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鍾百勝老搭檔辭職,騰邦集團連續危機難解

進入6月以來,“騰邦系”連環危機顯現:6月6日,因無法支付“17騰邦01”2019年度利息,騰邦集團構成實質違約;6月6日至6月27日,騰邦集團主體信用等級和“17騰邦01”債券信用等級從AA一路降至C;6月28日,騰邦國際發布公告稱,因個人原因,段乃琦申請辭去所擔任的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職務。

行業印象中,騰邦集團是深圳的商旅巨頭,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騰邦集團的第一主業已經不是商旅,而是葡萄酒銷售。2018年騰邦集團的經營性業務虧損1.67億元,行業人士分析,除了流動性危機,騰邦集團的主營業務同樣面臨著危機。

騰邦集團金融違約或“致命”,債務總額超100億元

“騰邦系”的危機在2018年下半年已經顯現,不過當時還沒有確鑿證據指向騰邦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騰邦集團”),關注的焦點還在上市公司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騰邦國際”)身上。

去年年底,鍾百勝持有的騰邦國際969.05萬股股份遭遇被動減持;騰邦集團所持的約1189.50萬股和500.31萬股騰邦國際股份,分別於今年2月至4月、5月6日至6月10日間遭遇被動減持。

當時,鍾百勝為騰邦集團實際控制人。據披露,鍾百勝與騰邦集團所持股遭被動減持均由騰邦國際股價下跌、鍾百勝和騰邦集團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籌集足額資金所致。

雖然資金告急,但因為騰邦集團是非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消息並不多,流動性危機的消息也就更少。真正把騰邦集團的流動性危機推到前台的,是一筆規模為15億元的“17騰邦01”債券違約。

6月6日本是“17騰邦01”還本付息的最後期限,騰邦集團因無法支付約1.13億元的利息,構成實質違約。受此影響,騰邦集團主體信用評級和該債券評級,在6月內連續被評級機構下調3次,目前評級為C。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分析指出,此類金融違約行為,對企業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他表示:“債券違約且信用評級降低到如此之低,意味著騰邦集團被金融圈‘拉黑’,極難再通過銀行、信託、券商、債券、上市公司等正規的金融渠道融資,已有借款方也會尋求機會抽貸,易造成資金鏈徹底斷裂。”

實際上,騰邦集團目前僅有兩款債券,除了已經違約的“17騰邦01”,另一個是規模為2億元的“17騰邦02”。相比騰邦集團的現有其他債務,17億元的債券債務規模並不算大。

據“17騰邦01”2019年第一次投資人會議決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騰邦集團總資產為295.6億元,其中流動性資產175.63億元,非流動性資產119.97億元;騰邦集團債務共計107.46億元(不含上市公司),除17億元債券債務,還有銀行借款61.57億元、非銀借款21.96億元、股票質押借款6.93億元、對外擔保0.5億元。

主營業務毛利率低,流動性危機或與經營性虧損有關

資料顯示,騰邦集團成立於1998年,主營業務包括商旅服務、供應鏈物流、資產管理等。在2018年年報中,騰邦集團稱“對公司營業收入貢獻較大的業務主要是商旅服務和供應鏈物流業務”,加之騰邦集團依靠機票銷售代理起家,所以在部分業內人士印象中,對騰邦集團營收貢獻最大的應該是商旅服務業務。

實際上,並非如此。

據年報,騰邦集團2018年實現總營業收入218.72億元,其中,銷售業務營收165.08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的75.48%,為最大的業務板塊;商旅服務業務營收48.86億元,佔總營收的22.34%。二者相加,約佔騰邦集團總營收的97.82%。

騰邦集團年報並未詳細介紹銷售業務板塊營收的具體構成。直至騰邦集團債券違約,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簡稱“中誠信證評”)披露信用降級報告,這一業務板塊營收的信息構成才得以披露。

中誠信證評披露,2018年騰邦集團165.08億元的銷售營收中,62.50億元來源於葡萄酒銷售,47.39億元來源於3C產品銷售。從數額上來看,這兩項業務營收均超過商旅服務業務,商旅服務業務已經退居第三位。

