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醜》史無前例奪金獅,超英電影40年得獎路漫漫

當7月威尼斯電影節官方宣布漫改超英電影《小醜》入圍了主競賽單元時,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天真的以為它有機會染指威尼斯最高榮譽——金獅獎,畢竟作為首部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漫改作品似乎就已經屬於一種褒獎,奪獎顯然成了一種癡心妄想。

不過在該片世界首映結束之後,拋開全場鼓掌八分鐘這類電影節一貫的套路,多數媒體都對這部獨立於DC電影宇宙的“小醜電影”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根據最後的場刊綜合評分統計,《小醜》與《婚姻故事》同為3.7分並列第二,僅次於名導波蘭斯基的新作《我控訴》。而場刊評分完全無法影響到評委意見,即便是這時多數媒體也只是頗有自信的預測主演華金·菲尼克大概率會憑借“碾壓級”的表演再次收獲威尼斯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但最後的結果或許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華金·菲尼克遺憾的未能二度獲獎,因為《小醜》真的拿到了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根據規則,金獅獎得主無法再獲得其他單項獎),在這一刻一部並不被看好的作品難得成為了電影節堅持“藝術至上”評獎原則的受益者。

《小醜》劇照

即便是曾經拒絕了漫威超英電影執導機會的評審團主席盧奎西亞·馬特爾,也在頒獎禮結束後解釋了評審團為何會做出這一選擇:“《小醜》不應該被簡單地歸類為一部類型電影,其恰恰對超級英雄電影和反英雄電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揭示出,‘壞人’或者‘敵人’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整個罪惡的社會體系。這部設定在‘高譚市’的電影,不僅對美國、更對全世界都具有啟示作用。”

毫無疑問,首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便拿下最高獎項,華納出品的《小醜》可以說是將“漫改超英電影”這一類型帶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種高度甚至是克里斯托弗·諾蘭那部被影迷譽為“神作”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都不曾到達過的。

從1978年克里斯托弗·裡夫主演的首部超英電影《超人》開始,40年時間過去,“漫改超英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電影類型在新千年後逐漸開始形成了主流,最近十年隨著漫威的精心布局,這一類型更是不論是影片數量還是整體票房都佔據了市場的頭把交椅,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超越《阿凡達》登頂影史冠軍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票房屢創新高並受到全球觀眾追逐背後,“漫改超英電影”類型事實上也渴望得到主流獎項的肯定。作為開山之作的《超人》當年便入圍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剪輯三個獎項,儘管並未入圍視覺效果獎項,但它最終卻憑借當年及其驚豔的視覺特效獲得了一個“特別成就獎”,這也是“漫改超英電影”獲得的第一尊小金人。

緊接著“超人”之後,90年代蒂姆·波頓與喬·舒馬赫打造的“蝙蝠俠”系列則讓這一DC漫畫中的經典人物初登大銀幕並連續佔據多年,而當年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初代小醜”也成為了這一漫畫史上最著名反派的開端。儘管《蝙蝠俠》在當年便成為了全美年度票房冠軍,但從《蝙蝠俠》到《蝙蝠俠與羅賓》四部電影,僅有前三部收獲了一些技術類獎項提名,而唯一收入囊中的獎項僅有首部充滿了哥特式暗黑風格的《蝙蝠俠》帶來的最佳場景設計獎。

《蝙蝠俠與羅賓》劇照

進入新千年之後,“漫改超英電影”開始成為了好萊塢最新特效技術應用的“試驗田”,2002年的《蜘蛛人》與2004年的《蜘蛛人2》可以說是這股技術風潮的引領者,《蜘蛛人》2003年首度入圍奧斯卡特效獎項卻錯失獎項之後,同一組人馬在兩年後的《蜘蛛人2》再度收獲提名並成功拿下這一獎項。也是從那時開始,超英類型電影滋養了大量特效人才,他們也成為了奧斯卡的常客──如今已是漫威電影禦用特效專家Daniel Sudick,他已經憑著這些漫威超級英雄們,入圍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7次之多。

2008年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則讓全世界看到了“漫改超英電影”的全新可能,借由經典漫畫人物和世界觀,諾蘭放棄了宏大的視覺效果轉而用一種接近現實主義的手法去塑造超級英雄的故事。這一充滿野心的巨大改變除了讓這部電影在全球收獲了超過10億美元的票房,更是讓其在次年的奧斯卡收獲了創紀錄的八項提名,並最終榮獲其中的最佳音效剪輯與最佳男配角獎。“小醜”飾演者希斯·萊傑在當年更是橫掃了二十多個獎項,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金球獎最佳電影男配角及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等,儘管希斯·萊傑因為意外離世無法親自領獎,但他塑造的“小醜”一角,無疑已經成為了影史上最經典的反派角色之一。

也正是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同年,漫威工作室開始以《鋼鐵俠》為基礎著手打造如今已經如日中天的“漫威電影宇宙”,儘管票房與影響力越發成功,但直到十年後的2018年,第十八部漫威超英電影《黑豹》才開始真正受到奧斯卡等獎項的關注。《黑豹》收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共7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創紀錄的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創配樂三個獎項。在同屆奧斯卡上漫改動畫電影《蜘蛛人:平行宇宙》也拿下了最佳動畫長片獎,打破了皮克斯、迪士尼這些傳統動畫工作對這一獎項的長期壟斷。

《蜘蛛人:平行宇宙》

《黑豹》創紀錄的背後除了迪士尼的重金公關之外,自然也與“漫改超英電影”真正開始從過去的另類電影類型成為好萊塢當下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內觀眾對於《黑豹》的冷淡態度自然有社會環境不同的因素,但事實上《黑豹》可貴的是利用超英題材去講述了美國種族衝突這類直到今天都依然未能解決的社會問題,當然受限於身處迪士尼的掌控之下,這部電影從整體風格來看依然沒有跳脫出如今已成為“流水線產品”的漫威超英電影範疇。

DC最新出品的這部《小醜》顯然從上述這40年來的“漫改超英電影”基礎上完成了全方位的超越,正如該片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在接受《時光網》的採訪時所說:“過去十五年裡,漫改電影突然就成了一種新的類型。既然是一種類型片,那就沒必要千篇一律,我們可以嘗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向,對反派做一個深入的角色研究,采取不同的表現方式,拍出一部非常寫實的電影,而且言之有物。”

從預告到評論都看出這部《小醜》幾乎完全拋棄了特效與視覺奇觀,成為了一部純粹深入角色研究的作者電影,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它要比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更進一步,甚至其中對於社會矛盾的態度可能還會在公映後引發不小的爭論,但金獅獎的青睞顯然是肯定了創作者這種想要開創新範式的激進態度與完成度極高的作品呈現。

如今全球的觀眾一年至少會看到不少於5部的超級英雄電影,不論是漫威、DC還是福斯或索尼哥倫比亞都依然在源源不斷提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超英電影,排山倒海之下即便再忠實的粉絲也不免感到審美疲勞。但就像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在得獎感言中所說,一旦如華納和DC這樣的大公司能夠勇於跳出舒適區,讓創作者能夠利用知名角色以更加自由的狀態去打造一個回歸社會與現實的原創故事,“漫改超英電影”類型顯然也能產生與那些嚴肅作者電影一樣直擊人心的藝術魅力。現在還無法斷言《小醜》之後的票房成績或奧斯卡表現,但光是憑借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電影節的讚許,也足以讓它以“漫改超英電影”的身份在影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