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鄭州銀行業績戲劇反轉僅花三月 從上漲一成到下降三成

《投資時報》研究員 金麗

河南全年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河南首家A+H股上市銀行、全國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剛剛過去的2018年,諸多光環加身的鄭州銀行(002936.SZ,6196.HK)在中國中部這個1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勁的很。

回歸A股後不久,鄭州銀行就發出2018年業績預喜的公告,聲稱“年度淨利潤增長幅度將在0%—10%”。

然而,就像流經豫省的黃河會出現890米的落差,僅僅三個月後,該行發布的2018年業績快報即出現戲劇性轉變:淨利潤由預增修正為預減,且降幅高達29.1%。

該行給出的理由是,應監管層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並足額計提撥備,由此造成當年撥備超預期,最終致使淨利潤下降。

果真是因為會計準則調整引發的業績突變,還是原本就是仿照當地民間的藏老某(捉迷藏)遊戲,在A股上市前采取了某種“財務處理”,目前尚無法給準確答案。不過《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鄭州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的勢頭確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8年末,其不良貸款率已連續六年攀升,並突破2%關口至2.47%。而8年前,這項指標不過0.47%。

上市不久業績卸妝

這家以省會名稱命名的城商行,其盈利能力在中原大省河南歷來位列前茅。據當地媒體報導,隻2017年,鄭州銀行即實現淨利潤42.8億元,為該省上市公司淨利潤榜的“探花郎”。

該行的前身鄭州城市合作銀行,成立於1996年11月,2000年2月改名為鄭州市商業銀行,2009年底更為現名。2015年12月,鄭州銀行在港股主機板上市,並迅速謀求衝刺A股。2018年9月,晉身河南第79家A股上市公司的鄭州銀行終於得償所願。

A股上市約一個月後,該行發布了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預測淨利潤在42.8億元—47.08億元之間,增長幅度在0%—10%之間。在預告中鄭州銀行中氣十足地表示:業績平穩增長。

事實證明,這顆“定心丸”的保存期限僅僅三個月。就在今年春節前夕眾多同業紛紛發布業績預喜公告的同時,鄭州銀行交出的業績快報卻讓劇情反轉。快報顯示,該行2018年營收為110.93億元,同比增長8.82%;淨利為30.34億元,同比下降29.1%,並成為截至3月5日為止,唯一一家淨利潤大幅下滑的銀行。

A股市場隨即做出反應。自修正業績預告亮相,鄭州銀行股價連續數日下跌,最低觸及4.73元/股,距離4.59元的發行價僅一步之遙。

新丁的運氣總是不錯。至3月11日收盤,其A股股價已至6.49元/股,港股方面則來到3.68港元/股。不過必須注意,上述表現較該公司A股上市後最高時錄得的8.09元/股仍回落了20%。至於港股上那個“6196”,則較52周高位大幅下挫了39%。

針對業績突然逆轉而下,鄭州銀行給出的解釋是:“2018年第四季度,根據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貸款並足額計提撥備、同時將撥備覆蓋率維持在150%以上的監管要求,本行當年撥備計提超出預期,預計2018年度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都說撥備覆蓋率是銀行調節利潤的最佳利器,釋放就能顯著提升利潤,收縮則能顯著減少利潤。以鄭州銀行2017年年報為例。在評級機構中誠信出具的評級報告中對撥備和利潤的關係有這樣一段描述:“出於利潤的考慮,2017年鄭州銀行撥備計提力度有所降低,全年計提貸款損失準備17.44億元,同比減少11.56%,撥備費用佔撥備前利潤的比例為24.1%,同比減少3.68個百分點。”

顯然,在撥備計提力度降低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鄭州銀行淨利潤依舊保持增長。2017年該行實現淨利潤43.34億元,同比增長7.14%。2017年該行平均資產回報率和平均資本回報率分別為1.08%和15.67%,分別同比下降0.2和4.71個百分點,但處於同業較好水準。

很難說上述處理與其一年後的A股上市毫無乾系。更值得警惕的是,雖然2017年撥備計提力度有所降低,但其不良貸款率仍保持上升態勢。截至2018年末這一關係銀行資產質量的核心指標已連續六年攀升。

前後兩年,撥備計提的力度一降一升,進而造成淨利潤增減,關於該行業績卸妝的說法不脛而走。

不良偏離度高

其實,自2009年更名後的第三年,鄭州銀行資產質量便開始顯露某種跡象。

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7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47%、0.53%、0.75%、1.10%、1.31%、1.50%。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末,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更是躍過2%關口至2.47%。

“受產能過剩、去庫存壓力大、銷售下降等因素影響,河南當地企業經營困難,同時部分區域企業互保情況也較為嚴重,導致該行不良貸款餘額持續反彈。”早在2018年7月,中誠信即在評級報告中如此表示。

在回A過程中,證監會也曾詢問過該行報告期內不良貸款總額和不良貸款率等各項財務指標持續上升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關財務指標的波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其合理性,以及未了結訴訟案件涉及的貸款五級分類的準確性等問題。

有問必答。鄭州銀行曾在2017年報中解釋稱,不良率的上升壓力是受外部經營環境變化,經濟增長放緩及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貸款違約增加等因素影響。“但本行貸款質量總體保持在可控水準。”鄭州銀行在年報中著重強調了這點。

有數據表明,近幾年來鄭州銀行逾期貸款增速處於上升通道。2014年至2017年,其逾期貸款分別為18.75億元、28.93億元、51.03億元、66.87億元,3年間增長了48.12億元,增幅達2.57倍,且超過同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近一倍。而同期逾期90天以上貸款,分別為6.18億元、11.46億元、18.86億元、32.95億元,三年間增長了4.33倍。其中2017年逾期90天以上貸款已接近該行逾期貸款總額的一半。

2018年3月,原中國銀監會發布《銀監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業內人士表示,該通知頒布的目的,是為有效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督促商業銀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真實反映資產質量,騰出更多信貸資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監管部門決定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按照監管層新的要求,銀行撥備覆蓋率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由2.5%調整為1.5%—2.5%。也就是說,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相應放寬。不過,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良貸款分類要準確,具體指標就體現在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的比例,只有100%納入才有機會享受最大幅度寬鬆政策。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將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之前,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口徑相對寬鬆。2017年上半年,該行58.38億元逾期貸款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有24.59億元,這其中就有9.21億元逾期90天以上貸款被劃入正常和關注類貸款中。

從逾期90天貸款與不良貸款率來看,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偏離度已達到171.8%,超出同期同業均值71.8個百分點。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鄭州銀行此前在A股招股書中表示,對保證類、信用類逾期貸款,均采取不同程度增信措施,積極推進業務續作,因而存在將逾期貸款劃分為正常與關注分類貸款情形。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6月30日,該行未劃入不良貸款的逾期貸款分別為12.92億元、18.56億元、37.62億元、42.78億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分別為1.42億元、1.46億元、5.56億元、9.21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