對比數據發現,2018年,騰邦集團葡萄酒銷售、3C產品銷售、商旅服務三大板塊毛利率均相對較低。其中,葡萄酒銷售的毛利率為2.60%,同比上年降低約0.41個百分點;商旅服務為11.73%,同比上年降低約4.43個百分點;3C產品銷售毛利率為1.31%,上年同期為1.29%。

公開資料顯示,2018 年,騰邦集團利潤總額5.02億元,同比減少60.75%,其中,經營性業務利潤虧損1.67億元。周鳴岐指出,從騰邦集團收入結構來看,葡萄酒、3C產品和商旅業務,特徵是資金流大、账期長、毛利率低,其營業總體毛利率僅6.46%,可見,騰邦集團底層資產質量不佳。

此外,周鳴岐指出,騰邦集團或存在依靠低毛利的主營業務獲取的資金流,運作利潤較高的小額貸款業務的狀況。截至2018年年末,騰邦集團發放貸款餘額為27.68億元,加上高風險的投資業務,長期股權投資和商譽合計約30.59億元。公開資料顯示,騰邦集團長期股權投資約14.62億元,主要為參股的旅行社、線上旅遊平台、物流公司、基金及地方銀行等企業,商譽15.97億元,由股權收購所形成。騰邦集團目前流動性遭遇危機,很可能與上述高風險業務過於激進,導致經營性巨額虧損有關。

那麽,又是什麽拉動了騰邦集團的業績,轉為總體盈利的呢?中誠信證評分析認為,騰邦集團利潤主要來源於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資料顯示,2018年騰邦集團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4.48億元,基本來自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實現投資收益3.34億元,主要來自處置了部分股權及參股企業分紅。中誠信證評分析指出,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的可持續性較弱。

甩手騰邦國際難自救,部分固定資產反覆質押變現困難

危機之下,騰邦集團開始自救,首先從出售騰邦國際的股份開始。去年年底,騰邦集團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投控”)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深投控和福田投控從鍾百勝和騰邦集團手中購買騰邦國際股權,成為騰邦國際重要戰略股東。時隔半年,並無兩家深圳國資企業入股騰邦國際的新消息披露。

今年5月,鍾百勝和騰邦集團將所持的騰邦國際的決策權全部委託給史進,史進因此成為騰邦國際的實際控制人。但截至目前,史進並未獲得騰邦國際任何股份。周鳴岐告訴記者:“沒有轉讓股份,僅通過委託決策權,就成為實際控制人,並不是很正常的現象。”

史進未持股卻實控騰邦國際的“尷尬”,或許和鍾百勝及騰邦集團所持騰邦國際的股權質押比例相對較高、且多被司法凍結有關。

截至6 月10 日,鍾百勝與騰邦集團合計持有約1.74億股騰邦國際股份,其中,約1.52億股質押,約1.52億股被司法凍結,佔合計持有騰邦國際總股份的87.33%,約3.47億股已被輪候凍結,佔合計持有騰邦國際總股份的199.07%。

鍾百勝放手騰邦國際不久,6月底騰邦集團的元老、鍾百勝的“老搭檔”段乃琦也辭去騰邦國際的常務副總經理職務,但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

鍾百勝和段乃琦放手騰邦國際,或許意味著騰邦國際的“鍾百勝時代”已經落幕,騰邦集團依靠騰邦國際的股份融資的辦法陷入僵局,騰邦集團的流動性危機仍然待解。

周鳴岐分析認為,騰邦集團底層資產質量不佳,在金融渠道已很難獲取資金的現狀下,可能只有靠拋售一些房產物業,暫時緩解目前的流動性危機,但其房產存在反覆抵押融資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騰邦集團共有投資性房產約15.57萬平方米,約有60.56億元的账面價值。不過,部分房產早已經處於質押狀態,其中騰邦物流大樓、賽格儲運大廈等固定資產存在被追加質押的可能。

換言之,騰邦集團已經“甩手”騰邦國際,即便想出售部分固定資產變現,也並非易事。

新京報記者 王慶濱 圖片 騰邦集團官網截圖 編輯 李錚 校對 柳寶慶

相關閱讀:

一個月內三連降,騰邦集團主體信用評級被降至C

騰邦國際三個月內3位高管辭職,公司流動性危機未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