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思維、新路徑、新挑戰,5G到底應該怎麽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是一個來自實用主義者的提醒,寫在5G商用的前夜。

2018年是5G商用的前夜,按照計劃,到2020年,中國5G將正式商用。

這意味著公眾可以很快的體驗到以千兆為部門的網絡服務。

5G的“18歲成人之前”的關鍵一步已經完成(工信部聞庫司長語),標誌是由IMT-2020(5G)推進組發了的5G中國技術研發試驗結果顯示,產業鏈級別的商用水準已經達到,5G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那麽,剩下來的問題就是5G到底應該怎麽幹了,這涉及到網絡建設、與4G的關係、5G頻段、應用、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北京的通信展給了我們一個觀察和思考5G的視窗。

5G的新思維: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是5G的新思維。

從兩三年前的故事,到鄰近建網商用的今天,實用主義逐漸成為主流認知,非常重要的標誌就是正確處理5G和4G的關係。

我非常讚同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先生的觀點,他說:“我國應該在現有的時間窗內抓住4G產業的機會,探索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新服務,在4G上積累豐富的經驗”。

是的,行業內眾所周知,5G是第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通信技術,但是如果給整個社會和行業的預期是萬物互聯只有全部等到5G才能實現,才去做,可能中國的數字經濟不會有大的發展。

至少在現階段,5G商用之後,還是以為人服務為主,3GPP組織在標準上也只是凍結了eMBB的相關內容。

5G有質的飛躍,但是並非4G在滿足移動物聯網發展上就不行,恰恰相反,中國的4G網絡,無論是從網絡覆蓋、基地台規模、網絡速度,都是目前最優質的基礎設施。

撇開4G,單獨搞5G,既不現實,也不經濟。用魯勇的話說就是:不需要坐等5G的成熟,而是應當當下行動。

華為魯勇言語中的當下行動,其實代表了電信設備商對現狀和未來的合理判斷和預期,其核心是回答如何做大中國的通信業,做大連接,發揮通信行業作為連接器和使用器的作用。我們從中可以觀察到以華為為代表的電信設備商更加實用主義的答案,即三個引領論:產業引領、技術引領、體驗引領。所謂產業引領,就是不等,在成熟的4G網絡上探索和創新;所謂技術引領,就是充分認識到4G將在長周期內與5G並存,5G建設需要有節奏進行;所謂體驗引領,就是重點解決家庭和行業寬頻體驗。

如果考慮到都此前華為給5G熱降溫的有關說法,我們可以理解為整個產業對5G的認知趨近於實用主義,更加接地氣,接近運營商的發展需求。

運營商也對5G奉行實用主義的路線。

此前中國移動總裁尚冰也曾對外公開表示,會根據5G產業成熟度來做出審慎決策,包括投資規模,一定不會盲目投資。

5G的發展,既要考慮到自身成熟的節奏,也要考慮到保護電信運營商投資,實用主義者的基本共識應該是如此吧。

5G新路徑:與垂直行業融合,但與4G長期共存

與垂直行業融合,不只是解決終端的問題。

5G從應用到網絡到終端,都與4G不同。

因為5G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出現,通用技術就是像電一樣,各個行業都會使用到,所以我們在通信展上看到,更多的行業終端被展示出來,5G智能駕駛是一個老故事,但是5G載人無人機就不是了,機械手是一個老故事,但是能夠和人猜拳的機械手就不是了,這些都是基於5G在帶寬、時延的新特性出現的新終端。

手機顯然不是5G的主角,雖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三年,手機依然是最重要的5G業務承載終端。

能夠引起電信運營商興趣的顯然是在行業市場無限的想象太空,在通信展上一些設備商繼續在講環保、養老、健康、教育的老故事,凸顯對5G認知的不足和轉型的乏力,比如普天;一些設備商則瞄準工廠、自動駕駛、城市、家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比如華為、中國信通。

