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育兒為什麼需要「叛逆」?

青豆推出《不分享也OK》《不聽話也OK》後陸續推送了一些精華書摘和內容,不僅閱讀轉發量比較高,後台消息和反饋也都比較多且受好評。兩本書,《不分享也OK》裡分享了培養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條「叛逆法則」,《不聽話也OK》是關於培養孩子自信和創造力的21條「叛逆法則」。今天推送這篇是來自這兩本書的作者希瑟·舒梅克的分享,作者謙稱「並不是一個模範媽媽」,但她卻寫出了這兩本極有價值的「育兒指南書」,今天就來聽聽她在《不分享也ok》一書中談到的「育兒為什麼需要『叛逆』?」以及文章末尾有匯總的歷史推送裡關於這兩本書的分享。

這本《不分享也OK》中所提出的「叛逆法則」並不完全是我個人的育兒理念,這些想法最初源自一個規模很小但是勇於創新的幼稚園,是那裡的老師們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個小幼稚園就坐落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奧倫丹吉河邊。

在這個鮮為人知的角落,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搏擊、摔跤,可以把胳膊染成藍色,也可以隨意爬樹。他們不需要安靜地坐在教室裡,也不需要非得分享他們的玩具。但正是由於這種叛逆方法,這所名叫「幼兒學校」的小幼稚園在40年間培養了一大批自信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孩子們在這裡學會了如何調解矛盾,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非常了解這一切,因為我小的時候就是在這所幼稚園裡度過的。我的媽媽是「幼兒學校」的一名教師,她在那裡執教近40年。如今,我也遵循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來撫養我的孩子。

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意識到「幼兒學校」的這種教育理念在別處非常少見。單單書的題目——「不分享也OK」,就與我們很多根深蒂固的育兒觀念背道而馳。

那麼,「幼兒學校」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叛逆」的呢?

●叛逆法則允許一個孩子可以一整天都佔著一個玩具,直到她玩夠了才給別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分享意識,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分享。

●當一個孩子不小心傷到別人的時候,叛逆法則鼓勵孩子向對方表示同情,而不是簡單地說句「對不起」。

●不要在孩子們安安靜靜坐著的時候教他們學習ABC。叛逆法則建議,當孩子們在屋裡嬉笑打鬧的時候,老師這時應拿起一支筆,給他們即興上一堂識字課。

●當兩個孩子開始摔跤打架的時候,不要拉開他們,叛逆法則建議給他們一個摔跤墊,甚至給他們一副拳擊手套。

表面上看,這些觀點有些顛倒是非,但是,它們在深層次上卻又十分合理,因為所有這些做法都是以兒童的成長規律為基礎的。這些觀點並非是走極端,它們只是區別於傳統的育兒理念而已。

有很多育兒書籍針對孩子的營養、如廁訓練等內容做了詳細的闡釋,而這本書的選題不同於這些常規的育兒書。叛逆法則關注的對象不是那些已經得到普遍認可的育兒知識,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些有爭議的育兒理念之上:早期學習、衝突、打人、踢人、「女孩莫入」、社交拒絕和玩伴排斥等。本書中的叛逆法則鼓勵瘋玩的遊戲,直面一些棘手的育兒問題,比如撒謊、詛咒、武器遊戲、性別互換遊戲(想想男孩子穿裙子)、性教育和死亡等問題,書中就這些問題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從1969年開始,這些叛逆法則就得到了踐行,而我是那一年才出生的,所以,這絕不是我個人的創新。這所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這些規則都是以兒童的權利為基礎的。這些權利包括:玩耍時不受干擾的權利、選擇玩伴的權利、不分享的權利,以及獲得安全感的權利。這麼多年以來,很多法則都在逐步改進(比如:「穿內褲」和「吃光你的午餐」),但是,有一條根本法則從未改變過其指導性的地位,那就是:只要沒有傷害到人或物就沒問題。

