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炎熱濕氣重 溫和祛濕有妙招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孫慧)睡不醒、舌頭邊緣有鋸齒、臉部出油多……在生活中,人們對於「濕氣」一詞並不陌生,常常用「十人九濕」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如何祛濕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團冠名支持的新華網「健康大講堂」邀請了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洋,與大家暢聊如何結合自身體質祛除濕氣。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洋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 新華網 陳延特 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關注身體出現的六大「濕氣」信號 祛濕需辯別個人體質

主持人:當體內有濕氣時,身體會出現哪些信號?

劉洋:中醫將一年分為五個季節,除春、夏、秋、冬四季外,還多了一個長夏,長夏之季的主氣為濕,雨水多,空氣濕度明顯增大,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時期。

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氣」。 如果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人體的適應能力,六氣則成為病因,被稱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熱)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又稱「六邪」。 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又稱濕邪。而濕氣是中醫的概念,也表示一種病理狀態。

當身體有濕氣時,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1、 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頭昏、打不起精神,身體特別疲乏,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 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大便粘滯,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每次上完廁所,大便粘在馬桶上,沖不乾凈。

3、 起床之後,嘴裡氣味重、發黏。

4、 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體狀況,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癥狀嚴重的,叫「裙邊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

5、 早上臉上出油多,尤其是額頭處、口鼻周圍出油明顯,面部油亮、頭髮也愛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

6、 體態虛胖,飲食和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

以上這些信號或者癥狀,如果你出現了1-2種,要引起注意了,這說明體內有濕氣。如果你去醫院檢查,也發現不了什麼重大疾病,但會每天受到這些小毛病的折磨,這正好對應了濕邪的另一個特點——「濕性黏滯」,病程纏綿、病程長,反覆發作。在生活中,我們用「十人九濕」來形容濕氣侵襲人體的普遍性。主要和體質因素、飲食、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生活壓力大等因素有關。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洋 新華網 陳延特 攝

主持人:如果感覺到身體積存濕氣,該如何祛濕?

劉洋:中醫認為,濕氣不除,後患無窮。濕氣是各種病症的源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癌症、中風、痛風等都和濕氣有關係。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健身運動、艾灸、拔罐刮痧、食療、中藥等,這都屬於外部療法,治療過後不能從根部祛濕,「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我國著名國醫大師王琦教授提出人體分九種體質,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其中比較健康的平和體質在人群中僅佔32.75%,而與「濕」有關的體質包括痰濕質、濕熱質。因此,對於不同體質的人所得濕邪也不盡相同,需要不同的對待和處理。

痰濕體質:體型一般偏胖,腹部脂肪堆積明顯,活動時出汗多,而且容易疲勞。這種體質的人,要注意飲食調節,以清淡為主。

葯膳方面建議陳皮粥:陳皮10克,大米50克,煮稀粥。其他有健脾利濕、化痰去濕的食物,如白蘿蔔、紫菜、海蜇、枇杷、扁豆、薏苡仁、紅小豆、蠶豆等。還可配合荷葉、冬瓜仁、茯苓等具有健脾利濕功效的葯膳來增強療效。

山藥冬瓜湯:山藥50克,冬瓜150克放至鍋中慢火煲30分鐘,調味後即可飲用。此湯可以健脾,益氣,利濕。

赤豆鯽魚湯:將活鯽魚1尾(約800克),加紅小豆50克,陳皮10克,草果6克填入魚腹,上籠蒸熟即成。可健脾除濕化痰,用於痰濕體質症見疲乏、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胸悶眩暈者。

祛濕的藥物選擇以二陳湯、藿香正氣為基礎。

濕熱體質:常有面部油亮,口苦、口臭等癥狀,養生原則是清熱利濕,對於肝膽濕熱要特別注意清肝利膽。

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可多食紅小豆、綠豆、芹菜、黃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

葯膳方面赤小豆、薏米粥能很好解決這類人群。

綠豆藕:藕去皮,沖洗乾淨備用。綠豆50克,用清水浸泡後取出,裝入藕孔內,放入鍋內,加清水燉至熟透,調以食鹽進食。綠豆與蓮藕搭配可明目止渴,特別適合在盛夏食用。

祛濕中成藥方面可選擇三仁湯龍膽瀉肝軟膠囊。

需要注意,食物療法口感單一,力薄效緩。 如果痰濕體質的人伴有心腦血管、代謝方面或其他較重的疾病,還需在醫生指導下接受規範治療。

藿香正氣可四季使用 不同劑型各有特點

主持人:談及夏季祛濕防暑,藿香正氣可謂是家家必備用藥。藿香正氣隻適合夏天使用嗎?不同劑型的藿香正氣有何不同?

劉洋:藿香正氣散成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藿香正氣散是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一首經典方劑。不應把藿香正氣局限於夏季,而應該綜合分析前後病證。

藿香正氣主要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頭暈頭重、腹瀉腹脹、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但並非所有情況都適合用。如適用於受涼腹瀉,細菌性腹瀉不宜用。適用於腸胃型感冒,風熱感冒不宜用。適用於暈車暈船引起的頭暈、噁心嘔吐,孕婦和2歲以下幼兒不建議使用。此外,還能輔助治療一些皮膚病,如頭癬、手足癬、灰指甲等,治療這些疾病時可遵循醫囑。

隨著中成藥製劑技術的發展,藿香正氣散被改革為多種劑型。包括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口服液、顆粒、丸劑、膠囊、滴丸等。雖然同屬藿香正氣,但是不同劑型的適用人群,使用範圍有所區別。總體分為液體固體制劑兩大類。

藿香正氣水是藿香正氣家族第一個液體劑型,在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顆粒劑劑量小、服用、攜帶方便,尤其適合兒童用藥,但口感欠佳,其成本相對較高;

丸劑多以原粉入葯,服用劑量偏大,小兒服用困難( 便秘患者宜使用蜜丸,糖尿病患者則不宜使用) ;

害怕藥味的患者宜使用藿香正氣膠囊劑( 軟膠囊) ;

製劑溶散時限指標作為藥物的有效性檢查指標,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藥物的釋放速度,《中國藥典》對不同丸劑的溶散時限要求不一樣,其中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溶散時限為1小時,濃縮丸和糊丸為2小時,滴丸劑則要求在30分鐘內全部溶散,而天士力藿香正氣滴丸實際溶散時限控制在6分鐘以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