醫預防醫學相吻合。

  中醫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既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也需要中醫藥自身苦練內功。我認為,量化是中醫藥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經路徑。

  中醫藥的科學量化是東阿阿膠正在開展的研究領域之一。例如冬春季節華北平原的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我們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些情況,並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攜手做了相關研究,發現了阿膠改善細顆粒物造成的肺功能損傷的相關功效,初步探索阿膠改善肺組織損傷可能的機制。這也是阿膠具有滋陰潤肺之功效的現代科學解釋。

  看法新聞:這種量化是否與傳統中醫藥理論相悖?

  秦玉峰:量化是為了呈現中醫藥的科學性,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量化與傳統並不衝突。通過量化,呈現出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會使中醫藥的科學性變得更加直觀、清晰。要用量化重塑中醫文化自信,我相信這也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必然途徑。

  東阿阿膠一定會按照中央有關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的要求,積極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優勢和理念,埋頭繼承傳統,不斷發揚光大,努力治病救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繼續為健康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談問題:毛驢減少成瓶頸之一

  看法新聞:在國外市場情況如何?

  秦玉峰:東阿阿膠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成為銷售最好的中成藥之一,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各國。

  看法新聞:阿膠發展面臨的瓶頸是什麽?

  秦玉峰:毛驢資源減少一定程度上成為阿膠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導致役用牲畜驢的數量日趨下降。為此,東阿阿膠在全國建立20個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範基地。

  看法新聞:有報導稱非洲的毛驢“身價上漲”,甚至還出現“走私驢皮”的情況,並稱原因是我國對阿膠的需求太大。阿膠原料有穩定、可靠的進口來源嗎?

  秦玉峰:阿膠滋補養生、防病、治病的功效作用逐步被世界所接受,對阿膠需求量逐年提升。用世界資源帶動阿膠產業蓬勃發展、用世界資源滿足世界需求,是必然的選擇。

  東阿阿膠原料進口來源穩定、可靠。驢皮進口嚴格按照國家海關、檢驗檢疫等相關政府部門監管要求,在國家質檢總局允許驢皮進口的準入國家範圍內開展驢皮進口業務,隻從兩國政府法律相互許可的國家進口驢皮。

  對於部分國家的驢皮走私亂象,東阿阿膠呼籲從兩個維度加強管理:一是打擊走私,二是毛驢資源所在國家要加強管理,防止盜獵,引導合法、有序屠宰。

  談建議:把養驢業融入扶貧攻堅

  看法新聞:聽說您帶來了關於“養驢扶貧”的建議?

  秦玉峰:是的。毛驢結實倔強,不易生病,耐粗放,耐勞作。東阿阿膠倡導全產業鏈發展,使毛驢價值得到綜合開發與利用,實現最大經濟價值。希望通過科學養殖,將毛驢轉變為經濟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改善貧困。

  所推廣的毛驢養殖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模式,不僅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複製和推廣,也將會帶動世界通過發展驢產業解決貧困問題。

(東阿黑毛驢)(東阿黑毛驢)

  近幾年,經過全產業鏈拉動,毛驢綜合價值提升6.8倍,單頭毛驢價格3年增長3000元,帶動全國養驢戶增收180億元,惠及全國1000余個鄉鎮、2萬多貧困戶、6萬多貧困人口。

  據調查測算,目前全國驢業經濟規模約達780億元,通過毛驢活體循環開發,養殖生產、精深加工等綜合收益不斷提高,可期形成千億產業規模。“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養一頭東阿黑毛驢相當於多種二畝地”,己經成為許多地方黨政長官和貧困農民的廣泛共識和真切體會。

  我建議農業部等部門,把“政企農結合養驢扶貧模式”和養驢業發展作為重點之一,列入特色產業扶貧規劃和計劃,推進養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相結合,逐步把養驢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支拄產業。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