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福利分房終結房改啟幕 從野蠻生長到黃金時代

巨變的開端,始於20年前一道閘口的打開。

1998年7月3日,一紙《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宣告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建案“市場化”成為了住房建設的主題詞。

這次房改開啟了中國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鄉居民遷徙進程,帶來中國房地產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人居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部門搶購住房分給職工,全國的地產庫存盡數去化。

1998~2008年這十年,是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房地產業粗放式經營的十年。從閘口放開到房地產市場走向繁榮,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史上,政策、人物、企業、市場,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生動畫卷。

許倩丨文

━━━━

1998年房改拉開時代巨幕

“趕上分房的末班車了嗎?”這是1997年前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街談巷議的話題,那一年,中國的住房改革正式上路。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市場出現了能源和鋼鐵的積壓。當時還沒有‘產能過剩’這個詞,政府決定通過建國宅來消化這些過剩的產能。這就有了1998年的那份檔案。”全聯房地產商會名譽會長聶梅生這樣描述房改的起因。

時鐘撥回20年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由泰國蔓延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東南亞經濟一片蕭條。受此影響,中國出口嚴重下降,庫存猛增,消費萎縮。香港樓市首當其衝,海口等不少沿海城市也受到波及,“爛尾樓”大量出現,中國房地產行業瀕臨崩潰。

王石在他的回憶錄《光榮與夢想》一書中記載,1997年11月的某一天,時任總理朱鎔基來到深圳視察工作,當時還是萬科總經理的王石受命進行企業匯報。那時萬科已是一家房地產特徵很明顯的公司。王石對朱鎔基說,“我不認為2到3年內,住宅行業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制度呢?如果金融市場開放呢?消費信貸放開,還不行?”朱鎔基連發三問,“兩年內,一定要把住宅行業做成支柱產業”。

不久,這些都成為了現實。

23號文的祭出,宣布全國城鎮從1998下半年開始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全面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同時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全面開啟了住宅商品化時代。這不僅意味著中國住房體制的改革,更是中國人居住生活方式的分水嶺。這一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30%,農村收入不到城市的1/3。

接著,199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在“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引導下,貸款買房、抵押等新概念開始登陸中國內地。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還出現了“零首付”購房盛況。

資料顯示,1998年全國住房貸款餘額是426億元,此後呈爆炸性增長,1999年達到1358億元,2002年激增至8253億元,2008年末達到2.98兆元。

有人將1998年中國房地產業比喻為初生牛犢,只要給它吃草喂糧(制度改革),便能快速長個兒生力,下田耕地。2000~200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就是明證。

━━━━

野蠻生長“黃金期”

1998年,對於房企來說亦是命運發生戲劇性變化的一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熬不下去了,紛紛賣掉土地,退出市場。而下半年開始的取消福利分房、抵押貸款買房系列政策使得有效住房需求在短期內爆發,並大幅快速上升。

1999年3月北京春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個人購房首次代替部門購房成為市場主流。

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大量民營房地產開始煥發活力,房地產市場由國資統領的局面得到扭轉。萬科、合生創展、順馳等大量民營房企獲得第一輪快速發展,房企數量從房改前的2萬戶增加到2008年的8萬戶左右。

這個階段,激情與混亂交融,暴利與風險共舞。

2000年8月,王石與萬科管理層“賣掉”第一股東,迎接華潤入主。用王石的話說是“為萬科引進有實力的大股東”,並力爭借此打通市場融資管道。2001年起,萬科開始新一輪的城市擴張和跨地域經營布局。2003年房地產業務擴展到全國19個城市。

2004年,合生創展成為我國房地產業首家年銷售額破百億的房企,“中國房地產界航空母艦”盛名由此得來。彼時,萬科年銷售額91.6億元,碧桂園距離登陸港股還有三個春秋,恆大還在忙著產品更新換代。

2003年9月到2004年8月,順馳旋風般在全國跑馬圈地,瘋狂購進10多塊土地,建築面積將近1000萬平方米,被冠以“天價製造者”的雅號。2003年,順馳實現銷售額45億元。擴張速度過快,亦為2004年後順馳深受樓市調控重創埋下隱患。

2003年,房地產行業再次迎來“高光時刻”。當年8月,國務院發布18號檔案指出,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市場不斷發展,對拉動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18號檔案首次明確提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這一時預售屋地產發展離不開中國整體經濟環境和消費能力的改變。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到世界經濟分工之中,農民從農村向城市轉化加快,GDP增速進入兩位數時代。在此過程中,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改變,從日常的吃穿消費更新到大宗商品、旅遊、汽車等消費,住房改善普遍被提上家庭消費議程。

巨大的消費需求、政府驅動促使房地產業進入快速野蠻發展階段。1998~2008年十年間,建案和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年年增加,房價一路走高。數據顯示,2004年起,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每年竣工面積達500萬平方米,是1998年之前總和的1.5倍。2004~2008年間房地產銷售規模年均增長13.5%。

