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準備天梯上大羅:道教建築形式之階梯

階梯,是連接建築與自然景觀以及建築與建築的重要紐帶,是道教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

人們通過拾級而上的過程,體會“尋道不易”,其中深藏人生的哲理。

本文從“階”、“梯”的造字結構出發,結合武當山道教建築群中紫霄宮內的階梯,以及通往金頂的古神道上階梯為例,來看“階梯”在道教建築中的作用以及給我們日常修行的啟示。

1

階、梯

漢語中,“階梯”兩字常常合用,拆開來看兩字,略有不同。階,即“階”,金文左邊是盤山的石級路,右邊是一個“皆”,意思是由大小相似的石板組成的山路。

《說文解字注》中解釋為“陛也。因之凡以漸而皆曰階。梯、木階也。”也就是說,梯是木製的階。

古代攻城,多造“雲梯”。

《五雜俎·卷五·人部一》中寫道:“黃帝之指南車,周公之欹器,其次也。公輸之雲梯,武侯之木牛流馬,又其次也。”南車,即司南車,是用機械原理指明方向。欹,語同“期”。

幸文子的《通玄真經·守弱》中將其解釋為一種告誡自己的器具,是最早的“座右銘”:“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攲器),其衝即正,其盈即覆。”

而公輸般的雲梯,以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都是古代的軍用器械。

2

登峰造極

武當山紫霄宮朝拜殿前,是有一處石階,其兩側是碑亭。

徐玉勤在《一幅逼真的人體修真圖——試論紫霄宮福地的建築格局》中指出:“亭的位置恰似人體的左右腎,腎能生水。”顯然,這條百級階正是人的脊柱。

如今,在武當習武之人,每日都以此階往返跑,以達鍛煉之用。

武當山南岩至金頂,經朝天宮有一、二、三天門,其間都有石階,因山就勢能,體現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讓筆者感觸最深的是,行路過程中並不是一味向上爬,有很多時候也需要往下走。如過了一天門後,需要向下行走才能再向二天門。

這個過程很像我們生活中為達到新的目標,首先需要將自己的心態歸零,方能在新的領域,新的目標達到更高的境界。

這些石階,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結晶。每次攀登時,朝聖者都會有切身的體驗:若想登峰造極,真需要花很大的氣力,費很多苦心。

3

上天梯

“天梯”,是古人想象中用於登天的階梯或者比喻高險的路途。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張三豐祖師在多處文章中引用“天梯”來表示修行所達的境地。《無根樹》中寫道:

“無根樹,花正多,遍地開時隔愛河。難攀折,怎奈何,步步行行龍虎窩。采得黃花歸洞去,紫府題名永不磨。笑呵呵,白雲阿,準備天梯上大羅。”

劉悟元注解為:“逍遙自在,別有天地非人間,豈不呵呵大笑,自知快樂乎?到此地位,還丹已得,再安爐,重立鼎,做向上之事,準備天梯,而作大羅天仙矣。”做向上事,攀天梯,可成仙。

在另一篇《上天梯》中,張三豐祖師更是以“天梯”為名,將修行經歷寫進文中,寫道:

“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歎息。”

此處寫了祖師的苦行以及堅強的內心。這也說明“天梯”修行過程的艱難,需要達到“煉己忘世情”的境界。

人生的階梯也如此,需要人們投入很多精力與心血,在不斷的攀登過程中認知自己的極限,打破它,突破它。

當然,我們還要秉承“一步一個台階”的腳踏實地的精神,切勿急躁,讓自己在小事中積累,大事中成長。

到武當山遊歷的人,常會選擇在凌晨時分經古神道至金頂,看武當的雲海與日出。若要看到武當的這兩樣美景,需要你早早起來,拾級而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