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8.9,馬爾克斯心中真正的完美之作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部馬爾克斯的最佳作品,可能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可能是《百年孤獨》。

作為馬爾克斯最經典的代表作,幾乎沒有人會對這兩部作品產生懷疑。

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馬爾克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皆與這兩本無關。

先前有記者採訪馬爾克斯: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一部不可超越的作品,即使它的作者也不能超越。對此你怎麽看?

結果馬爾克斯淡定回答道:

《百年孤獨》在問世之前就已經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實上,我認為我首屈一指的作品是《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這本並不長的中篇小說,馬爾克斯來來回回寫了九遍。

該書在文學史上與《老人與海》齊名,書裡的主人公上校還被譽為“20世紀小說中無法忘懷的人物”。

難怪,馬爾克斯自己也說,在他所有的作品裡,唯獨《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無懈可擊,可以面對任何敵人。

小說圍繞著一位上校展開,只是這故事裡的上校,並不像一個真正的上校。他生活得毫無體面可言,還得在溫飽線不停掙扎。

老上校七十多歲,生活清貧,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拚拚湊湊,靠變賣家裡的東西過活。

妻子體弱多病不說,兩人還得一起承受著老年喪子的悲痛。

對於一個十九歲就加入保衛共和國戰爭的上校來說,他似乎已經被國家拋在了腦後,用五十六年的時間來苦苦等待著政府當年承諾的一份退伍金。

更雪上加霜的是,老兩口自身難保的同時,還養著一隻兒子生前留下的公雞,期望它能在來年的鬥雞比賽裡拔得頭籌,為他們迎來一筆高昂的獎金。

五十六年間,上校唯一做過的事情就是等待。

就像《等待戈多》裡所說“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的人。

他的等待是如此虛無,但他又是如此執著地相信一切終究會到來。

妻子,是老上校唯一的親人。

但在生活的清貧裡,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無奈遠大於相濡以沫的幸福。

“等退伍金來了,我就帶你去看電影”這樣的話說了千萬遍,退伍金的消息卻一直遙遙無期。

妻子就這樣拖著虛弱的身體,和上校生活在常常漏雨又冬冷夏熱的陋室之中。

“沒有信?”妻子問道。

“沒有。”上校答道。

下星期五他又去等船,回家時又和往常一樣沒拿到盼望已久的信。

“我們等夠了,”這天晚上妻子對他說,“像你這樣等信,一等就是十五年,真得有一股牛的耐性。”

上校卻上吊床去看報了。“得等著挨個來嘛,”他說,“我們是一千八百二十三號。”

“可是從開始等到現在,這個號在彩票上都出現兩回了。妻子反駁道。

就在這樣無謂的等待裡,他們的生活得越來越窘迫。

但老上校還是一如既往,每個周五換上最體面的衣服,前往碼頭等待信件的到來。

而當別人在問他等什麽之時,他也只是擺出毫不在意的神情答“我沒在等什麽”。

可是強撐的尊嚴哪能敵得過現實的摧殘?

日子一天比一天難,家裡把所有能賣的都賣了還是揭不開鍋,妻子只好懇求上校賣掉那隻雞。

上校當然死活不肯同意,畢竟他對生活所有的希望隻付諸於兩件事,一是退休金的到來,二是鬥雞贏得獎金。

這兩者在他看來,已不僅僅是金錢的給予那麽簡單。而是他對妻子的反駁,是他曾經為國效力的證明,也是國家對他功勞的公正待遇。

但他依舊,什麽都沒有等來。

此時自以為是好人的老熟人給了老上校一個建議,既然捨不得賣雞,又養不活雞,乾脆請鄰居的小孩們幫忙一起養吧,也能減輕他和老伴的生活負擔。

這個建議暫時幫老上校度過了一時的困難,甚至晚上他還吃到了妻子多年未做的玉米粥。

誰料,妻子卻告訴他,玉米是雞吃剩下的,投喂雞的人太多,就當他們的口糧吧。

一個本該靠著戰功享受國家優待的上校,此時正和妻子吃著家禽吃剩的食物,無疑已將故事推向了絕望的高潮。

後來呢?

老上校的身體越來越差,妻子也被醫生檢查出時日無多。但他依然靠著信念,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來,等到退伍金下來的那天。

但真的能夠等到嗎?我們都知道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而在那個堪稱最完美的文學結尾裡,馬爾克斯寫道:

“那也得雞鬥贏吧,”妻子說,“可是它也許會輸。難道你沒想過它可能會輸嗎?”

“這隻雞不會輸。”

“可如果輸了呢?”

“還有四十五天才輪到考慮這件事情呢。”上校說。

妻子絕望了。“那這些天我們吃什麽?”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領子,使勁搖晃著。“你說,吃什麽?”

上校活了七十五歲——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積累起來的七十五歲——才到了這個關頭。

他自覺心靈清透,坦坦蕩蕩,什麽事也難不住他。

他說:“吃屎。

就這麽一段簡單無比的結尾,卻張力十足地描繪出為生計而受的煎熬、對驕傲尊嚴毫無原則的保護,對無望未來的極端執念。

作為馬爾克斯為數不多的非魔幻現實主義作品,《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的故事原型其實就來自於馬爾克斯的外公。

在馬爾克斯兒時,參與過千日戰爭的外公每周都會帶他去郵局等信,每一次,都是失望而歸。

本來最初馬爾克斯還覺得這是一個笑話,每周等待撫恤金,結果一場空。

但當成年後的馬爾克斯遭遇經濟的窘迫,欠著一屁股債還在寫書之時,他突然明白了個人命運渺小、無望、又渴望希望降臨的處境。

馬爾克斯說,書每增加一頁,希望就會增加一份。

結果,馬爾克斯靠文字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他的外公,只能成為時代的犧牲品,等待著一封永遠不會到來的信件。

而這已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性,更是當時哥倫比亞不幸的縮影。

這本書劇情簡單,也不用擔心劇透。

因為它最核心的部分都凝練在等待的焦灼與希望的忽明忽暗之間。

在這本書裡馬爾克斯沒有使用任何結構的花哨技巧,而是用最扎實的語言功底,在中等的篇幅裡講述一場非常具有厚重時間感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馬爾克斯,如果你想要以一本書作為進入馬爾克斯大門的鑰匙,那從《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入手,一定會是很棒的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