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的純天然清潔聖品,如今變身「平民燕窩」


| 黃孫煥


時至今日,在某些地方依然會把曾經的外來物名字冠以「洋」字,如肥皂被稱為「洋皂」「洋胰子」。那麼,古代有肥皂嗎?古人沐浴、洗衣又是用什麼呢?事實上,古代民間用作清洗劑的除了草木灰外,還有一種名為「皂莢」的果實,其肉多肥厚,故其樹又稱為「肥皂樹」。


皂莢之名的由來是因其莢果和種子皆為黑色。「皂」字在古代乃黑色之意,如「不分青紅皂白」。因皂莢顏色和形狀如犀牛及其角,又稱為「皂角」「烏犀」。皂莢中以形似豬牙的「豬牙皂角」為下品。而至於「眉皂」「懸刀」「扁皂莢」等異名,則一望而知其意。其實,還有一種叫無患子的樹木在紹興地區也被稱為「皂莢樹」,其果實圓形,稱為「圓皂莢」,也可當肥皂使用——故魯迅在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高大的皂莢樹」實地所見是無患子樹。


曾經的純天然清潔聖品


皂莢樹不但高大,而且渾身長刺,其木質呈蠟黃色,堅柔相濟,是廚房案板的上好材料。其葉片繁多,枝柯交錯,綠蔭如蓋。從前,夏夜來臨的時候,皂莢樹下總會成為大人納涼歇息、談天說地的場所以及孩子追逐嬉戲的樂園。


待到秋來葉黃之時,黑褐色的皂莢果實累累地掛滿枝頭,一朝瓜熟蒂落,皂莢砰然墜地。人們將成熟的皂角採摘、收集起來,等洗衣服時,把衣服鋪在石頭上,放上皂角,先用棒槌把皂角砸碎,裹在衣服裡,繼續捶打。不一會兒,潔白的泡沫就出來了,將衣服反覆揉搓後,在水裡涮幾下就好了。這樣洗完的衣服不僅乾淨,而且還有一股特別的自然香氣。


除了用來洗衣服,皂莢亦能滋養頭髮,用皂莢洗過的頭髮又黑又亮。從文獻記載看,秦漢時期人們就已經用皂角來洗衣物和頭髮了,到隋唐時已形成慣例。


是良藥,也是「平民燕窩」


舊時很多村落都種有一棵皂莢樹,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作為生活用品外,皂莢良好的藥效也從未被人們忽略。其主要藥用部位是莢果和皂莢刺。前者具有疏經脈、化痰濕的作用,適用於痰咳喘滿、中風口噤、神昏不語、癲癇、喉痹等症。


莢果剝掉外皮,核內有晶瑩剔透的白肉,即「皂角仁」,或稱「皂角米」,也就是近年來流行的保健產品「平民燕窩」雪蓮子,有通便、明目益精、美容養顏的功效。


而皂角刺則是中藥房裡一味常用中藥,其性味辛溫,功專消腫排膿,臨床用於癰疽腫毒,用醋浸泡可治療疥癬,而泡酒服用對於治療頸椎病有奇效。


皂角形如刀,歲月亦如刀。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但皂角樹下曾經的熱鬧場面,早已經定格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成為魂牽夢縈的鄉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