━━━━

樓市調控矛盾中反覆

房價上漲過程中,滋生了炒房客的出現。據報導,2001年8月18日,第一個溫州購房團共157人浩浩蕩蕩開赴上海,三天買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萬元現金砸向上海樓市。隨後幾年,約2000億元溫州的資金投向各地房地產。溫州炒房團逐漸形成規模效應,所到之處,當地房價一路狂飆。

在大量資金湧入的情況下,中國房地產業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但這種過熱局面亦引起監管層重視。真正意義上的調控始於2003年,那時恰逢我國住房改革5周年,房地產調控從擴張型轉為緊縮型政策。

2003年6月,央行印發“121號文”,嚴控房地產開發貸、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等。首次推出了提高二套房貸首付、利率上浮等調控措施,全國房價上漲勢頭得到遏製,效果顯著。

然而,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下滑,出於保增長的考慮,兩個月後,國務院18號檔案又提出,將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把國宅由“住房供應主體”修改成“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此文在當時被稱為“中國房地產迎來新的春天”。

房價止跌反彈,調控再次祭出。

2004年3月,國土資源部、監察部聯合下發“71號令”,要求所有經營性土地一律都要公開競價出讓,史稱“8·31大限”。至此,土地出讓由之前的協定出讓改為招拍掛市場出讓。此舉是中央政府從土地供給上抑製房地產過熱的又一舉措。

但一路走來,房價絲毫沒有止住上漲步伐。

2005年,國務院推出“國八條”,提出“抑製住房價格過快上漲”,要求各地政府要重視房價調控,保證中低價位、中小戶型住房供應,建設廉租房。但當年房價漲幅仍鋼彈12%。

2006年國務院九部委頒布關於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六條政策,稱為“國六條”,首次提出90/70的戶型政策,調控住房結構,加大中小套型比例,對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結構進行調整和規範。這一年,房價漲幅回落到6%。

2007年,北京建案預售均價首次突破萬元,達到12479元/平方米。央行、銀監會下發《關於加強商業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要求二套房首付不低於4成,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嚴格控制開發貸。

“回顧2006、2007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越猛烈、越嚴厲,房價漲得就越凶猛。這是因為政策發揮作用有時滯效應,調控政策的效果顯現需要一定時間。”有專家指出。

但沒過多久,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再度來襲。住房消費又像1998年那樣,被列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新一輪更猛烈的刺激政策轉身又來。

十年一個輪回。房改十年,樓市調控又重回起點。

1998

住房制度全面市場化

頒布《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倡導貸款買房;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宣布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住房分配貨幣化正式開始;以回龍觀、天通苑等為代表的19個北京首批國宅項目亮相。

1999

積極開展個人消費貸款

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制度,停止福利分房,進一步確定了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市場化大方向;積極開展個人消費貸款,延長個人住房貸款最長期限。

2000

調整住房租賃市場稅收

發布《關於調整住房租賃市場稅收政策的通知》,減免營業稅、房產稅和個人所得稅;第一個房產測量國家標準《房產測量規範》正式實施。

2001

溫州炒房團席卷全國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對消化空置建案有關稅費政策的通知;“溫州炒房團”席卷全國,政府開始整頓調控房地產;供需關係開始失衡,在這一年裡,前3個月北京房價漲幅就達到97.3%。

2002

土地“招拍掛”

國土資源部簽發11號檔案,提供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具體操作方式,規定經營性用地出讓必須經過招標拍賣掛牌交易;開始從土地供應、住房結構、市場整頓等方面進行調控,房價漲幅減緩。

2003

121號文和18號文頒布

央行印發121號文,嚴控房地產開發貸、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地產行業進入冬季;國務院18號文明確提出,將房地產業定位為拉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要保持房地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舉行成立後的首次土拍,天津順馳以9.05億元土地拍賣價,改寫北京土地市場價格標準。

2004

“8·31”大限

國土資源部、監察部71號令要求從8月31日起,所有經營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開競價出讓;銀監會再次加強房地產貸款監管,規定建築商不得為開發商墊資建樓,開發商開發項目自有資金不低於項目總投資的35%;央行10年來首次宣布上調存貸款利率,九年來首次加息,正式使用市場調節杠杆來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節。

2005

“國八條”頒布

新老“國八條”相繼頒布,房地產調控上升到政治高度;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了個人買賣二手房,必須交納個人稅。

2006

稅收信貸收緊

“國六條”頒布;“7090”政策被提出,從供應環節改善房地產供求關係,稅收信貸政策進一步收緊;建設部聯合其他5部委下發171號檔案《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被業內稱為“外資限炒令”。

2007

規範房地產經紀行業

開始規範房地產經紀行業;加強、規範外商直接投資房地產業審批和監管;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對於貸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於4成,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1倍,嚴格控制銀行開發貸,項目資本金不達到35%不給放貸,一直上漲高燒不退的房價立刻跳水,北上廣深4大一線城市大量地產中介門市倒閉,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

(此文章發表於中國房地產報1月7日16版)

流程編輯:劉亞

審讀:戴士潮

中國房地產報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