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省會房地產格局大變化!一夜之間 大學生被數十萬元砸中!

henri rousseau,Jaguar Attacking a Hors

文/顧天傑

一城一策調控分化很大。

呼和浩特加入搶人大戰。

呼和浩特發布了《呼和浩特市大學畢業生安居工程(試點)實施辦法》,普高本科及以上的應屆、往屆3年畢業生,滿足條件,就可以半價買房,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大學生也可申請入住學生公寓,免租金2年,超過2年續租的,按照公租房標準繳納租金,水電煤氣、物業費由租客承擔。

呼和浩特面向大學生定向降價,大學生的生活成本直線下降,付出的代價是,限售五年,以免大學生成為呼和浩特的炒房一族。

從零門檻降為半價買房到租房優惠,比當初武漢推出八折買房力度更大。因為,呼和浩特是弱省會城市,教育資源、交通優勢和產業結構無法和強省會競爭,只能另辟蹊徑吸引人才。

漲幅全國第一 加碼搶人大戰

2018年8月,呼和浩特樓市調控轉向,住房保障和房管局發布《我市將多措並舉調控房價穩定房地產市場》通知,明確全面停止去庫存措施,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作為目標,穩定市場。

到2019年3月,統計局數據顯示,呼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22.8%,環比漲幅全國第二;二手房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20.8%,同比漲幅全國第一。

其實呼市房價在2018年已經領跑全國了。

當年4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排名,呼市以40.7%的漲幅穩居榜首。主要是因為三個利好逐漸落地:

1,2017和2018年呼市地價大漲,開發商拿地成本增加。

2,呼和浩特樓市,主力在售項目幾乎清一色的富力、華潤、恆大等龍頭房企,在過去幾年結合行銷,進行項目品質升級,對本地房企降維打擊,推高了房價。

3,呼市二環完工,地鐵1、2號線預計將於2019年底完工,交通便利度大大提升,促使周邊快速上漲。

世聯行數據顯示,2018年呼市成交31宗地塊,總金額132.04億,成交價7141元/平米。從近三年數據看,龍頭房企主要在賽罕區布局,2018年由於政府供地引導,中糧和祥生進入回民區;綠城、金地以合作代建的形式進入賽罕區。

房企土地補倉熱情很高,尤其是新城區、回民區土地成交放量,但版塊內配套設施不完善。呼市比較依賴於土地財政,引才政策帶來人口增加,房價近兩年一路上漲。

大乾快上之後 房企開始補庫存

賽罕區、玉泉區、回民區和新城區分別位於呼和浩特的東、南、西、北位置。按照當地東優、南拓、西聯、北控的城市空間規劃,東部、南部將成為發展熱點區域,東部高端社區相對集中,近期政府開始實施西聯政策,搬遷政務中心提升區域價值。

(來源:搜狗地圖)

從規劃來看,南拓是未來方向,玉泉區的城市功能會逐步被完善,東優所在的賽罕區,最終會集政務、商業、金融、高端社區為一體,變成絕對的市中心區。

敏感的房企,布局和規劃思路吻合。

賽罕區是呼市最大城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也在這裡,區內開發商眾多,項目以洋房、高層、小高層為主,產品以80-90平米剛需為主導,配合少量120平米以上的三居室改善型產品。

玉泉區是呼市科技工業園區、農產品加工基地,人口較多,項目主要以洋房、高層的100-150平米兩居改善戶型為主,配合少量80-100平米兩居純剛需產品。

新城區是呼市的文教科創中心,良好的環境帶來眾多改善型高層、小高層,主流是三房100到140平米、四房150平米。

回民區少數民族聚集,城市化水準較低,配套不全,萬達入駐成為改善商業配套的標誌,板塊內基本是三居室100平米以上和四居室160平米以上。回民區在萬達、恆大、中鐵、富力、祥生等知名開發商入駐後,迅速升溫,但客戶大部分還是本地人。

截止2019年1月,呼市住宅庫存合計45403套,全市去化周期維持在12個月左右。

擺脫高企的庫存後,房企開始拿地補庫存,量價穩步上漲。2018年底主城區均價9700元/平米,2019年3月,超過1萬元。

產業跟不上 呼市搶人也沒用

大學生打折購買安居房,不是新聞,武漢之前讓大學生八折買房。

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大專及以上學歷,擁有武漢戶籍(不包括學校集體戶口),在武漢創業滿1年,家庭無住房,且三年內無交易記錄,可申請買一套大學生安居房。

2018年5月推出首批八折大學生購房項目,精裝修均價每平米6500元,吸引上萬人圍觀,2121人現場遞交購房登記資料,1853人通過審核,最終392人成功簽約。

大學生安居房留下了部分大學生。

從2017到2018兩年,武漢籌集安居房項目5個,合計2900套。目前可受理申報大學生租賃房源總數20636套,受理大學畢業生租賃房申請10802人,56.76%的申請人是本科學歷,還有22.49%的專科和19.68%碩士生申請。

呼市大學生安居房,門檻更低,力度更大。

因為呼市和武漢、西安、南京、杭州、鄭州、合肥這樣的強省會相比沒有優勢,只能對標銀川、太原、石家莊、西寧這樣的弱省會,其中石家莊已經實現零門檻落戶,呼市只能靠實惠留人。

吸引了大學生,還得努力把他們留住,呼市的產業,決定了能留下的大學生恐怕不多。

呼和浩特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包括綠色乳製品加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光伏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產業。

根據2018年統計公報,呼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生產飼料89.8萬噸,增長4.4%;液體乳116.9萬噸,下降10.1%;原油加工量357.4萬噸,下降20.1%;燒鹼26.1萬噸,增長0.5%;單晶矽6.8萬噸,增長1.2倍;多晶矽0.5萬噸,下降1.1%;電解鋁27.4萬噸,下降2.6%。

呼市未來主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可這兩個行業直接面對中國最大城市群長三角和珠三角競爭,光靠大學生安居房,未必能吸引人才長期居住。

以生物醫藥為例,當地有石藥集團、華蒙金河、阜豐生物、齊魯製藥等大型藥企,基本形成玉米—澱粉—液糖—生物製品產業鏈,生物發酵產業產能達6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生物發酵產業基地。

醫藥行業天生對學歷要求極高,研發門檻是碩士起步,轉做生產和質量,就得熬資歷,十年才能有所小成。剛畢業的本科醫藥學生,大概率會被放在銷售和市場部門,其他崗位五年內基本不會有起色。與其在二三線城市間徘徊,不如去南京、杭州這樣的強省會,或者發展好的衛星城。

呼和浩特爭搶大學生,最終留下的未必能匹配自身行業。當地產業結構,不是化工石油,就是具有天然優勢的乳製品,能容納的大學生就業的崗位不多。大學生留下了,創業的氛圍不夠濃。

呼市引人是符合大格局的,大學生不能老往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走,強二線引流之後,輪也該輪到呼市了,這樣才能實現明年全國落戶一個億的小目標。

中國省會城市格局分化,強省會獲得海量新移民後,開始篩選最需要的人才,弱省會空有資源、政策優勢,正在引人的第一步。

即使力度如此之大,考慮到市場背景,呼市也不可能成為全國房價高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