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康復理療之藿香正氣散的配方

復活賽中醫康復理療 傳承千年中醫教育文化

組成:藿香9克紫蘇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朮9克陳皮6克厚樸9克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生薑6克大棗2枚。

用法:作丸劑、散劑及煎劑均可。

功用:芳香化濕,和中止嘔,行氣解表。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口淡,舌苔白膩等。

方解;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濕、理氣和中兼能解表;輔以蘇葉、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濕滯,三葯合用,其解表化濕之功,相得益彰;佐以厚樸、大腹皮去濕消滯,半夏、陳皮理氣和胃、降逆止嘔;桔梗宣肺利膈;濕滯之成,由於脾不健運,脾運則濕可化,又佐以茯苓、白朮、甘草、大棗益氣健脾,以助運化。各葯合用,使風寒得解而寒熱除,氣機通暢則胸膈舒,脾胃調和則吐瀉止。

臨床運用:

(1)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內有濕滯的四時感冒的常用方,尤其是夏日暑濕外感而見腸胃不和更宜採用,以惡寒發熱、頭痛、脘腹悶痛、嘔惡泄瀉、舌苔白膩為辯證要點。現常用於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等屬外感兼內濕者。

(2)臨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熱無汗,可加重蘇葉以祛風解表;如兼食滯,胸悶腹脹,可加神曲、萊菔子、雞內金以消積導滯;如濕偏重可以蒼朮易白朮以增強化濕作用;腹瀉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濕健脾止瀉;小便短少,加木通、澤瀉,以祛濕利水。

(3)對水土不服所致的嘔吐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內容摘自:peixun.fuhuosai.cn(復活賽中醫培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