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虛擬運營商獲正式牌照:民間資本攪動通信市場

你是否見過這樣眼花繚亂的電話卡?是否接到過170、171開頭的電話?

它們往往資費低廉、服務多樣,其運營者並非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而是所謂的“虛擬運營商”(下文簡稱“虛商”)。

虛商的準確定義,指的是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即:從擁有移動網絡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即三大運營商)購買移動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並銷售給最終用戶的移動通信服務。

虛商在我國的出現,肇始於國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通信行業。2012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通過競爭促進服務提升和資費水準下降,為用戶提供更便捷、優惠和多樣化的移動通信服務。

2013年5月,工信部允許符合要求的民間企業申請試點資格,虛商隨之出現。如今,5年過去,一部分具有試點資格的虛商終於獲得了正式牌照。

五年試點,虛商們的運營地圖

自2013年來,前前後後獲得試點資格的企業共5批,共41家。這其中既包括互聯網巨頭(如阿里、京東、小米、蘇寧)、大型集團(如海航、民生),也包括一些在通信行業實力較強的企業(如迪信通、天音通信等),甚至還出現了富士康的身影。

虛商們們開展虛商業務,都需要與三大運營商合作。

比較而言,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最早開始與虛商簽約。事實上,在第一批試點牌照正式發放之前,就已經有企業與聯通、電信簽訂合作協定。

中國聯通的積極性也反映到了簽約總量上。以合作企業算,41家中,有29家與聯通有合作。電信有25家,移動16家。而與三大運營商均有合作的虛商,僅有天音通信、阿里、迪信通、愛施德、國美、蘇寧6家。這些背景較為雄厚的虛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對其他企業而言,有些劃區而治的意味,例如,9家企業隻與聯通合作。

進而,從合作城市來看,聯通與虛商的合作城市(以次計數)最多,達1744個。移動次之,電信最少。

其中,北京迪信通通信服務有限公司獲得了最多的城市授權,僅中國聯通與其合作的城市或直轄市就達到187個。另外,聯通與話機世界、遠特通信、國美電器合作試點的城市也超過100個。

在城市配比上,中國移動與虛商的合作,也常與另兩家錯開。例如,未與電信、聯通合作的中郵世紀、世紀互聯、銀盛電子,與中國移動合作試點的城市都在100個左右。而與聯通合作較多的企業(如迪信通、巴士在線、國美),移動則似乎並不想佔據主導,僅與之合作了35個城市。

今年4月28日,工信部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由試點轉為正式商用。緊接著,三大運營商相繼與虛商簽署正式商用合約。聯通依然一馬當先。6月5日,中國聯通率先與16家移動轉售企業簽署了正式商用合約。這16家企業中,有15家都在今年7月獲得正式牌照,迎來“轉正”。

風風雨雨後,第一批正式玩家都是誰

第一批獲得正式牌照的15家企業中,9家具有主機板上市背景。沒有融資記錄的公司僅3家。

從行業來看,大部分企業的主營業務屬於通信行業。其中既有終端生產商、資深的管道商,也有做平台和增值服務的企業。而其他幾個“跨界”的企業,如海航集團、紅豆集團,往往也是多業務並行,並不局限於發家領域。

但試點的經驗表明,儘管這些企業在各自的領域成就斐然,在個人手機業務方面,其實很難與三大運營商匹敵。由於本質上依然仰賴於三大運營商,早期的虛擬運營商只能通過價格戰來壓低價格,贏得用戶。他們推出的零月租、多用戶共享、流量不清零、無漫遊等服務,一定程度上倒逼了三大運營商的資費改革,但對於企業自身來說,利潤十分微薄。

單純壓低資費,並不足以打開市場。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移動轉售用戶僅佔全國移動用戶總數的比重的4%。三大運營商對市場的深耕程度遠超虛商,用戶粘性依然強大。因此,從個人手機業務的角度,虛商很難實現超越。而今,玩家們所看好的,有的是服務手機以外的智能設備,有的是做企業級的通信服務,還有的則是與自家生態結合起來,以打出與三大運營商截然不同的組合拳。

澎湃新聞整理了各公司近期的公告及採訪報導。數據顯示,在各家的發展規劃中,“物聯網”出現頻率最高。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智能連接,對虛商來說,正是在個人手機市場以外的廣闊天地。這其中既有面向個人的穿戴設備、家居設備,也有企業級的智能解決方案。此外,一些企業似乎也在尋求著具有“垂直性”的服務領域,如海外通信服務、遊戲+通信、醫療+通信等等。

雖多面臨諸多困惑,各家虛商仍然摩拳擦掌。畢竟從國外經驗看,虛商的商業模式,已有許多跑通的案例。手握正式牌照後,中國的民間資本是否真的能在通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就將留給時間來檢驗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