「幼兒學校」從早期幼兒教育的先驅者那裡汲取了很多智慧,其教學理念主要得益於著名作家和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以及俄亥俄州幼兒教師瑪麗·尼科萊森的育兒理念和實踐。此外,學校的辦學理念還受到了很多人的影響,包括多蘿西·布瑞格斯,魯道夫·德雷克斯,塞爾瑪·弗雷伯格,艾達·勒善,薇薇安·帕雷,以及兒童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的創辦人弗雷德·羅傑斯。多年以來,「幼兒學校」得到了很多朋友和教育家的幫助。此外,隨著神經學的日益發展,兒童的遊戲和兒童的情緒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幼兒學校」也從中汲取養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念。

這本書分享了「幼兒學校」很多獨有的理念,也可以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本書的閱聽人面很廣,無論你是家長、老師、祖父母或者其他照顧孩子的人,只要你眼前有一個兩歲到六歲的孩子,這本書就適用。

在書中,你能發現很多實用的技巧,可以應對育兒過程的一些問題,比如,當一個四歲的孩子跺著腳喊「我恨你,爸爸!」,當一個孩子揮舞著玩具劍假扮超人,當一個孩子喊「凱特不能跟我們玩」時,你該如何是好?書中有一些建議能幫助你直面這些情況,並保持冷靜;此外,書中還會推薦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從中獲取可以受益終生的人生技巧。

可以說,這本書正是時下所急需的。每天,關於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的新聞報導不絕於耳。不管我們生活在哪裡,孩子上什麼學校,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從容應對這一切,我們都希望孩子既堅強又富有同情心,我們都希望孩子既能挺身而出對抗不公,又能心平氣和地解決衝突。

這就是《不分享也OK》的精髓,也就是如何給孩子設定界限,教會他們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情感,這些都是人和人相處的基礎。叛逆法則不是鼓勵貪婪和粗魯,而是恰恰相反。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可以維護自己的權利,給要拿走他玩具的孩子設定適當的界限。叛逆法則與當前很多流行的育兒理念有所差異,但是它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在育兒過程中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同情心。

這些叛逆法則同時也是對破壞兒童成長節奏的一種矯正。在美國,遊戲和休息時間正在受到威脅。四歲的孩子要開始學習識字讀書。叛逆法則讓你重新發現遊戲的重要性,孩子從中會學到很多重要的人生技巧——不管是應對拒絕,表達與朋友不同的觀點,處理過激情緒,或者控制自己的衝動等等。孩子通過遊戲來學習這些人生技巧,而且這永遠是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

本書中的叛逆法則分享了很多有效的育兒方法。這些方法被幾代人採用,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這也是75位早期教育工作者在40年裡的集體智慧結晶。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可能已經忘了那些傳統遊戲是個什麼樣。這些遊戲是那麼大膽,那麼充滿冒險,那麼充滿情感,那麼有力量。但是為了孩子,我們不能忘記。孩子需要通過瘋玩來培養自己的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這就是本書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所在。

很多時候,我並不是一個模範媽媽,但是,即使在那個時候,我母親和「幼兒學校」教給我的知識也會給我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些,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每當孩子們把我弄得暈頭轉向、茫然無措的時候,我就會向自己的專有熱線——我的媽媽——求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麼一個專有熱線。這本叛逆法則的書就是你的專有熱線。希望它能夠幫助你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孩子,帶給你耳目一新的育兒理念,教給你切實可行的育兒方法,幫助你培養出一個自信而充滿同情心的孩子!

希瑟·舒梅克(Heather Shumaker),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育兒和幼教方面,她現在是全美知名的演講家。她的作品經常出現在著名的《養育》(parenting)、《孕育》(pregnancy)雜誌和其他出版物上。她是讓低齡孩子在家庭、幼稚園和學校中自由輕鬆玩耍的倡導者。她的兩本作品《不分享也OK》和《不聽話也OK》獲得廣泛的好評。

希瑟目前和家人住在密歇根州北部。更多資訊請訪問她的個人網站:www. Heathershumaker.com.

愛上孩子的謊言

圖書資訊

【美】希瑟·舒梅克 著

聶傳炎 譯

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青豆家教館 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