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衡量你讀研效果的七個側面,讀研的效果到底怎麽樣

本文系募格原創投稿,轉載開白請後台聯繫。

歡迎大家將自己的學習經驗乾貨分享給我們。

作者:小金庫,江西南昌某省屬本科高校教師。

問一問自己,讀研的效果怎麽樣?考察一下自己,是否進入讀研的狀態?要想讀好研,可以從哪些維度進行努力?我觀察了很多優秀的碩博生,發現他們在以下一些方面都很突出。

一、發送過郵件的數量

問一問自己每個月發送了多少郵件。這個郵件不一定是郵箱的,也可以是各個期刊審稿平台的,甚至可以是通訊軟體對話框的。所有這些都算上,你發送過多少?

好比看房產中介的微信步數了解房產行情一樣,一個研究生的郵箱發件收件數量,代表著一個研究生的在校學習情況:

第一,和導師交流論文需要發郵件(送閱、修改意見、修改、再送閱)。這一步少了,說明你和導師的交流少了,對於多數人來說,自然較難提高。

第二,向期刊投稿需要發郵件(投稿、反饋、修改、再投)。這一步表明你科研的進展,你的郵件數量反映你一直在做投稿、發表的過程中,自然你投入到了科研的狀態中。

第三,聯繫寒暑假實習需要發郵件(廣泛收集實習信息,廣投個人簡歷)。你不僅在學術上進步,你還要提高自己對行業的了解和行業競爭能力,不止於學,也致力於行,知行合一。或者你總在尋找提高自身能力的各種途徑。

第四,參會申請(稿件提交、參會回執)。一個積極參會的人,是想在學術領域有所發展的人。參會是提高學科學術水準,結識行業大牛和其它碩博生的重要平台,可以讓你今後更好地在專業領域發展。

第五,讀博申請等其它郵件。無論其它什麽郵件,都表明你有著一種進入讀研狀態的體驗,都是你努力和認真的表現。

在校期間一個研究生到底會發送多少郵件,我沒有做過具體統計,但我谘詢過很多優秀的碩博生,也曾問過很多博導級學術大牛,他們很多人每個月不少於十封,這意味著平均三天發一次郵件。因而我也很難想象,一個讀研的人沒有發過郵件而讀研收獲頗豐。

二、學術檢索網站打開次數與文章檢索歷史(瀏覽量)

學術檢索網站可以是知網,也可以是web of science等。對一個研究生而言,學術檢索網站打開的次數也是檢驗一個人讀研效果的重要指標。當然,這個次數不是到期末考試、畢業論文寫作才有的,而是平時一貫的檢索和閱讀的習慣。當這個習慣養成了,就表明你平時都在努力的閱讀文獻,在思考課題,在嘗試的研究新問題。文獻閱讀量是一個人學術功底的重要體現,只有大量的文獻閱讀,才能提升一個人寫作的實力。

三、廢稿與待寫稿件數量

一種情況是無數的廢稿成就了一篇好文章;另一種情況是好文章都是從廢稿裡面出來的。如果一個研究生積壓了大量的廢稿或者待寫稿件,這表明他在學術方面比較用工,平時選題比較多(學術敏感性較好),願意花時間去思考,積極去嘗試各類寫作。所以,如果你沒有“一文件夾”的廢稿(待寫稿件),你很難說自己真實的努力過、嘗試過,你可能沒有真正的喜歡或者更加適合這個學術,你的讀研效果肯定也是不那麽好的。

四、發表文章數量與質量

這是最容易、最直觀能夠看出一個研究生努力程度的指標。如果一個研究生學術功底較好,那麽他的文章數量和質量一定是非常好的。你的文章發表數量至少表明你在本學科領域進行過大量的探索,是個有心人。而文章的質量則說明你的學術思考深度和力度(這裡不能僅僅用所發期刊去評價,因為各種關係稿和人情稿在,最好用文章的創新性去評價)。一篇有創新性的文章,表明你在學科領域內已經練就過硬的本領,你的讀研效果是好的,無論碩博,繼續(更高學術水準的追求)下去都是有前途的。

五、學術會議和講座參與情況

想要在學術上有所成績的碩博生也總是樂於參加各類學術會議或者聆聽學術講座。參加一場學術會議,需要寫論文,需要提前關注相關會議信息,樂於參與表明碩博生的學術志向,而通過參與學術會議,則能夠提升個人學術表達能力,也能結識更多前輩和志同道合的學友。同樣,學術講座對於提升碩博生的學術方法、專業水準等都有很大的幫助,也表明了研究生的自主學習和學而不已的精神。這兩個側面也表明碩博生在學術領域的付出,是一個人讀研奮進的良好表現,這種主動性應該也是讀研最好的效果。

六、車票與行程

孫正聿教授曾說:“做學問必須要有三個積累:一是文獻積累,得道於心;二是思想積累,發明於心;三是生活積累,活化於心。”這種生活的積累對學術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純粹的書齋學問並不適合大多數人。中國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可見,讀與行從來都是一體的。調研、遊學、考察、實習等都是做學問必要的步驟,如果你還沒走過更遠的地方,怎麽發現真實的問題,怎麽做真實的學問?坐在書齋裡冷板凳是一方面,走出去看世界也是一方面,二者不可偏廢。一個走過很多路的人,學問也會做得比較扎實。

七、心性的成長

哈佛大學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在於他的經驗多少,而在於他有怎樣的思維方式。”浙大年輕女博導陸盈盈說:“我們的思考是讓試錯的概率降低,動手和思考都是同樣重要。”心性的成長是你心靈的成熟、穩重,表現為一種思維的成長,可以說是格局、眼界胸懷的成長等。也正如陶淵明“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中所展示出來的那種穩重與豁達感。

讀研對一個人心性的啟發和成長是巨大的。受過研究生教育較好訓練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廣度和深度一定是不同的,其解決問題的水準和能力也是不同的。你用心去走、用實踐和努力在讀研中付出過,你會形成較強的自我效能感,你能找到自己可以乾的,你能在某個領域發揮自己的專長。而當你能夠做到自律、自趨不羈絆於環境,你的心性成長會達到更高的境界。

費孝通說:“搞科學,做學問,都是要下苦功的。天下學問哪有不下工夫就能做成的道理!”古人講“鳳凰涅槃”,讀研的成長伴隨著比別人更多的付出,這份付出如何去衡量?自己到底有沒有盡力,以上可以窺見一二。而如果一個研究生有所不足,可以試著從以上這些方面去努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