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佛王維的文化人生,有德便有力量!

不 孤

有德

現在,我們坐下來,把心定下來,剝離凡夫感官的、生滅的世界,回歸到心靈的清淨廣闊的世界。

竹裡館

王維

明月來相照。

深林人不知,

彈琴複長嘯,

獨坐幽篁裡,

這是有“詩佛”之稱的唐朝大詩人王維的詩。這首詩如果隻從表面解讀,我們大概可以感覺到的是一位出塵高士,潔身自好、不隨濁流、超然物外乃至充滿了自信,人不知不要緊,自己知道就可以。獨樂於世外,與明月相映,與琴音往來,所表達的是一種清幽寧靜、高潔自然的精神境界。

這是古代特有的“士”的文化,是一種貴族精神,它跟地位金錢沒有關係,講究的是超越物我的“士”氣。但同樣是“士”,佛教裡計程車顯然內蘊更深刻,像我們所說的“觀音大士”、“普賢大士”。而這首詩如果從佛教的角度來解讀,也會有更深一層的內涵。

“獨坐”,一個“坐”字就代表這個人已經有“座”了,不是流浪的狀態了。 “幽篁”則代表一種境界,它是一種戒律,又是一種禪定。我們往往比喻觀世音菩薩是“紫竹林中觀自在”,觀音菩薩是坐在紫竹林裡的,一個具有士氣的人總會與竹的精神相內通。幽篁,是比較矮小的竹子,就像一個士剛剛起步時,他還不能像觀音大士那樣在蔚為壯觀的紫竹林中安住。但雖然如此,他依然如大鵬鳥一般,即使剛剛出殼,也同樣具有可以扶搖直上八萬裡的雄壯氣魄。

所以“獨坐”二字,就是在提醒大家,你找到座了嗎?你皈依了嗎?你跟中華民族的文化接軌了嗎?我們的生命如果沒有跟我們民族的文化,跟整個人類的文明接軌的話,真的會如漂浮的灰塵一般,迷茫、淺陋、無依無靠。只有皈依了,接軌了,孩子找到媽媽了,才能體會到那種“獨坐幽篁裡”的自信與安然。

“彈琴複長嘯”,這是一個調聲、調意、調心、調氣的修行過程。“彈琴”不是彈有形的那張琴,是彈我們的心肝脾肺腎。古時候是五音階,五音對五髒,由調外在的弦,來證內在的心。當他發出外在的聲音時,實際上他的內在是有色彩的,這是個人修為的一種展現。這樣的修行可以到達怎樣的果位呢?達到阿羅漢果。

作為一個自立的人,他甚至已經通天通地了,但世間的人未必會了知他,所以“深林人不知”。他的境界重重疊疊,映現於外在物理的山林河谷之中。從內在的精神境界來說,每個人的境界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又如何了解對方的境界呢?

雖然“深林人不知”,但怎麽樣?自然有諸佛菩薩,有智慧的生命來輝映和交流,這叫“有德不孤”,“天涯若比鄰”,“明月來相照”所以講明月的時候,往往在中國文化裡是比喻一種智慧的情懷,比喻智者的一種生命境界。這種情懷和境界不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而是前有智者,後也來智者,十方三世皆有親朋,絲毫不會孤獨。看上去你孤獨地行在這個世間,沒有人知道你,也沒有人重視你,但你內心卻可以神交那麽多的朋友,連諸佛菩薩也對你悉知悉見。

這樣一種堅持,這樣一種自信,體現的是生命的一種韌度。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抑鬱不會消極,他一旦出來,必然會自利利人,會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乃至會成為民族的脊梁,所以中華民族複興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人的文化複興了,中華民族就複興了,整個地球文明也就迎來了一個複興。

人的文化,這“文化”兩個字,“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內在的修養狀態,“化”是自利利他,化導群生,是外顯的行為。將內在的智慧通過傳遞和推廣從而使整體性的精神層面獲得共鳴與提升,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