作為運營商,中國移動的5G也有實用主義的痕跡,副總裁簡勤在通信展期間的演說時提到,中國移動的5G將圍繞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人工智能等方面進行提前的儲備和布局,促進5G和垂直行業融合發展。

這幾個領域,有三個特徵非常顯著:一是國家有明確的產業發展政策,二是都擁有可規模連接的泛智能終端,三是能夠為5G作為通用技術與各行業融合提供豐富的場景。

所以5G與垂直行業融合,看得見的是終端,看不見的是對行業的理解和真正的解決行業數字化轉型痛點的能力,電信設備商和運營商作為連接器和使用器的提供者,需要一個朋友圈。

與4G長期共存,作為一種5G發展路徑是現實的,也是合理的。至少在現階段,5G的部署是以服務人為準,不能以取代4G為目標,魯勇的觀點頗有代表性:不完全來自於新的頻率上的建設網絡,還來自於長生命周期內和4G網絡的協同,這其中涉及到4G、5G共站同覆蓋、雲化解決方案實現頻率效率最大化等諸多新思維。

AI作為一種通用技術,正在被納入5G技術更新的必選項。

5G的投資回收是一個關鍵問題,對於運營商來說,5G的基地台密度、能耗、運維都面臨全新的變革,投資(CAPEX)規模大是一個問題,運營(OPEX)也是一個問題。解決問題的選項之一就是AI。

5G或許會使得這一問題加劇,如果不采取新的路徑發展5G。

AI是一個好的選項,5G+AI通過海量數據不斷“餵食”來產出最大價值,運營商就會基於今天發生的事情,通過模型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麽,比如通過算法預知未來,判斷需要增加基地台、增加容量、改善網絡架構、改善傳輸網絡降低時延等等。

人工智能在規則和執行上,一定比人做的好,這一點毋庸置疑,複雜的5G網絡,如果靠目前的網絡建設;規劃、優化和運維方式,可能將是運營商不能承受OPEX之重。比如人工的方式可以用18天從萬種參陣列合中找到較優的基地台優化方案,AI則可以準實時從萬種參陣列合中找到最優的基地台優化解決方案。

沒有AI,未來運營商的網絡可能寸步難行。

5G新挑戰:商業模式與人才

中國在無線通信強國的路徑已經明確,到2020年,通信設備產業技術和產業能力進入世界強國行列,系統設備保持國際第一陣營,終端進入國際第一陣營,尤其是本國移動通信系統設備、移動終端、移動芯片要滿足本國75%、75%和35%的能力。

坦率的說,這都是以5G能夠尋找到優質的商業模式為前提的,——所以當前尋找5G的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新挑戰。

挑戰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電信行業前項收費的基本商業模式受到了來自管理層、互聯網、傳統行業巨頭的巨大挑戰;二是新的商業模式需要以電信運營商和通信行業大規模的投入,完成提速提質,向各個行業供給優質的網絡基礎設施,才能生長出來。

當前中國的提速降費已經進入了新一輪周期,流量價格快速下滑,電信運營商投資開展不斷增加,人工成本持續壓降,5G將是一個新的機會,新的機遇,但是需要新的模式盡快出來。

可以說,商業模式的挑戰不只是電信運營行業的,而是整個移動通信產業的,也是國家5G強國的挑戰。

這個挑戰已經有一些積極的跡象,在這次北京通信展我們也看到一些商業模式的探索,此前華為就與中國電信成立了商業模式探索機構,電信設備商表現了積極的意願推動商業模式變化,電信運營商則更需要放下包袱。

迎接變革,從實用主義者的角度,我認為關鍵是一要盡快建立融合各個行業的生態朋友圈,二是變革自己的組織以適應5G作為通用技術使能各行業的需求,三是引入真正懂行業數字化的人才。

說到底,人才才是一切的關鍵,也是最大的挑戰。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志剛水煮通信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